APP下载

北方地区鲤浮肿病防控技术

2024-10-12杨秀施录禄邓吉河隋洪霞

黑龙江水产 2024年5期

摘要:鲤浮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鲤和锦鲤的病毒性疾病,为二类水生动物疫病。文章介绍了鲤浮肿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危害程度,详细阐述了该病的防控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鱼池准备、鱼种检疫、水质调控、科学投喂及养殖环境卫生健康管理。对鲤浮肿病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鲤浮肿病;鱼种检疫;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942文献标志码:C

鲤浮肿病,又称锦鲤昏睡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鲤和锦鲤的病毒性疾病,2016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鲤浮肿病。根据2022年6月29日发布施行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鲤浮肿病是二类水生动物疫病。

1鲤浮肿病病原及流行特点

鲤浮肿病的病原为鲤浮肿病毒,在分类上属于痘病毒科;病毒颗粒呈圆形或卵圆形,其核酸类型为DNA。鲤浮肿病的流行特点为:当水温在20℃~27℃时,容易发生此病[1],易感染品种为鲤、锦鲤,各种规格的鱼(苗种、幼鱼及成鱼)均可被感染。该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途径是苗种携带病原进行流行。当池塘换水、用药不当,或者水质、天气突然变化,可诱发该病的暴发。

2临床症状及危害程度

受鲤浮肿病毒感染的鲤或锦鲤,通常表现为行动迟缓,食欲不振,聚集在池塘的水面,或边缘,或在池底,呈昏睡状;受到触动时会游动,但很快又继续处于昏睡状态。患病鱼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眼球凹陷,体表有溃疡、出血,皮下组织水肿,烂鳃,吻端和鳍的基部溃疡等[2]。患病鱼死亡率在20%~50%,最高可达90%以上。

3 防控措施

3.1预防措施

对于鱼类的病毒病,目前还没有研究出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做好未发病区域的预防工作对于鲤浮肿病的防控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引种检疫和稳定水质方面。

3.1.1养鱼池准备

采用土池养殖的,池底淤泥厚度 10 cm~20 cm 为宜。放苗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严格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池底留8 cm~12 cm深的水,每亩使用60 kg~70 kg生石灰或4 kg~5 kg漂白粉,生石灰用水溶化后不待其冷却立即泼洒,用泥耙使其跟塘泥充分混合,效果更佳。带水清塘:1 m水深,每亩使用生石灰140 kg~150 kg,或漂白粉14 kg~15 kg,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清塘后7 d可放鱼。

3.1.2放养密度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可采用8020养殖模式,亩产量以500 kg~750 kg 为宜,其中80%主养鲤,可搭配20%的鲢、鳙。

3.1.3投放健康苗种

应投放规格整齐、健康的水产苗种。当跨地区引进水产苗种时,应查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合格证明》,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3.1.4科学投喂管理

选择使用高质量配合饲料,饲料中可添加免疫多糖制剂、肠道微生物制剂,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加强投喂管理,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保持八分饱,避免残饵导致水质突变。当水温在20℃以上时,可给鱼定期投喂一些由抗病毒中药(如黄芪、大青叶、板蓝根等)超微粉碎后制成的药饵,在发病季节前进行预防,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进行治疗。抗病毒天然植物药物的使用剂量一般为每公斤鱼体重0.5 g~1.0 g,连续投喂4 d~6 d即可。

3.1.5池塘水质调控

保持清洁的水环境对防治鱼病有明显的效果,日常生产中要定期监测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参数。池塘应配备增氧机,保持充足的溶解氧。使用增氧机时要做到“三开两不开”,三开是指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半夜开;两不开是指傍晚不开,阴天中午不开。在鱼类生长旺季,一般每半个月左右可以使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等对水体进行消毒。使用消毒剂时,注意避免水质突变,老水可以酌情减少消毒剂的使用量。换水时,换水量不要超过池塘总水量的1/4,也不要用调水药使水质短期内快速变化,水质变幅不宜过大,避免使鱼产生应激反应。

3.1.6外来工具、鱼管理

外来鱼等应先隔离养殖。未经监测确认健康的,不得与本场鱼混养。使用的养殖工具应专池专用,避免交叉污染。工具用后及时用高浓度的氯制剂或聚维酮碘消毒。禁止外来运鱼车将车内水排放到养鱼池及场区。

3.1.7疫病预防

每日观察养殖鲤、锦鲤情况,发现不爱摄食、游动缓慢等情况时立即取样检测。同时,每10d~15d,随机抽取池边不爱游动的2~3尾鱼,检查鱼是否患病[3]。针对病因采取应对措施。在鱼类生长旺季,要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在天气突变(如降温、暴雨)前一天,要对鱼类停止投喂饵料,同时要正确使用增氧机对池塘水进行增氧,并适量投放鱼类抗应激反应的药品(如维生素C等),稳定水质,避免池塘水质突变。避免一切产生应激的管理措施。在鱼种分塘时,要谨慎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对于养殖过程中发生的鱼病,要对症治疗,对症使用水产养殖用兽药,使用的种类要参照《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2年2号》。

3.2应急管理措施

3.2.1报告和隔离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鱼类有疑似鲤浮肿病的临床症状,应立即向当地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报告,并送典型发病样品到有资质的水生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进行诊断。同时对养殖场相关鱼池采取紧急隔离措施,发病池鱼不得移动和运输,发病池塘水不得外排。

3.2.2病死鱼和工具处置

要及时捞出病死鱼,选择远离鱼池和水源的地点,挖坑用生石灰处理后进行深埋。养殖工具专池专用,避免交叉污染。工具用后及时用氯制剂或聚维酮碘消毒。养殖尾水排放前需经消毒处理。

3.2.3养殖管理应对措施

对发病池塘,可采取“不换水、不投喂、不用药”的“三不”原则,患病鱼死亡率经过4 d~6 d后可显著下降,进入一个平缓发生期。进入平缓发生期后,可适当投喂一些饲料,饲料投喂量为正常量的50%~70%,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抗病毒天然植物药物,病情可以得到较为迅速的缓解,死亡量下降明显或维持在不增长的水平[4]。鲤浮肿病管理得当,死亡率一般不会超过20%,可控制在10%以内。

参考文献:

[1]张喜贵,孟长明,陈昌福.我国养殖鱼类几种重要疫病的防控措施(2)[J].渔业致富指南,2020(7):71-72.

[2]施录禄.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病防治技术[J].黑龙江水产,2020,39(6):39-40.

[3]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水生动物防疫系列宣传图册(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2.

[4]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2022我国水生动物重要疫病状况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2.

文章编号:1674-2419(2024)05-0659-02

作者简介:杨秀(1973- ),男,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研究方向:水产增养殖。E-mail:yangxiu100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