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保理念的饮用水源保护现状与优化策略
2024-10-12杨娜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愈加明显,水资源作为保障国民正常生活,对工业、农业等领域发展中提供重要保障的资源,针对其开展科学保护,能够避免其受到污染。将饮用水源保护与生态环保相结合,也可以为饮用水源保护提供全新工作方向。
关键词:环保理念;饮用水;保护现状;优化策略
饮用水是保障公众日常生活的必要资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清洁的饮用水不仅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也能提升生活文明程度。与此同时,水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饮用水源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保障生物多样性。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们越加认识到饮用水保护的重要性,采取科学手段,能够减少污染物输入,改善水体质量,提升周边生态环境质量。例如水资源监测和管理技术、污染防治技术等,均推动环保科技的研发与应用[1]。基于此,文章以陕西省西安市李家河水源地为例,从生态环保视角出发,探析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发展策略,对于保证当地水源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饮用水源地的保护现状
1.1 保护性政策欠完善
当前,我国多数地区开展饮用水源保护过程中,都未能与生态环保理念相结合,两者还是独立开展工作。而针对饮用水源的政策规范,多以集中式饮用水源为主,对地方、乡村分散地水源的保护政策较少。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建设废水,都会对饮用水质量构成一定影响,而且在乡村地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蓬勃发展,也影响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与乡村生态环保建设的有效落实。
1.2 未配套保护性设施
从生态环保视角来看,饮用水源保护地需要建设完善的基础保障措施,如隔离设施、警示牌与保护区域等,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周围生态环境与水源污染。而现阶段地方乡村饮用水源配套保护设施不完善,周边的防护设施还是根据原有的保护政策来布置,且水库周边的防护栏、隔网长期受自然风化影响已经失效,在水库周边或湖泊中,还存在垂钓、游泳等不良现象,这些均会破坏水库的水质安全,造成固体污染[2]。
1.3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防治不彻底
我国是工业大国和农业大国,在城市与地方乡村经济发展中,农业用水与工业污水均会对周边的饮用水源保护构成一定影响。例如,工业生产中对污染处理不达标,农田施肥过量引发环境与水源污染,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垃圾收集、转运系统不完善等,都会影响饮用水源质量。同时在畜牧养殖环节,养殖场缺乏综合有效的管理,对于禽畜粪便未能妥善收集,这些会随地表径流与地下水进入到饮用水源中。而在农业方面,使用化肥与病虫害药剂也会随雨水流入到周边河流中,影响当地的生态环保质量。由于政策、保障性资金、监管等方面的不充足,从而导致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相对滞后。
2 基于环保理念开展水源质量评估
2.1 定期进行水源状态评估
结合当前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情况,李家河水源地在开展水源保护工作时,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提高保护区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通过科学合理的水源质量评估方法,基于水源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与此同时,从环保视角出发,将水源保护与地方生态环保维系相结合,发挥出二者的协同效力[3]。
2.2 加强水源地环境质量评估
全面分析水源保护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围绕饮用水源保护地划定环境保护区,定期对环保数据进行归纳与分析。同时还根据饮用水源保护地的面积,设置环保监控比例与隔离防护等级,针对饮用水源保护建立保护区隔离防御、准保护区整治的评价体系,搭配排污口取缔、清拆关闭等措施,有助于水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受到污染的水源地,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如人工湿地、生物降解等,恢复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倡导应用新型防污材料和技术,如防污涂料、防污膜等,减少污染物在水源地的沉积和扩散。
2.3 开展综合性评价分析
结合饮用水源质量评估与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展开综合分析,综合考虑水源达标情况与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应加强水质监控、监测能力,针对各级保护区与管制区,都要定期进行环境质量评估,直接反映饮用水源的污染情况。这样可以帮助分析当地经济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与水源地构成的影响,有利于制定饮用水源的保护性措施,从根本环节避免水资源污染[4]。
3 基于环保理念的饮用水源保护策略
3.1 制定环保性的饮用水保护政策
引入全面的饮用水源质量评估与环境质量评价,能够帮助相关单位准确掌握本地饮用水源的保护情况,使水源保护管理策略更具可行性。与此同时,针对现阶段保证政策欠完善的问题,应该积极落实地方性的政策法规,以健全饮用水源的保护机制。还要结合生态环保工作要求,明确各方主体责任,例如,对环保、卫生、水利、农业,都要在政策法规上明确规定,对每个区域、每项工作进行严格划分,避免出现工作盲区,这样使各级单位能够各司其职,认识到自身的水源保护职责。
3.2 完善水源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
西安市李家河水源地在开展水源保护工作时,现已基本实现远程视频系统的全覆盖,建立了先进的饮用水源保护体系,加强各级水源保护地的防护设施。例如,在二级保护区内设置隔离防护措施,根据当地生态环保要求,对保护性范围重新划定,并且竖立警示标志牌。为解决保护区域大的问题,使用全方位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时对保护区周围的隔离网、防护设施状态进行检查,避免人员、牲畜与车辆进入。与此同时,还加强对地下污水源的防控,例如在水源保护地、保护区周围,设置硬化导流地面、导流水沟与防护隔离墙等基础设施,防止地表积水直接渗入饮用水源地,避免各类污水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
3.3 全面杜绝污染源
从环保视角出发,在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时,全面杜绝污染源。引入先进的保护区监控系统,一旦有人员、车辆进入保护区,监控系统能及时发现,根据远端信息采取解决措施,实现全程24 h的在线监管。尤其是运输车辆穿越饮用水保护区时,例如化学、化工产品运输,一旦发生车辆翻倒、泄漏事故,会严重危害环境质量与水源安全。因此,今后工作中政府部门应加强与化工企业的沟通协作,加强信息共享,水源地相关部门要提前了解所运输的化学物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如一旦发生紧急严重的环境污染,能够通过科学手段降低危害程度。与此同时,在车辆穿越水源保护区时,监控平台要密切关注,针对车辆穿越前后的环境指数进行评测,能够及时发现隐患问题。在保护区内主要交通干道布置自动化监测设备,对水源进行实时监测,与监控中心联网,及时传递水质监测信息。
3.4 积极开展饮用水源环保宣传
地方政府要积极开展环保宣传,将饮用水源保护、环境保护以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使城市居民、乡村农民意识到保护饮用水源的重要性,通过公众号、官网、主流平台推送水源保护内容,提高其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环保意识,这样可以促使地方水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水源保护地与饮用水源保护区,也要设立醒目标识牌,进行广告宣传、派发传单。积极鼓励全民参与饮用水保护计划,对当地的饮用水源、生态环境予以监督,任何单位与个人都有对饮用水源的保护义务。这样能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有效提高当地饮用水源的保护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西安市李家河水源地为分析对象,针对当前饮用水源保护中常见问题展开分析,从政策、基础设施、污染源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存在的不足。结合环保理念,对饮用水源的保护提出质量评估方法,基于环保理念提出饮用水源的保护策略。具体为以下几点:制定环保性的饮用水保护政策;完善水源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进行技术革新杜绝污染源;积极开展饮用水环保宣传。旨在提高饮用水源的保护水平,促使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保同行。
参考文献
[1] 戚秀云,林增,张蕾,等.哈尔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19(8):38-42.
[2] 唐熠娜.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常见风险源及相应的防范措施[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4,37(3):126-128.
[3] 谢志龙.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措施的分析与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20):88-89.
[4] 张良金.饮用水源保护地污染问题及治理途径[J].环境与发展,2019,31(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