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4-10-12吕建强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做好农村居民人饮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是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举措。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人饮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意义,其次,指出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项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运行管理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村人饮水;供水工程;水资源;管理措施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可以了解到,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繁重且艰巨的任务。作者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人饮供水工程运行现状,发现水质问题、水污染问题、工程建设管理等问题,仍旧制约着农村地区人饮供水工作质量提升,因此,本文围绕此做全面的管理升级与改革探讨,确保农村地区供水工程质量提升。
1 农村人饮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意义
农村人饮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有效展开,能够确保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权和健康生活质量,拉近城乡差距,为农村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具体的管理工作开展意义体现如下:
其一,农村供水工程作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主要组成部分,可有效解决饮水困难,有助于减少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相关的医疗费用支出,为农村居民的经济发展权提供保障,助力农村地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其二,供水设施作为村镇重要基础设施,着重解决生产用水问题,不仅有利于增加产量、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对于乡镇工业的发展速度提升也有支持效用。此外,农村供水工程的建成,改革了农村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为农民自豪感增强、城乡差距缩小起到促进作用。
其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对农村的健康发展、乡镇企业的有序经营,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保障;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实效,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及高效利用起到体制保障作用。
2 农村人饮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水质不达标
水质不达标是当下农村人饮供水工程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关人员的水质检测工作效果不佳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
一是检测标准执行不严格。目前我国已颁布农村饮用水工程水质标准,但部分农村地区因技术不足、设备缺失等问题[1],未严格按照标准控制水体质量,水资源在pH、化学性状、化学物质含量以及细菌含量等方面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存在人饮供水安全隐患。
二是水质检测意识不足。部分农村居民自身的安全饮水的意识不强,也不了解水质检测的重要性,导致日常生活中忽视水质问题,增加了水污染的风险。
2.2 水污染严重
分析农村人饮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发现,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一是水源污染。部分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差,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认识不足。例如,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随地乱倒,其产生的渗滤液随雨水排放到河流湖泊之中,造成水源污染[2]。此外,养殖业发展和居民存在不良生活习性,如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使用洗衣粉、肥皂在河中洗衣物,导致化学物质渗入到河流和地下水中污染水源。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及动物粪便开展农业生产,且未经妥善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导致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超标,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水污染。
三是饮水工程建设问题。尽管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但饮水工程建设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人饮供水安全质量低、处理设备不完善,都会影响农村居民人饮水质稳定性。
2.3 收费管理模式落后
通过分析农村人饮供水工程运行现状可以发现,供水收费管理中存在较多空白,影响供水工程质量提升,具体包括下述几方面:
一是收费标准未能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实际经济情况,导致部分居民难以承担供水费用,影响了供水服务的普及性和可持续性。二是供水收费制度缺乏公开透明性,居民对收费依据、标准和使用情况缺乏了解,导致对供水收费的信任度降低[3]。三是收费管理不规范,部分地区的收费管理出现漏洞,如收费过程不透明、账目不清等,不仅影响供水工程的财务健康,还会引发村民对收费合理性的质疑。四是村民缴费意识不强,部分村民对供水工程的认识不足,不理解缴费必要性,且缴费积极性不高,进一步影响到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营。
2.4 农村人饮供水工程管理机制不完善
分析现阶段农村人饮供水工程管理工作现状发现,管理机制不完善是制约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其一,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未统一,导致供水工程在运营过程中缺乏相应指导和约束,造成管理混乱,自然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另外,人饮供水工程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工程管理责任缺失问题频发,致使供水工程的长远效益难以得到保障。
其二,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支持。农村地区相比于城市而言,面临人才短缺问题颇为严重,尤其是供水工程领域,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的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导致供水工程在运行过程中维护和管理缺乏有效性,且设备老化、损坏等问题也未能及时解决,造成供水安全受到威胁。
其三,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村人饮供水工程管理机制完善的关键因素。与城市经济建设相比,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财政投入也有限,造成供水工程在建设和运营期间出现资金不足问题,造成供水工程维护和管理效果不佳,也影响了供水质量和供水安全。
其四,监管机制不完善也是导致农村人饮供水工程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重点原因。部分农村地区监管部门在供水工程管理中的职责不明确,监管力度不足,无法有效监督和检查供水工程的运行情况,造成部分供水工程埋藏安全隐患和出现管理漏洞,影响农村人饮水工程整体管理质量。
3 农村人饮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强化水质监测工作
强化农村人饮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中的水质检测工作时,重点做好下述工作很有必要:
一是严格执行水质检测标准。一方面,应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工程水质标准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确保所有供水工程都按照标准进行检测[4]。另一方面对于不达标的供水工程,全面加大监督及整改力度,直至符合标准方可投放到人饮供水中。
二是增强村民安全饮水意识。首先可借助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村民对安全饮水的认识和理解,并知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水源、减少水污染。
三是引进先进的水质检测设备和技术,加大对农村水质检测设备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体系,定期对供水工程进行水质检测。对于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供水工程,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确保供水安全。
四是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工程专管机构,负责对辖区各供水站的管理,通过政府部门牵头,在全县范围要求环保部门和水利部门保持配合,对水源地进行保护和管理,防止水源受到污染。
3.2 重视水污染治理
农村人饮供水工程管理中,必须做好水污染管控工作,具体如下:
一是解决水源污染问题。首先,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教育,增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了解水资源保护方法[5]。其次,加大水源保护力度,严禁在水源附近从事有害活动,如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等。此外,已经被污染的水源,需做好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开展生态修复等工作。
二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一方面,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和生物防治等环保措施。另一方面,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和农药残留对水源的污染。
三是解决饮水工程建设问题。首先,应加大资金投入及技术人才引入,提高污水处理设备和技术水平。其次,更新改造老旧、落后的供水设施,确保其满足饮水安全标准。
3.3 更新收费管理模式
结合农村人饮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中的用水收费问题,需要从下述几个视角做工作模式上的更新:
一是完善收费制度。需要根据农村当地供水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收费制度、合适水价,确保水价能够覆盖供水工程的运行和维护成本,尤其是偏远山区,需要重点考虑村民的承受能力,避免过高的水价给山区村民带来过大的经济压力。二是规范收费管理,加强收费管理的规范性,确保收费过程公开透明,账目清晰可查[6]。可以建立专门的收费管理机构,负责供水工程的收费工作,同时加强对收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也可专门研发适用于农村地区的网络消费平台,村民通过手机登录平台,可实现一键缴费,提升缴费效率。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对于按时缴费的村民,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或优惠,对于拖欠缴费的村民,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如停止供水等,以督促所有村民尽快补缴费用。
3.4 建立健全农村人饮供水工程管理机制
一是做好供水工程养护管网工作。首先,应建立健全养护管网工作的规章制度,确保管网养护操作规范性,明确供水管网养护工作内容、标准、频次和方法,还需设立专门的养护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执行管网养护工作,确保供水工程管网养护工作得到有效落实[7]。其次,加强管网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定期对管网设备进行检查,包括管道、阀门、接头等部件的完好性和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如管网出现老化和损坏情况,须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管网的正常供水运行。
二是做好供水工程净水管控工作。首先,引入先进一体化净水设备,利用高科技完成预处理、过滤、消毒等多重净水工艺,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微生物和有机物等杂质,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其次,定期对净水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良好工作状态,提高净水效率和质量。最后,加强对净水工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净水工艺和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对净水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净水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确保其熟练、准确地操作净水设备,为居民人饮供水提供保障。此外,还可引入第三方评估与监督净水工程质量,并根据第三方机构的评估结果,及时对净水工程进行改进和优化。
3.5 建立高效的运行服务信息公开制度
在农村人饮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中,建立高效的运行服务信息公开制度至关重要,能够更好地保障供水工程的运行状况、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重要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传达给广大村民,从而增强供水工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升村民的满意度和信任度[8]。具体来说,建立高效的运行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明确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将村民关注的供水工程的运行状态、水质情况、设备维护、人员管理、费用收支等焦点全部对外公开相应数据,并将其作为后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效果评价的参考依据。
二是选择适当的信息公开方式,综合考量农村地域特征及村民的信息获取习惯,为其提供多种信息公开方式,如村务公开栏、村民大会、微信公众号、广播等,确保供水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广泛覆盖在各个村内。
三是建立信息公开的更新和维护机制,供水工程的运行往往伴随时间和季节有所改变,因此公开信息也须及时更新。可每季度或每年更新一次,对于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应及时进行信息更新和发布。四是加强信息公开的监督和考核,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监督人员,对信息公开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于信息不公开或公开不及时的行为做出纠正并处罚。为了进一步提升信息公开的效果和村民的参与度,还可在村委会设立意见箱、开展线上问卷调查等,收集村民对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为农村人饮供水工程管理改进提供参考。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人饮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中,想要进一步提升工作开展质量,首先应该针对水质检测做好把控,以此预防水污染问题出现;其次,需要针对传统的收费管理模式进行更新,为农村地区人饮供水工程效益增长、居民用水满意度提升提供支持。此外,还应建立高效化供水工程服务信息公开制度,最终为农村人饮供水工程运行质量全面优化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酩钧.农村人饮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航班,2023(21):230-232.
[2] 赵锦平.农村人饮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援助,2022(4):40-42.
[3] 彭晓晶.农村饮用水安全治理问题研究——以寨岗镇阳爱村为例[J].食品界,2023(2):84-86.
[4] 白玉亮.泾源县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改造工程主干管网监测系统的建设研究[J].科技资讯,2023,21(20):168-171.
[5] 董瑛萍.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维及应急管理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4,53(1):56-57.
[6] 史开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3,19(24):157-159.
[7] 汪立峰.昌图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2,50(5):235-237.
[8] 李壮壮.武山县农村供水巩固提升工程运行管理问题浅析[J].新农业,2022(10):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