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创新路径分析
2024-10-12郑勇
摘要:近几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国家需要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经济上,采取多种政策和措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基于此,本文将从乡村振兴战略简述、乡村振兴下创新农村经济发展途径的必要性以及乡村振兴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路径探索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经济发展;创新途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其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领农村经济、文化、治理的协同发展,也使“三农”问题出现历史性变革。然而,在工作实践中,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效果仍有提升空间。对于目前工作在乡村振兴领域人员来说,若想早日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就需要其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进行深入解读,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障碍,找到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创新的途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进行思考与探索,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强化乡村振兴的效果。
1 乡村振兴战略简述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战略,主旨是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就是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即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生态宜居、乡村治理等层面的共同振兴与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就是构建富裕、美丽的农村,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乡村经济振兴的主要目标就是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对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使农村农业生产效益和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提升;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讲,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就是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使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使农村居民可以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从文化繁荣的角度来讲,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目标就是对优秀的乡村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使农村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构建出一个良好的农村文化环境;从生态建设的角度来讲,乡村生态振兴的目标就是对乡村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尽量实现农村的绿色化生产与发展,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和美观性;从乡村治理的角度来讲,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还需要促进农村治理的现代化发展,使农村自治能力提高,体现出农村社会的公平与公正[1]。
1.2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目前,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三农”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三农”问题也逐渐得到优化与完善,政府惠农、富农、强农政策的落实,充分了调动农民的农业生产热情,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产业经济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农民除了农业生产收入之外,还可从其他渠道获取经济收入,丰富农民的收入来源,增加农民的收入。尽管我国还有部分农村地区在农村经济发展上有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也有人民需求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采用现代化农村治理手段,对农村经济进行高效的管理,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就会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农村环境。
1.3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遇到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强调需将乡村振兴战略严格落实到位,并对农村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明确,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困难、突破重、难点。可见,若想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就需要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其中,完成发展目标的制定以及战略落实的规划,采取科学方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过程中,基层工作人员需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对“三农”问题产生的本质进行思考,从整体性的角度对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进行设计与规划,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农村经济发展途径的必要性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化越来越明显,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甚至还有部分农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这凸显出农村经济发展在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村经济发展途径创新十分必要,可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战略,农村经济发展与建设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借助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各项政策、措施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能够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对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也能够缩小城市和农村居民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的差距,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其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农村经济发展途径,可以推动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使农村地区发展核心产业,并实现规模化发展,不仅可以增加我国农产品生产质量与产量,还可以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使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得到繁荣发展,也可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需求,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再次,现在的基层群众、干部还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观念、新途径,必须更新观念。最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农村经济发展途径,还可以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优势,提升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为农村提供优质的基础服务,加强乡村治理,有助于构建良好乡村环境。
3 乡村振兴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途径探索
3.1 吸纳专业技术人才
与城市相比,农村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专业技术人才制约则是其中主要的问题。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作环境艰苦,多数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都会选择在城市工作,还有部分青壮年因为生活和经济压力被迫前往城市打工,因此,农村地区的常住人口多为老年人和小孩,进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若想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关部门还需要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吸纳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首先,相关部门应当定期开展电商农业、旅游农业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农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念,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开阔农民的视野,提高农民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使其在生产生活中乐于尝试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创新农业生产方法,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其次,相关部门还可以结合农村经济的不同发展时期规划发展目标,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引进深入基层的具有知识和技能的干部,尝试建设大学生村官制度,不断更新岗位专业知识与综合素养,为农村经济发展储备高素质人才。最后,相关部门还可以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完善村干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公开各项政策与政务,让村民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和成绩进行监督和评价,形成干部做事真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好工作的理念,为农民谋取福利,增强农民的幸福感,构建和谐的农村环境。
3.2 优化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的过程中。资金需求较大,除了获取当地财政支持外,还需要通过融资的方式获取,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农村产业融资的难度比较大,导致许多项目和工作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无法顺利开展,只能停滞,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为此,相关部门应当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行优化创新,鼓励当地金融机构与农村经济进行合作,将优惠信贷业务深入基层,拓展金融融资的渠道和范围,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助力农民购入新型农业生产设备,引入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
3.3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科技推广
目前,农村因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了解不足,导致其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因为农业实用技术的科研投入不足,使得农技推广工作开展存在阻力,农业生产过程中自然无法借助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众所周知,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工具,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农村的科技引进、推广和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产品产量,使农民的农业收入增加,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关部门应当重视科技在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地财政情况,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实用技术的科研投入力度,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也可审批农业实用技术科研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科研活动的开展和推广,使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3.4 打造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应对“三农”问题,我国颁布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但是,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依旧还有一些问题的影响,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和阻碍。其中,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则是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我国农村通常以种植业为主,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缺乏特色产业、其他产业发展缺失等问题,导致我国农村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严重不足,进而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农村产业的发展,需要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与完善,打造多元化产业结构,使农村产业发展进入到新的层次,实现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此外,在农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农村生产进行精细化管理,还需尽可能发展新兴产业、数字产业,加快农村农业产业化建设。首先,相关部门需要对农村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新农村理念建设农业产业,如农业种植园和采摘园,吸引城市居民前来采摘和种植,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生态资源,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其次,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农机设备进行更新,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再次,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打造高质量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拓宽农村经济发展的渠道与格局。最后,相关部门还需要对农业发展布局进行规划与调整,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通过产业链的融合提高农业的效益和从事农业人员的积极性,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提升农产品的绿色性,关注农产品的品质。在农产品或加工产品的生产中,还需要明确生产的规范和标准,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借此拓宽农村经济发展的渠道与格局[4]。
3.5 深化数字农村建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实施,出现了部分偏远农村的信息网络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的情况,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产业建设中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难以融入整个经济循环,难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地区优势,建设数字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同样,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为此,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相关部门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也应当迎合时代发展趋势,全面深化数字农村的建设。首先,相关部门需要对农村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对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进行融合和使用,提升农村经济。例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相关部门可以鼓励农村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化农产品销售环节,在互联网上宣传和销售农产品,可以丰富农产品销售渠道。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数字化技术对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进行思考与挖掘,打造农村数字化旅游服务,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游客的消费习惯、旅游习惯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使游客具有更加良好的旅游体验,也能够在旅游的过程中促进
消费[5]。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的背景下,分析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人才队伍建设、金融体系构建、加大资金投入、产业结构优化、数字农村建设等措施,完善乡村振兴工作,实现农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磊,杜宝玲.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和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3):224-227.
[2] 李傲楠.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路径研究 [J].村委主任,2023(12):69-71.
[3] 周文刚.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7):220-222.
[4] 彭利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 [J].投资与合作,2023(11):94-96.
[5] 田海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探讨 [J].中国商人,2023(11):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