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探究
2024-10-11王奕文
摘要:语篇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载体,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关键部分。当前,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思路。高中英语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就是基于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运用有效的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笔者在研究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探索,进一步完善高中英语沉浸式阅读教学的理论原则、策略和实施方法,立足于学生,因材施教,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本文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英语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并提出实用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 沉浸式语篇阅读 多模态语境 高中英语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所要学习的英语文本数量大大增加。因此,培养学生高效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迅速理解、准确把握英文语篇的信息,变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并未给予学生足够的语篇阅读训练,导致他们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感到困惑。正因如此,探究如何通过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议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取代过去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强调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语篇文化内涵的理解、深度阅读、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成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关注点。自主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性,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层次的理解,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的意义。当前,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工具,因此具备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业及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偏重于单词和语法的学习,缺乏对学生的语篇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有助于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核心素养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多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通过提供丰富的语境和真实的交际环境,推动学生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全面发展,符合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它不仅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本研究将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英语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的意义。
二、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一)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
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是一种是学生全面参与、深度体验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创造情境、提供真实语言环境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理解和运用语篇知识。在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注重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篇结构、语篇衔接和修辞手法等语篇要素,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比如角色扮演、虚拟情境等,来创造真实语言环境,使学生沉浸其中,增强他们对语篇的感知和理解。
同时,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观点和观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具备阅读和理解语篇的能力,还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语境为基础,以语篇为框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和任务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语言运用和跨学科思维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二)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的意义
英语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在沉浸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完全沉浸于文本阅读内容,将学生“浸泡”在目标语言环境中,使学生通过探究体验来感悟文本的写作特点和情感态度,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高中英语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是培育英语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通过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积极参与,深度体验语篇知识,不仅加深了对语言的理解,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因此,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学生提供了开展跨学科学习和综合素养培养的良好平台。
三、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的原则
开展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要遵循一系列指导性原则,旨在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
(一)情境导向原则
要求教学围绕真实情境展开,模拟实际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阅读理解和交流。置身于真实情境中,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语篇的语言信息和意义,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二)知识整合原则
要求教学注重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语言材料,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框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短文与其他已学内容相联系,扩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广度和认知结构,以提高学生语篇理解的深度。
(三)启发性原则
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还应注重启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解读和理解语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四)反馈与调整原则
要求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讨论、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理解、应用和表达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五)多样性原则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注重差异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提供多样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四、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的设计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水平和综合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如阅读理解题目、语篇分析以及词汇搭配练习等,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分析英语语篇中的信息,把握语篇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而在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估语篇中的观点、论证和证据,发展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并进行逻辑推理。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还可以融入跨学科学习的思想,通过引入案例研究、科学实验和历史事件等多领域的语篇材料,促使学生将英语语篇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交叉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教师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教师还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不同类型的语篇材料、多种学习工具和技术设备,以丰富学生的语篇阅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沉浸式语篇教学设计的原则之一,教师可以运用引入故事情节、情感刺激和情景模拟等手段,使学生对语篇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有效实施这些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在英语语篇阅读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提升综合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资源创设多模态语境
利用丰富的网络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例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借助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调动和活跃课堂气氛,快速将学生引入一个多模态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并适当引导学生根据猜测,大胆表达,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对学生语言的输入、理解、探究、运用和输出,都有很大帮助。
(三)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课标将思维品质界定为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效借助思维导图,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品质提升。思维导图能将人类放射性思维进行可视化表达,巧妙运用图文,将重要知识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并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等来增强记忆效果。思维导图对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阅读后的整理环节,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使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同时,学生整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重新构建知识的过程,会对语篇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
(四)善用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使活动任务层层推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另外,教师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不同层次和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沉浸式阅读中让学生积极体验参与,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积极参与的学习心理状态。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能力等素养。
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善于利用提问,能够使学生很快进入语篇的情境中,问题设置可以在导入、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各个环节。在阅读中环节,教师进行适当的提问,帮助学生赏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意图,用问题推动教学流程,用问题搭建深入理解的“跳板”,问于兴趣之处、问于故事情节转折之处、问于难点之处,培养学生的高价思维。比如,笔者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四Unit 1中的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时,在阅读中环节,笔者设置了以下四个题目:
1.Did Tony really fall in love with Claire?
2.Do you think Clair was satisfied with Tony’s performance? Or who was satisfied at last?
3.Did Clair and Tony have an affair?
4.Should we design emotional robots in the future?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将阅读文本中的故事情节与自己的实际认知相联系。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以学促教”,教育学生将来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这些问题。
(五)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评价要素的多元化。采用形成性评价,基于学生的实际反馈,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发展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利用小组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及时通过教师的暗示、帮助、激励和赞扬等,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在阅读教学评价中,也需要更注重师生角色的互换,教师要做到能时时站在学生的立场,以伙伴角色去关注每位学生的内在认知活动与内心情感,在参与互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教育思维、情感、态度行为和生命价值观,从而实现以评价改善阅读教学、优化沉浸式阅读教学的目的。
结语
总之,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沉浸式语篇阅读教学中,合理设计与核心素养相关的内容和教学活动至关重要。教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在教师一步步不疾不徐地引导下,学生的阅读思维从封闭走向开阔,从死板走向活跃,阅读方式从单调走向多样,最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沉浸式阅读教学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我们不断探索和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周大明.课标·课题·课例——思维英语教学探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
[3]许映梅.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J].科教导刊(上月刊),2013(9):113-114.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