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三个结合点”,党建引领民办职校高质量发展

2024-10-11刘沐函阮姗姗张晟万霞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30期

摘要:新时代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中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石,更是任重道远。以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育人目标,合肥理工学校积极探究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对中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普遍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介绍合肥理工学校实施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党建+”具体举措以及工作成效和成果反思,从而探析出一条中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实践路径。

关键词:中职院校 基层党建工作 三个结合点 “党建+” 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3月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会上强调要做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的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合肥理工学校作为一所民办中职院校,目前在校人数已经超过万人。针对民办中职院校中存在的党建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在育人工作中往往找不准党建与业务发展的结合点,“重业务、轻党建”的局面,学校通过15年的实践,找准了职校党建与业务的“三个结合点”,依靠党建引领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落实六大“党建+”举措,提出“打造最强支部,让职业教育在党的光辉下闪闪发光”。

一、民办中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现实困境

第一,民办学校普遍政治站位地位不高,学校党组织力量相对薄弱,组织自身建设能力也较弱,在学校实际工作中往往无法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管理层面上,民办中职院校中专职从事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同时流动性大,很多党建工作都由教师兼职,这就导致业务能力欠缺,同时增加了普通教师的工作量,导致党建工作不仅难以做实做透,反而在一定程度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第二,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脱节,党组织吸引力不强。“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仍然存在,出现“两张皮”现象。部分职业院校尽管从理念上一直强调党建工作和育人工作的融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找不到切入点,缺乏在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以及思想领导方面的主动性,往往是被动关心,党建工作不能很好切合学校发展的需求,与育人工作的融合度急需提高。

第三,校园文化缺乏党建引领,育人功能不强。校园文化松散凌乱,缺乏系统性,不成体系,育人效果大打折扣。职业院校的党建工作重在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思政工作重在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这两个引领中,职教的党建工作要着重提高学生对于党的情感认同。然而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想当然地抓思政教育,忽略了中职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习需求和情感需求,使党建教育流于形式。

二、构建民办中职学校党建工作的“三个结合点”

(一)找准思想上的结合点

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通过常态化的政治学习和重大活动的开展,提升党员教师思想觉悟。支委党员均为正校级领导,并实行双向交叉任职,以充分调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的方针、策略贯穿实施。党小组设在专业部,党建带团建,采用“党建+德育”模式,将师德师风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同部署,不断提高支部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找准能力上的结合点

加强党员教师队伍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保障。推进“党建+队伍建设”。一抓党支部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建设推动专业部教学工作创新发展,党的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各环节融合,紧密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能大赛、对口升学、招生就业RaFGCpp5M80a3nvy/YIMdg==、创新创业等工作,所有重大项目和攻坚克难的重点工作均由党员负责,成立万霞(支部书记)名班主任工作室、阮姗姗(支委成员)创新思政工作室,构建大思政格局。二紧抓基层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党员同志下班级包班活动,让每一位党员都深入班级,充分赋能给带课教师。三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校思政工作的对象,那就意味着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一批政治觉悟高的学生群体,通过党员教师引导其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对党教育理念的认同感。

(三)找准目标上的结合点

推进“党建+同心圆”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浸润作用,为职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环境保障。打造党群同心、传创同心、师生同心、校企同心、家校同心、生生同心的良好氛围。

三、立足“三个结合点”的民办中职院校党建工作实践平台搭建——六大“党建+”

(一)“党建+学习强国”,筑牢堡垒做表率

学校党支部坚持“三全育人”的理念,将学校打造成一本翻开的书,供师生时时翻阅,处处品悟。从校园文化到教书育人,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栋楼都凝聚着党组织对学生的期待,每一块石头都是我们的育人理念。

一抓示范带动,通过设立“党员干部示范岗”、党员干部“一句话承诺”、党员干部责任区等,发挥党员干部教育的先进模范作用;二抓好活动落地,不敷衍了事,也不夸大其词,并通过在学校内定期举办的“学习强国”比学赶超比赛,对学情进行摸排并评比总结,充分利用“学习强国”这一平台,促进职校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党建+队伍建设”,提升素质强本领

大力弘扬“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精神,认真实施“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育成教学骨干”和“争当名师、争创名校”的“双培双争”工程。积极搭建平台促进骨干教师与优秀党员之间的交流和转化,积极发展尚未入党的骨干教师的同时为党员教师创造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教师互助成长的氛围,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提供了保证。同时制定标准化的考核机制,实行积分制管理,将定期考核和年终考核的结果作为学校进行提拔和奖励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基层教师进行党建的积极性,提升党建队伍的人员的稳定性。

(三)“党建+‘2006526’德育”

学校坚持党建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突破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育人鸿沟。多年来,学校党支部始终坚持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努力深入人民群众,用实践行为印证着“一名共产党员是一面旗帜,党支部是战争堡垒”,立足学校实际,构建“2006526”德育体系。

(四)“党建+创新教学”

通过亮明党员身份、做服务承诺、争当先锋模范、树立形象等活动,紧紧围绕教学中心,服务学校全局,努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学校实行重点工作党员承包制,如对口升学、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等,每个项目的负责人中都要求大于等于一名党员。

(五)“党建+校企合作”

以产业发展、技能人才需求为纽带,积极探索“党建+校企合作”的模式,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学校党支部通过积极对接知名企业海尔、风之星、蔚来等,共同推进“双师型”教学模式。通过企业能手进校园,学生入企业顶岗等一系列方式,使得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需求,很多学生毕业即就业,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局面。

(六)“党建+同心圆文化”

坚持匠心报国,打造一所有情怀的职业学校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坚持党建领航,筑梦理工是我们永恒的信仰。

合肥理工学校党支部通过创新学习形式,让党员带动教师,让教师影响学生,合力营造一个匠心报国、立德树人的大匠理工环境,凝心聚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四、民办中职党建工作成效及推广应用效果

(一)党建引领质量立校、质量强校

学校将党建工作写入办学章程,确定党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地位。将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放在首位,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将支部打造为服务型党组织,深受师生员工信赖和爱戴。

(二)办学质量显著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学生在技能大赛、升学、就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技能大赛在国赛中摘金夺银,共获得38块奖牌;对口升学本科录取人数连续七年居合肥市第一;就业安排深受用人单位及社会好评,学校被评为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典型示范校;连续两年参加中华职教社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合肥理工学校是长三角国际商务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文明风采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是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典型示范校、合肥市智慧校园建设首批试点学校、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平安校园。

(三)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学校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省委组织部先后安排三批次共计400余位非公党组织书记来校现场教学。我校多次作为肥东县非公党建工作会议现场教学点。同时,学校也吸引了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四川省等共计128所省内外兄弟学校前来参观交流。我校校长张良平受中国驻瑞士大使馆教育参赞席茹女士的邀请,赴瑞士担任全瑞华人首届创新创业大赛的评委。2019年承办全国第三届中华职教社创新创业大赛,因组织得力,张良平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亲切接见,前市委书记宋国权为学校颁发突出贡献奖。

五、民办中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点

(一)思路创新

作为民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建校之初就设立了党支部,确立强化学校的思想政治建设,履行学校立德树人等基本任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办学发展方向,并制订了优质党建服务工作促进学校优质发展的实施方案,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旗帜鲜明,为学校全局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应用创新

党的领导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学校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学校将党的建设与改革发展稳定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学校确定攻坚克难、重大项目、重要工作皆由党员干部负责,身体力行地为全校师生做表率。党支部书记、副校长万霞负责全校技能大赛项目的统筹安排,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因成绩突出,学校连续九年被授予安徽省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组织委员朱玲分管教学工作,主抓1+X证书试点和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被评为肥东县第六届拔尖人才;宣传委员阮姗姗负责对口升学工作,连续七年在合肥市对口高考中本科达线人数第一,获得安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合肥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肥东县优秀教师,肥东县优秀党务工作者。

(三)特色创新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颁布以来,学校积极对标,成立阮姗姗创新思政工作室和万霞名班主任工作室,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发了一系列深受师生好评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德育课程,同时让专业中的优秀学生进入工作室进行学习,让党建工作在学生中生根发芽。

六、结束语

本文以合肥理工学校为例,通过研究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的党建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与特点,并阐述了学校党建管理工作的三点结合点、具体实施做法及其作用效果,力求促进中职学校的党建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实做强,提升党员教师的学习能力,汇聚党员教师的向心力,增强党员教师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其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先锋堡垒作用,让基础党建事业变成推进职校高质量建设的红色“发动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8(1).

[2]崔琪.以党建推动职业院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J].中国德育,2022(15):5456.

[3]徐晓敏,鲁健.职业院校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法探析[J].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104106.

[4]陶大伟.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实践研究——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4):15.

[5]王婷.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略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1):97.

[6]梅亚萍.新时代职业院校党建工作引领思政工作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9):1014.

[7]朱素阳.高校党员党性教育实境课堂建设与运行研究: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3):100101.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