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有”体育课堂背景下的大单元作业设计

2024-10-11王炎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10期

“四有”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其核心在于强调体育课堂应具备的四个关键要素:追求实效的体能发展、因材施教的技能学习、灵活多样的竞赛活动和重在激发兴趣的运动。在“四有”体育课堂背景下设计与实施大单元作业,有利于实现知识结构的关联性、技能发展的延续性,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落实。

体育与健康大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现实意义

“四有”体育课堂是“教会、勤练、常赛”理念落实的路径之一。《河南省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指出:以“教会”为目的,落实“勤练”要求,形成“常赛”状态。课外体育作业可与体育课堂进行时空呼应,起到巩固课堂学习成果的作用,实现“教会”。体育作业是对“勤练”的积极干预与指导,只有通过课外作业与课外锻炼的“勤练”,才能熟练掌握运动技能,高质量地进行“常赛”,进而整体提升学生体育素养。

“四有”体育课堂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得力帮手。“双减”背景下,布置体育家庭作业使学生有了更健康的活动方式,既能增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又能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拉近亲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避免学生沉溺于电子产品,降低近视率及肥胖率。

“四有”体育课堂是落实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多次提到,要设置与教材相匹配的课后练习,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中去,不断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

“四有”体育课堂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最本质的功能有教育功能、休闲健身功能和娱乐交往功能等。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发挥体育的功能,加深体育对学生的影响,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人。长期有规律地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有助于学生有规律地参与体育锻炼,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体育与健康大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要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作业设计应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通过多种情境作业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优良品质;帮助学生巩固运动技能、形成运动能力、养成锻炼习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据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育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作业内容设计要科学合理。教师应在“四有”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年龄特征,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内容与当地体育中考项目,有针对性地设计本校的体育特色作业。作业设计应以大单元教学为依据,通过各种项目或模块的作业布置,让学生把相关知识、运动技能学会学透,并爱上运动,达到培养学生体能技能、运动习惯、体育品德的目的。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难度适宜的练习项目;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可选择的个性化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防止“一刀切”的简单化操作。例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完成所有体育作业;学困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与身体需要,适量完成选修作业中的内容。

评价要侧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体验。学校可以设置多种表格,帮助学生建立动作概念,进而掌握动作要领,科学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学生可以利用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自身与教师的反馈,积极关注自己的练习体验,记录练习内容、描述练习效果、分析科学掌握体育技能的方法,唤起锻炼热情,形成锻炼习惯。

综上所述,在“四有”体育课堂背景下,大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能使学生通过连续、集中、系统的学练,完整体验、掌握和理解所学的技术动作,享受学练运动项目的乐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切实提升体育核心素养。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