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024-10-11王贤
对初中生而言,数学不仅是一门独立学科,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但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也给初中生学习数学带来一定的困惑和苦恼。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表明,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长效办法。数学思维是指在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合理运用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空间抽象思维等。本文就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展开探究,并提出一些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应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求助他人,更不能畏缩、逃避,而要静下心来,认真读题,独立思考,厘清思路,尝试解决问题。在“见山开路,逢水搭桥”和试错的过程中,学生迸发出灵感火花。这个灵感即创造性思维,这个“火花”由于来自自己的创造,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便会再次闪现出来,学生用起来得心应手。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体会成功带来的快乐。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应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必须激发探究欲望。在课堂讲解之外,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难度适宜的挑战性问题,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例如,一题多解,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解答同一道数学题。解题时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入手,把思维触角伸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发展学生个性,在求异思维过程中取长补短,拓展思维空间。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积极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应引导学生善于反思
反思不仅是对思路的梳理,是对堵塞点疏通的再现,也是对知识的整合。每做完一道难题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认真回顾、推敲,从而得到一般性的结果和规律。反思的过程便是形成经验的过程,而经验就像语感一样,不经大脑,脱口而出。这就是有些学霸用“瞪眼法“就可以解答很多问题的原因。而再认知、再思考的过程也是总结教训、少走弯路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应有效渗透数学思想
初中数学中类比思想、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思想等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可以丰富学生思维能力,拓宽学生思路,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例如:“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相交于A(4,3),B(-6,-2)两点,当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如果运用代数方法,先求出两个函数解析式,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再分类讨论,那么运算量极大,还容易出错。但如果简单画出图象,那么学生可根据直观看到的两图象高低迅速写出答案。这里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能只抓住知识点不放,而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层层剖析,在剖析的过程中将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适度点拨或明确归纳出来,让学生应用。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应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是系统化的知识。如果总是孤立地看待每一道题或每一个知识点,学生就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复习课,对知识脉络进行梳理,分成模块,类比理解,融会贯通。教师要把零散的数学知识梳理成体系,引导学生理解各个数学概念、原理之间的关系,让新知识与旧知识互相渗透,形成一个知识网,再辅以学习技巧,引导学生熟练运用,建立知识体系。
总之,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开展分析、解决与探究的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才能真正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