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024-10-11丁宁
郑州市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自建校以来积极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坚持以“家校携手,合力滋养”为共育目标,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优雅生命、自由思想、责任担当、文化教养、品质创新五大核心素养,坚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探索小学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建立。
一、机制同建,完善长效的家校社管理机制
一个组织,促进家校社工作专业化。学校专门成立了由学校、家长代表、社区代表为成员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委员会,明确工作要求和育人责任,制定管理章程,完善制度建设,定期汇报交流,形成高效的信息流转及反馈机制,统筹学校高质量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学校通过明确家校社协同育人委员会家校关系协调者、家长师资提供者、生涯课程开发者的工作定位,带动优秀家长、社区“五老”人员,在协助学校组织家庭教育课程活动、担任家庭教育经验讲师、传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委员会从参与学校服务、管理的基础上向参与学校教育、协同学校教育升级迭代。
两支队伍,确保家校社工作科学性。学校制订家校社共育专项工作推进计划,纳入学校绩效考评,组建家庭教育指导专家队伍和课后服务专业人员队伍,为广大师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咨询服务。
一是组建家庭教育指导专家队伍。学校组建三类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团队:专家导师团(面向全国各地、各领域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名优教师团(以优秀教师、班主任为核心)、家长讲师团(遴选优秀家长)。通过三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团,形成家庭教育培训体系,为学校、家长提供线上线下的个性化服务。二是组建课后服务专业人员队伍。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充分发挥关工委“五老”工作者的引领作用和教师的专业特长,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引领,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先后聘请足球、软垒、乒乓球、啦啦操、街舞、合唱、民乐、舞蹈、泥咕咕、风筝、建模、空模等相关专业教师团队组成学校课后服务专业教师队伍,开展协同育人活动。
二、四项工程,搭建多元的家校社沟通渠道
阳光心理保底色工程。学校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戏曲比赛、图书漂流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建立学困生帮扶体系,针对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要提供具体指导,为特殊学生建立共育档案;通过心理队会课、心理活动月、导师制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阳光心理。
劳动实践润品能工程。学校结合家庭、社会多种资源,开展午间打餐、种植劳动、家务劳动、校园周边环境清洁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学校统筹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作为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积极拓展校外教育空间,建立走近一座城市、感受一种文化、穿越一条峡谷、走访一条河流、探访一个阵地、追寻一种精神的“六个一”校本综合实践活动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家校携手促成长工程。学校健全班级、年级、校级三种形式家长学校,持续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家长不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分层次、常态化开展家长学校、家访、座谈会、家长面对面等家校共育活动;健全家校共育网络,根据河南省家长学校教材,分类梳理家庭教育课程资源,统筹线上、线下,丰富课程类型,满足各类家长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引导家长学习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为家长赋能。学校充分利用节庆活动、迎新季、毕业季等关键时间节点和家长关注的重点教育政策,持续组织好“家长大课堂”“优秀家长进课堂”等经典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多元评价乐生长工程。学校构建、完善学生多元评价体系,通过积分、奖章、最美学生等阶梯式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向上、向善成长;建立学生特长培养体系,落实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要求,积极搭建学生兴趣特长培养平台,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都能够掌握1~2项体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特长。
三、活动同育,构建系统的家校社互动形式
(一)“五老”倾心助力,夯实学校教育主阵地
学校关工委充分认识到“五老”的独特优势,组织“五老”参与学校育人工作,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答疑解惑,有力助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深入开展。作为教师既要教书育人,又要点燃孩子生命之火,做播洒快乐、制造快乐的人。一是助力教师成长。学校邀请“五老”多次为班主任开展培训活动,用鲜活的案例为教师带来富有哲理又发人深思的精神大餐。二是助力学生成长。为加强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以“成长心助力、青春不迷茫”为主题邀请“五老”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为学生在成长路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爱护自己提供了有益指导。三是助力家长成长。为帮助、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子女能力,学校借助“五老”的生活、工作经历系统开设各级家长课堂,帮助家长了解到位、找准定位、掌握定律、智慧施教。
(二)突出基础作用,立牢家庭教育“顶梁柱”
家长进课堂。各班开设“家长讲坛”,家长结合自身职业特点、兴趣爱好,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授课。6年中,每一个家庭的家长至少做一次这样的“老师”,承担责任,感受荣耀。学校和校级家委会共同策划开设“未来学院”课程,内容涵盖科学技术与工程、建筑、动画、太空等方面知识。学校结合育人重点,邀请相关领域家长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等方面的讲座。
班级亲子活动。为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和谐亲子关系,每学期各班都会组织亲子活动。一是阅读陪伴成长,书香润泽家风。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亲子阅读,增强孩子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亲子感情。二是运动悦童心,健康伴我行。亲子运动是高质量家庭教育、亲子陪伴的正确打开方式之一。对于孩子来说,亲子运动能让他们感受到运动的快乐,锻炼强健的体魄。对于家长来说,亲子运动能够拉近和孩子的距离,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三是共做家常菜,亲子乐融融。在家庭亲子日活动中,父母和孩子一起做一道菜,经历购买、择菜、洗菜、切菜、烧菜等环节,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体会父母的辛劳,体贴理解父母。四是劳动技能赛,培养生活技能。学生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能激发学习做家务的兴趣,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能力,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劳逸结合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联合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教育“大课堂”
联合社会组织,建立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学校主动争取妇联、团委、关工委等社会组织的支持,为未成年人教育、协同育人工作提供人力和物力的帮助,实现社区、学校教育资源共享,为学生开辟多元活动平台,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
联合社会公共资源,布局协同育人校外实践支持体系。学校全面建设以科学普及、文化传承、兴趣培养和实践体验为主题的家校社共育校外实践支持体系,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农业实践、文化研学、红色研学等丰富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家校合作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关注和重视。为了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学校将继续打开校门,家校同心共建共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小学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018〕-JKGHYB-0705]
(责编 桑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