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应用戏剧的要素与结构

2024-10-11陆璐

剧作家 2024年5期

摘 要:应用戏剧活动的展开形式是在一位协作者的组织与带领下,团体从肢体暖身开始逐渐聚焦于以戏剧的形式讨论他们所关心的议题,最终再进行总结与反省。所以应用戏剧是以协作者、团体和议题为要素,再经历暖身、主活动与结尾的完整过程。每一项要素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任务。

关键词:应用戏剧;要素;结构

“应用戏剧”的发展以70年代巴西戏剧家奥古斯都·波瓦“被压迫者诗学”的建立为开端,经发展最终形成体系。他的理念以其所创建的“论坛剧场”为主要的传播形式。此形式让观众在舞台上探讨如何采取行动去改造社会。此时戏剧成为了一种行动演练的工具。其目的在于“预演激励了现实生活中的行动实践……唤起了观赏者将剧场里排练的行动放在真实生活中实践的欲望”[1]P199。

应用戏剧活动的展开形式是在一位协作者的组织与带领下,团体从肢体暖身开始逐渐聚焦于以戏剧的形式讨论他们所关心的议题,最终再进行总结与反省。每一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任务。

一、协作者(facilitator)

在这里首先要再次强调应用戏剧(applied drama)和应用剧场(applied theatre)的区别。应用剧场是具有鲜明观演关系的戏剧形式,它的表演主体通常是具有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例如论坛剧场和教育剧场。这些剧团中的工作人员不能被称为协作者,他们仍然是剧团中的演员和导演。协作者主要是指在以戏剧过程为主体的应用戏剧中组织团体进行戏剧活动的人,他/她的主要特点是与参与者或观众进行直接的合作与交流。协作者也是对应用戏剧组织者的一种统称,在不同的戏剧形式中还会有更加具体的称谓。协作者负责组织团体活动,传授戏剧技巧,以及带领讨论与排练,最终促成团体展开行动,共同完成戏剧作品。所以协作者需要具有一定的应用戏剧基础并了解不同领域的文化,能够和不同人群进行无障碍的沟通,最重要的是有着包容与关怀他人的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细致地观察团体的需要,理解团体的诉求并给予团体以启示,帮助团体找到行动的方向。在不同的应用戏剧形式中协作者主要承担以下的角色:

1.导演

所有的应用戏剧形式都需要经历戏剧过程或演出,协作者便是此戏剧的导演。首先他/她需安排整个戏剧流程,教授团员掌握戏剧技巧,直至能够进行演出。他/她还要带领团员开展排练,将团体决定的戏剧内容进行具体的舞台呈现。与传统主流戏剧的区别是在排练的过程中要切忌导演中心制,排练的过程应该是与团员协商的过程,要让团体根据自己的文化或舒服的方式来展现戏剧内容,充分发挥出团体独有的特点,挖掘团员的艺术潜力,争取让每个人都能够有展现和表达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够展现更加真实的情感与诉求,构建出特殊的审美,毕竟保持个性是应用戏剧的重要目的。但是导演仍然需要利用自身的戏剧知识来帮助团体议题能够通过戏剧进行更加清晰的呈现,并使用恰当的手段去强调重点,让外界接收到足够的信息并被其打动,从而达成与外界互动的目的。

2.演员

在一些以戏剧过程为基础的应用戏剧形式中,协作者会经常成为演员。例如在教育戏剧中,协作者就会直接扮演角色来与学生互动,被称为演教员,目的在于向学生提出要求,指引思考方向以及引领戏剧流程。演员通过其所扮演的角色来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知识,让学生对其所扮演的角色及角色的处境产生理解和思考,从而产生认知。在戏剧治疗中,协作者有时也会以演员的身份出现,主要扮演的角色可能是案主头脑中的某种情绪,是一种意象化的呈现,期望将情绪成形外化,让其变得更加直观善于梳理。有时也会扮演对案主来说非常重要的真实人物,例如对案主成长产生影响的亲人等。主要的目的是帮助案主将积压在内心的事件重现,重新展开对话,重新审视从而得到不一样的理解。此时的演员需要具有一定的戏剧治疗训练的基础,是极具技巧性的工作。在其他的应用戏剧形式中,协作者也经常会变成演员来做示范或配合参与者的表演。

3.教师

协作者作为教师的职责主要有两个方面。在教育领域中,可能协作者本身的身份就是教师,只是他/她采用了戏剧的办法来进行通识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以他/她需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模式,并将具体的知识内容融入到戏剧结构中,不仅要随时检视活动当下的教育效果,也要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评估学生的接受程度。另外,在应用戏剧中协作者同时还是一位戏剧教师,参与应用戏剧的人群都是非戏剧专业的普通民众,对于戏剧知识知之甚少,所以协作者首要的任务就是向参与者传授戏剧技巧,让他们能够自如地掌握和运用戏剧。例如剧本创作、演员表演,甚至舞美的制作等。

4.丑客(Joker)

丑客是来源于波瓦的论坛剧场。在论坛剧场的演出中需要一位中立角色,他/她负责与观众沟通,帮助观众清晰地了解演出内容,鼓励观众对演出中的议题发表评论,并邀请观众走上舞台替换演员进行表演。丑客需要注意的是不应在演出过程中以自身的想法与态度来影响观众,要鼓励观众大胆地表达他们自己的看法,并能够在现场激发出不一样的观点。但当观众对于议题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时,丑客也可以提问的方式让观众看到议题的更多角度和复杂性,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一个成功的丑客要在对剧情和议题产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修炼出极强的沟通能力和现场掌控力,才能更好地在演出中即兴的发挥。

5.治疗师

这一身份主要是针对戏剧治疗和心理剧领域。如今要成为一名戏剧治疗师要经过长期的培训并通过考试得到专业资格才能得以上岗,主要是对医疗、心理和戏剧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学习。戏剧治疗领域的患者都是在临床上确诊了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它不同于普通人的精神困扰,所以戏剧治疗师必须从医学方面掌握这类疾病的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案,戏剧只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所做的辅助。另外,戏剧的辅助角度则主要是从心理层面展开,所以戏剧治疗师要对心理学知识有过系统的学习,清楚人类心理的构成与特征,才能够恰当地采取戏剧性方法。戏剧则是治疗师的主要手段,治疗师要能够熟练运用基础戏剧技巧,例如场景的设置、角色的扮演及导演的技巧等,还要明白具体戏剧治疗手段的原理,例如角色系统的技巧、投射性技巧与心理剧技巧。对于心理剧来说,戏剧的作用就更加显著了,它对于戏剧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范,并且更加集中与激烈。心理剧中的演员所做的即兴表演要能够与案主隐藏的心理状态相契合,通过互动来解开案主的心结。心理剧导演则要具有极其敏感的观察力,随时掌握案主的心理变化,以开展相应的处理手段。这更是一种医疗、心理和戏剧知识的综合考量与呈现。

6.采访者

在很多情况下应用戏剧都是以与团体密切相关的议题来作为主要内容的。这些素材的组织和收集便需要协作者向团体进行访谈。访谈的形式可以分为集体访谈和个人访谈。集体访谈便是团员聚集在一起对某一主题发表各自的看法,并讲述自身的相关经历。这类访谈在开始时需要协作者的引导,首先要定下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主要是靠协作者对于团体背景的了解及整体活动的安排。协作者可利用一些和主题有关的物品或故事来引发团体的兴趣和思考,让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表达。在过程中协作者也要注意鼓励不同的团员分别发表意见,并对访谈内容进行清晰的记录。集体访谈的内容实际上更容易成为一种集体对主题的整体感受,个人访谈才有助于收集素材的细节。协作者制定出具体的采访表,在和个人的交流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记录出具体的事件。协作者对这些素材做出整体的整理与编辑,便可成为最终的戏剧文本基础。所以作为采访者身份的协作者要掌握一些访谈的技巧,例如访谈问题的设置技巧与角度、提问的方式、访谈的态度、隐私的尺度、采访者本身的态度把握、记录方法,以及对话或论述分析等。

7.文学统筹

应用戏剧的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群体感受,暴露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从而达成社会改造的目的。所以应用戏剧剧本中的素材都是来源于团体的真实生活,剧本的所属权也是团体本身,并不存在个人编剧。应用戏剧常用的集体创作方式主要有四种:自传性的表演、社区性的群体叙事、改编自虚构的故事和改编自史料的故事[2]P53。协作者所要做的工作便是将这些真实的素材进行艺术加工,整合成戏剧剧本。在整理和改编的过程中,也应从团体的角度思考,尽量减少改编者自身的态度与观点,征求团体的意见来强调和编排主要事件,以营造出艺术美感和强烈的感染力为终极目标。

二、团体(community)

应用戏剧与之合作的团体与社会学中的群体概念相一致,团体中的成员具有共同的、对于认知自己至关重要的特性而彼此连结到一起。例如老年群体、未婚妈妈群体,以及农民工群体。他们可能具有相同的生活经历、内心感受或共同的社会境遇。他们形成团体的目的是为了一同对抗外界的压力或是寻求彼此之间的合作与支持。他们因这些共同的特性而产生一致关心的话题,并获得共鸣。这些团体可能是来源于某些社会组织,也有一些是自然形成的联盟。

应用戏剧正是以这类团体为核心的戏剧形式。英国社区剧场实践者理查德·欧文·吉尔曾借用林肯的名言来描述应用戏剧,认为应用戏剧的内涵是“来源于团体的,团体所有的和为团体服务的(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and for the people)”。“来源于团体”是指戏剧创作的主题与素材、内容与形式全部来自团体自身的文化背景与选择。“团体所有”是指作品是由团体共同创作和呈现,所有权为团体,而非个人。“为团体服务”是指应用戏剧的目的是为了给团体提供帮助,满足他们的要求并符合他们的利益。所以,团体是应用戏剧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仪式就是团体活动中常用的方法。人类学中对于仪式的定义是:“在原始社会,任何对社会生活有主要影响的事物,都必会成为仪式庆典的对象,仪式的功能就是用来表示稳定和持续对这些事物的社会价值的确认。”[3]P31

三、议题(issue)

议题是指应用戏剧在与团体合作的过程中所探讨和处理的具体话题、最终作品所呈现的内容。基于应用戏剧给团体提供帮助的目的性,在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都是与群体本身密切相关的,是团体所关心并希望解决的。议题主要来源于团体的共同讨论,协作者会利用戏剧性的手段来激发团体的思维,从而形成表达的愿望。当议题出现后,团体成员会在协作者的帮助下通过戏剧来呈现此议题中的具体内容,再开展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期望找到处理的方法。例如在监狱剧场中,通常讨论的议题便是与犯人犯罪经历、当下心理变化及未来的行为准则与方向有关。教育剧场中的议题也是与学生成长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困扰有关,例如处理青春期的叛逆行为或是对于未来的迷茫情绪等。团体成员都会在戏剧中得到启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团体成员都会有更加具体的个人要求,而最终形成的议题应该是更针对整个团体,是所有团体成员的共同默契与心愿,才能在团体中得到共鸣,吸引所有团员的投入。

参考文献:

[1]波瓦著,赖淑雅译:《被压迫者剧场》,台北: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2]Nicholson,H;Normington,K;Govan,E Making a performance

[3]拉德克利夫-布朗著,夏建中译:《社会人类学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

责任编辑 姜艺艺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