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活动教学路径探究
2024-10-09冯忠元
【摘要】为了开创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格局、全面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文章以真实的数学教学经历为依托,从两个层面出发,重点讨论“单元主题”活动教学.一方面,文章将从三个角度梳理“单元主题”活动教学的主要特征,即整体性、综合性和探究性,意图从中寻找教学切入点;另一方面,文章将从四个维度探寻“单元主题”活动教学的具体路径,即多元分析、分层实施、学科融合和综合实践.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探讨,探究小学数学教学的新道路,提升数学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活动教学;具体路径
“单元主题”活动,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以主题为核心的一种综合性、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它既能有效地整合单元教学内容,也能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其运用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即可大幅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可以强化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如此可见,“单元主题”活动在小学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不容小觑,教师要立足教学实况、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真实学情,精心设计“单元主题”活动的教学规划,探索出更新颖、更开阔的学习路径,这样便可以将其价值最大化.
一、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活动教学的主要特征
“单元主题”活动旨在于特定教学主题的引领下,通过整合课程内容、真实学情、拓展教育资源等多项因素,促使学生达成核心素养的成长目标,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分别为整体性、综合性和探究性.
(一)整体性
“单元主题”活动教学,以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核心素养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重构、组合,由此构建具有逻辑结构和紧密关联的单元体系,这种教学设计彰显了数学教学的整体性特征,展现了完善的数学知识系统,有助于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
(二)综合性
与常规的数学教学形式相比,“单元主题”活动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常会以跨学科、跨文化等综合化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开启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维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进而在此过程中形成学科素养、发展创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所以说,小学数学学科中的“单元主题”活动教学,也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三)探究性
常规的数学教学模式,重点在于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数学理念、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或者推理技能.而“单元主题”活动教学,重在引领学生实践与探究,让他们围绕相应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探寻分析问题、数学学科探究的基本方法,最终高效地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其学习兴趣、探究能力会逐步加强.
二、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活动教学的具体路径
(一)多元分析,明确活动教学要点
“单元主题”活动教学的关键因素是“主题”,只有确定了主题,才能有序地推进后续的学科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分析的方式,对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形态等进行多重分析,并有效地整合分析成果,以此提炼教学主题、明确活动教学的要点.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从教学内容、真实学情两个部分出发,于教学前展开多元分析工作,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寻找要点.
1.分析学科教学内容
在“单元主题”活动教学中,“单元主题”是灵魂,单元教学内容是血肉,只有明确一个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整合和重构,才能真正构建起综合性和系统化的单元体系.为此,在多元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先分析学科教学内容,着眼整个单元,探寻不同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此同时,教师要具备统摄全局的意识,寻找单元知识点与其他单元、其他册序乃至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点,从而更好地重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内容.
以“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全面分析此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从整体来看,此单元包含“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以及“解决问题”五大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的内容,建立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三角形”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当学生习得了“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等相关知识点后,他们才有可能学会计算面积的公式和方法.而“组合图形的面积”,则是在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后,需要进一步学习的,从而达到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的目的.除去上述内容外,这一单元还安排了“计算不规则树叶面积”的应用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以上内容中可以看出,此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旨在让学生借助转化思想,合理地推导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在分析和推导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第二部分旨在让学生在组合图形、探究组合图形面积的活动中,进一步形成空间观念,从而为六年级的几何学习活动铺垫基础.通过解析学科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单元的内容,也可以深入了解“单元主题”活动教学的要点.
2.分析学生真实学情
学情分析是“单元主题”活动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当教师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了学生的真实学情后,他们才能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时,着重考虑学生的需求,进而创建符合学生需求、契合单元教学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此,在多元分析的阶段,教师可以重点聚焦学生,分析他们的真实学情,把握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要点.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三四年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已经接触过几何知识,如上文中提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等,他们掌握了基本图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周长的计算公式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到了“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后,他们能够将过去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迁移到单元学习活动中.
从实践来看,虽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稍显薄弱,简单来说,学生尚未具备将学科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的能力,这也说明,此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应用于现实生活情境中,并通过各种图形的组合,探索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创造性用法.
通过以上两个角度的分析,教师可以结合“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全部内容,提炼“巧用面积组合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单元主题,并把握单元教学的要点,如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地解决相关问题;通过绘图、裁剪、拼接等手段,将不同的多边形组合起来,并在此过程中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基于此,教师便能初步构建起“单元主题”活动教学的框架.
(二)分层实施,满足学生真实需求
当框架建成后,教师应进一步探索填充框架、完善体系的方法.对此,在“单元主题”活动教学中,教师要照顾全体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情况,展开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更为扎实地掌握知识、更为灵活地解决问题,以此彰显“单元主题”活动教学的实效性、生成性以及创造性.
在分层实施“单元主题”活动时,教师应全面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真实诉求和认知形态,明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并结合“跳一跳摘桃子”的理念,为每一层次的学生提供难度适宜、形式各异的学习内容,满足他们的真实需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单元主题”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巧用面积组合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单元主题,分层实施教学活动.
首先,针对基础不牢固、实践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在选取学习内容、设计学习任务时,要以基础知识为主,着重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运用学科基础知识,尝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比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等单项数学知识,为学生布置相对简单的学习任务:
已知一个长方形的窗框(如图1),其长为1.8米,宽为1.5米,那么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如果它在某一个时刻的影子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见图1),那么它的周长和面积是否发生了变化呢?
此种类型的学习任务,只需要学生运用某一项知识解决问题,其难度相对较低、对学生的要求也较低,同时能契合“单元主题”活动的主题.
其次,针对基础相对牢固、但是缺乏一定实践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在第一层次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难度,重点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比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版块的知识,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学习任务.
奶奶家有一块菜地(如图2),计划要在春天种上蔬菜,为了精准地预测这块菜地所需的塑料薄膜,奶奶需要提前知晓这块菜地的面积,你能帮助奶奶计算一下这块菜地的面积吗?
最后,针对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高学习任务的难度,让他们结合现实生活、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基于“巧用面积组合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单元主题,为学生提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
图3是一个火箭模型的平面图,现在计划为其制作一个长方形的箱子,将模型装入其中,那么这个箱子的表面积最少是多少?
诸如上述形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真实需求,为他们提供不同难度和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单元主题”学习活动中夯实知识、提升素养.
(三)学科融合,促进知识迁移运用
“单元主题”活动教学的有效实施,不仅要在单元内部展开,还要围绕主题进行适当的拓展.教师可以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将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地理、科学、历史等多个学科的内容融为一体,促使学生在融合式、综合化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地迁移和运用知识.
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广泛搜集教学资源、开拓教学空间,让学生在单元主题的带动下,解决跨学科、跨文化的问题,从而改变数学教学书本化、单一化的局面.以“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基于“巧用面积组合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单元主题,教师可以结合美术学科的剪纸知识,创建“数学+美术”的融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多边形的面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迁移运用到美术手工课中,如请同学们借助剪刀、彩纸和铅笔等工具,剪一个顶端是等边三角形、中间是两个梯形、底部是一个长方形的松树模型,其中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3.2cm;第一个梯形的上底是3.2cm、下底是6.6cm、高是3cm;第二个梯形的上底是6.6cm、下底是8cm、高是3cm;长方形的宽是2cm、长是9cm.当完成剪纸任务后,学生可以尝试计算这个松树模型的面积.
利用此任务,学生可以综合运用美术和数学学科的知识,他们能够在动手操作和数学运算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迁移和运用的目标,并能以数学知识为支架,重点解决学科融合类的问题.
(四)综合实践,拓展学生认知领域
从本质上说,“单元主题”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教学模式,它需要学生立足实践,综合运用各类知识,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以此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大幅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以“多边形的面积”的“单元主题”活动教学为例,为了拓展学生认知领域、让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真实生活关联起来,教师可以组织“花坛建造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绘制花坛的平面设计图,让他们组合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等多种图形,并通过现场测量、前期规划、草图绘制等手段,不断优化图形的组合形式,计算组合图的面积,从而绘制一幅契合现实要求和数学思维的设计图.在此过程中,学生即可提升综合实践以及知识运用能力.
结 语
由上所述,通过研究实践经验、观察教学实录,教师可以从整体性、综合性和探究性三个角度,梳理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活动教学的主要特征,认识到“单元主题”活动的实际价值.以此为基础,教师进一步通过多元分析、分层实施、学科融合和综合实践等手段,明确活动教学的要点、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并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至此,“单元主题”活动教学的价值得以显现,小学数学教学也能迎来焕然一新的局面.在后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继续探寻最佳的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孙小艳.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0):120-122.
[2]赵黎晓.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整合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3(18):75-77.
[3]马建敏.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活动”教学路径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2(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