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2024-10-09覃尚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24期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和逐渐落实后,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显现出了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数学课程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相较于小学数学课程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文章可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设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形式,通过因材施教、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合作探究、信息技术等多重手段为学生建构高效数学课堂,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使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感知世界、了解世界,最终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将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设计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并通过多重手段让学生感知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最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一、高效课堂概述

(一)高效课堂概念

高效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它主张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高效课堂主要体现在效率和效益两个方面,效率是通过教学实践、教学任务量和教学效果三方面进行考量,为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提供较为正确的导向.而效益则是指学生受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体现在习惯养成、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总而言之,只有二者和谐统一,相互交融、相互激发,才能够实现建立真正的“高效课堂”.

(二)数学高效课堂具体特征

1.主体性

主体性原则是指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教学内容,在设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评价学生成果等方面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统筹分析,并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有效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

2.调控性

高效课堂的建构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掌控教学课堂,而是要对教学课堂进行合理调控,收放有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学生组织教学活动,如讨论、辩论等,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提高知识感知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教学课堂中的资源,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形式,以此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时效性

时效性原则是指高效课堂在开展时必须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教师在课堂中要及时进行小结测试,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并引导学生当堂反馈和反思.同时,教师要把控检测题目的难易程度和重难点的深入程度,设置梯度性问题,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在小测中有所收获,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意义

(一)有益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作为引导者和辅助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深化知识感知,通过自主运算和探索意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驱动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践,在推演与运算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掌握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数学思维,强化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就需要教师重视学生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创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和探究知识,提高参与课堂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探究性问题、组织小组合作、鼓励相互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发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闪光点,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有益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内容时要规避教学课堂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探究深层知识内容,用更加多元、探究性的手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专注力

根据核心素养内涵,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还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感知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对教师而言,教师在创设教学活动时,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桎梏,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摒弃以说教、题海战术为主的固有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更加多元化、多层次、多手段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以此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课程为例,教师在课前可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出示三角形路牌、衣架、三角形风筝等图片,并提出引导性问题:“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发现其中有什么问题和共同点?你能说出其中的特点吗?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举例.”学生借助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将学生迅速打入到课堂情境中,为接下来的深入学生做铺垫.在深入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出示更多的常见等腰三角形,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出示丰富多样的图片,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专注力的发展.

(二)创新数学教学形式,提高知识掌握能力

1.利用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班级内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要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家庭环境、思维能力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不同学生在学习与发展中的差异,根据每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指导策略,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相应的提升,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不仅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而且能够发展学生个性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感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参与课堂积极性.

2.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迁移运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教学内容时,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连接,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例,为学生创设教学内容,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能够强化知识理解,打破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隔膜,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最终促进学生迁移运用能力和情感体验的有效发展,以此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课程为例,勾股定理多用在房屋建造和屋顶构造方面,教师可以以此为例为学生提供生活化案例,使学生在实际案例中体会到勾股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如在装修时工人为了判断一个墙角是否标准直角,可以分别在墙角向两个墙面量出30cm,40cm并标记在一个点而后量这两点间距离是否是50cm,如果超出一定误差则说明墙角不是直角.通过多种多样的实际生活案例,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知识感知能力.

在学生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和基础后,教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案例,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勾股定理的内涵.教师可将教学任务设置为“某市在拆除违章建筑后发现的一块三角形空地ABC,已知∠C=90°,AC=30米,AB=50米,如果要在这块空地中种植草皮,按每平方米草皮a元计算,那么一共需要多少资金?”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和交流,并适时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的运算结果进行及时评价,通过激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学习自信,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

(三)利用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探究性思维的培育.基于此,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引入小组合作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知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质量.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课程为例,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避免组内成员的学习差距过大而导致发展不平均;其次,教师应主动转变教学身份,遵循新型教师观和新课标内容,从课堂的指导者向课堂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进行转变,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最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为:“(1)一元二次方程x2+2x=0,x2-2x+1=0有几个根?请解方程验算一下,一元二次方程x2-2x+2=0有根吗?(2)二次函数的图像y=ax2+bx+c与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z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小组之间共同推理、验算,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以此强化对学生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深入理解.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分歧和争论,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同时,合作学习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汲取数学学习经验,最终实现自身素养和数学水平的提升.

(四)借助信息技术,落实数学高效课堂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初中教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手段,也为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直观形象的动态展示和图片,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感知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掌握多种信息技术教学技巧和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全面地理解知识内容,强化知识理解.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课程为例,在本节课程中,如若教师只依靠教材文本的语言讲述的形式,很难让学生理解知识内涵,若让学生一味地想象,则会使得学生偏离原本的教学轨道,从而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设置教学内容,将三角形的折痕以及与平分线之间的关系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用符号语言翻译出“角平分线上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句话,以此强化学生知识内涵,加深其对知识的认知记忆.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在Rt△ABC中,∠C=90°,BD是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E与DC相等吗,为什么?教师可将学生的答案通过投影技术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在从中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有效落实高效数学课堂.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落实,初中数学课堂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这也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依据和推动力.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系统讲解学科知识,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认知与技能的提升.同时,教师要采用小组合作、信息技术等手段和媒介,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富有趣味性,以此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最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林龙建.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24):150-153.

[2]李慧颖.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4(1):43-45.

[3]陈朝财.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3(34):40-42.

[4]赵春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24):1-3.

[5]金鑫.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J].学苑教育,2023(21):27-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