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实践探究

2024-10-09马永德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24期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双减”政策的颁布迫切要求提升作业的质量与有效性.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作业的质量已经得到明显的提升,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作业设计还需跟上课程改革的脚步,通过创意设计使得作业质量“更上一层楼”.文章结合小学数学实际,立足核心素养,从不同维度提出了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以发挥作业作用,满足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核心素养

引 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数学作业优化布置的理念指导,要求数学作业要辅助课堂教学,共同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发展.同时,“双减”政策是数学作业优化布置的政策导向,要求作业创意设计以“减负提质”为核心.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存在形式简单随意、内容比重失衡、类型单一陈旧等问题,既无法满足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又无法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地生效,亟须进行优化改进.

一、指向核心素养,改进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堂的自然延伸,理应承担起核心素养的培育任务,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还需深入解析核心素养的内涵,以此来改进作业设计.

(一)重视素养培养,确立作业目标

作业的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明确的目标指引方能保证设计的方向不偏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对作业的功能心中有数,明白作业应在数学教学以及学生成长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经调查,多数教师将作业功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检验课堂学习效果上,即使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巩固知识仍然是作业目标的第一位.针对这一问题,需教师更新理念,重视核心素养培养,始终将“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作为作业设计的核心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就能够冲破以往对作业的狭隘认识,提升作业质量,使之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助力.

(二)落实素养培育,延伸作业内容

空有指向核心素养的目标,而无推动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容是当下小学数学作业所表现出来的一个通病,因此要想落实素养培育,还需进一步延伸作业内容,立足“双减”,建立作业设计的整体观念.

作业目标为作业内容提供了科学依据,让作业内容的完善、延伸变得有章可循、有理可依.需要注意的,数学核心素养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在作业设计中,作业内容与作业目标之间也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彼此之间存在重叠与交叉的.为此,在延伸作业内容时,教师需充分考虑核心素养间的关系,切忌将其割裂开来.

除了了解数学素养内容,关注不同素养内容的具体表现外,教师要改变传统作业设计理念,注重从系统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的角度出发设计作业.就当前多数教师的作业设计实践来看,多是针对当天所学习的知识组织作业内容,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这使得数学作业存在片段式、割裂式的问题,无法帮助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思考,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知识衔接不连贯、知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无法实现数学知识间的触类旁通,更不用提核心素养的培育发展.

二、观照认知发展,完善作业层级

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断发展的,而作业正是要帮助学生尽快实现思维进阶,完成水平提升.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意设计,还需观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数学思维进阶来完善作业层级,借助分层作业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一)分层作业的设计原则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课程教学愈发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力求让所有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由此,分层作业成为小学数学作业的重要类型.每位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都有不同的倾向,但却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有可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分层作业.

其一,主体性原则.学生是作业完成的主体,只有符合学生学情、兴趣的作业方能对学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对分层作业来说,更需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数学基础等,在此基础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切的分层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其二,目的性原则.分层作业的目的应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道路中遇到的困难,实现新的发展,而非“区别对待”.教师只有树立正确对待学生差异的意识,方能避免让作业沦为应试的工具,用作业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支架,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得到适宜的发展.

其三,灵活性原则.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分层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愈发频繁,许多教师将分层作业“奉为圭臬”,事实上,许多时候并没有设置分层作业的需要.在小学阶段不乏比较基础、难度较小的知识,对所有水平学生来说都不会十分吃力,因而此时也就没有必要设计分层作业,否则就会“费力不讨好”.灵活性原则要求教师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应用.

(二)分层作业的实施策略

现阶段,分层作业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作业形式,基于以往的分层作业设计经验,在今后分层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可以按照如下模式进行.

一方面,全方位、多维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其他类型作业相比,分层作业对学生学情的要求更高,只有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分层作业的质量,那么应该如何做到全方位、多维度了解学情呢?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记录学生的学习历程,用学生档案、统计图等方式来直观反映每一名学生的发展状况.其次,教师可通过线上问卷、线上答题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掌握情况,并结合此前学生的学习表现来完成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合理推测.最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使得动态记录、评价学生成为可能.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不断收集、记录学生的学习“证据”,包括作业、试卷、课堂表现等,并不断增加新的资料,由此来时时“更新”对学生的认识,提升分层的科学性.

另一方面,深入解析教材,设计难度不等的数学作业.一般而言,分层作业应囊括基础层、巩固层与提升层三个基本层次.深入解析教材,将课时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来设计具体的题目,以确保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完成来达到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双减”背景下,分层作业的设计还应在“量”上下功夫.教师应分别站在不同学生层次的视角来判断其完成这些作业所需要的时间,确保其符合“双减”政策对小学生作业完成时长的要求,将“减负”落在实处.

三、顺应单元整体,优化作业体系

随着对数学核心素养关注度的提升,单元整体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这一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势必会带动作业体系的变革.单元整体教学立足于单元进行教学设计,那么作业的设计也需顺应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服务于单元整体目标,完成作业体系的优化.

(一)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特点

跟传统的数学教学相比,单元整体教学更系统,更有结构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提前整理一个单元的内容,布置作业时也可以抓住单元重点,设置综合作业,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此种作业表现出独有的特点.

一是整体关联.虽然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知识本身又具有极强的内在逻辑性,且在单元整体教学视野下,知识本身的这种逻辑性得以加强,因而为单元整体教学所服务的作业也就需坚持“整体关联”.一方面,作业需与教学“整体关联”,要能结合单元整体教学的推进流程来适时提供不同类型、内容的作业,成为推动单元整体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单课时作业需与其他课时作业“整体关联”.单元整体教学囊括多个课时,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更是涵盖多次作业,这些作业之间也是具有关联性的,要能够衔接、贯通,逐级推动单元目标的落实.

二是结构合理.在“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必须强调减负提质,注重育人功能的发挥,这就需要优化作业设计的结构.单元整体教学本身就需统筹规划个方面的要素,因而与之相应的作业也就需表现出结构合理的特征,且这一特征还具体表现在作业类型比例、难度结构、内容数量的合理性上.

三是层次递进.在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课时教学是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所有的课时内容以及针对不同课时、目标的作业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表现出层次递进的特点,逐步推动单元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单元整体作业的设计需兼顾整体关联、结构合理,以不断递进的方式开展教学,合理设计作业,保证作业目标、内容以及难度等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单元整体作业目标需以单元为单位,关注单元教学的课时安排,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逐步脱离传统以知识巩固为主的作业目标体系,表现出整体性、结构性与育人性特征.

单元整体作业内容是落实作业目标的载体,需为目标的实现所服务,还应结合学生的需求来进行优化设计.一方面,教师应针对作业目标来精选作业内容,确保每一项作业内容都能够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并最终推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作业内容的选择还应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包括学生在学习水平、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视作独特的人、发展中的人.

单元整体作业需从整体上帮助学生认知与把握所学知识,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作业也应发挥出不同的作用,这就需要不同类型的作业来联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结合布鲁姆的认知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将作业类型分为基础型、探究型、实践型与反思型四种,教师需结合单元整体教学的进程灵活设计作业.比如,在单元整体教学前期,应以基础型作业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基本的概念、定理等.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则需借助探究型、实践型作业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操作实践来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并在主体参与中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大单元教学结束后,反思型作业就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在第一时间发现与解决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单元整体作业难度需随着学生年龄、能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既不能过于简单不能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又不能过于困难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而是要立足学生现下的学习水平合理把握作业的难度,使其略高于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使得学生产生“跳起来能够得着”的感觉,由此才能让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实现能力与水平的发展.另外,不同基础的学生对难度的感知是不同的,如基础好的学生会认为基础题目过于简单,更喜欢有挑战性的题目,因而单元整体作业在难度的把控上还需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参照分层作业的设计方法,以保证作业质量.

单元整体作业时间需严格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来设计,减轻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更轻松的学习知识.一般来讲,低年级学生没有书面作业,三年级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书面作业,但同样也要控制时间,保证学生能在一小时以内完成,而教师也应结合学生的具体发展阶段来进行灵活调整,将作业完成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单元整体作业结构是与其他作业类型最为不同的一点,也是单元整体作业质量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教师应着眼于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通过对作业目标、内容、类型等比例分配,以及同一作业内容的结构性来提升单元整体作业质量.一般情况下,教师需切实考虑学生的整体状况,从中等学生入手来进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使得作业体系以中低难度为主,高难度较少,且在作业的安排上也应逐步增加难度,借助作业推动学生发展.

四、凸显育人导向,优化作业评价

新课改注重“教—学—评”一致性,因此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还应重点关注评价环节,强调数学作业的育人导向,优化作业评价,使之囊括知识、能力、素养等多个维度.

(一)使用评语

数学学科特色决定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更少使用评语,而更多地会使用对错进行评价.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这样冰冷的评价不但不能反映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等.有鉴于此,教师可以在数学作业评价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评语,增加评价的亲和性,也提升评价的针对性,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评语及时发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面对学习态度消极、作业出错较多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比较严肃的评语,直接指出学生的问题,要求学生改正.反之,如果没有评语,学生就不会将焦点放在题目的错误上,也难以取得进步.

(二)关注作业评价反馈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评价学生的作业还需立足核心素养视域,关注学生“四基”“四能”的达成反馈,对学生“基本思想”的把握,“基本活动经验”积累以及“发现、提出、分析问题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除了面向学生个体之外,教师还应对全班学生的作业进行比较综合,从中找到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透过现象看本质,思索共性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达到改进教学的作用.

结 语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业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善加利用.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也应着眼于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使得数学作业能指向核心素养、顺应教学改革,并拥有完善的评价体系,由此来从根本上提升作业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曾晓芬.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创意设计与实施[J].小学生(下旬刊),2024(5):112-114.

[2]夏婷.创意设计让作业更有价值:小学数学作业创意设计实践[J].小学生(上旬刊),2024(5):154-156.

[3]饶道松.成长型思维理念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创意设计[C].第三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2:114-116.

[4]陈泉.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创意设计[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0):78.

[5]王红顺.小学数学作业的15种创意设计[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