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探究
2024-10-09刘生亮
【摘要】生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旨在构建平等交流、自主学习、和谐的人文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中对生本理念的特点进行总结,从自主性、合作性以及发展性出发,结合设计预习微课,构建真实情境,预设思考问题,安排合作活动,给予适当鼓励等方面探究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旨在为教师教学工作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探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强调“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足以见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生本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充分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核心素养视域下应用生本理念组织计算教学,符合《新课标》要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核心素养落地.
一、生本理念的特点
生本理念是指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发展和需求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此种理念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自主性
在生本理念影响下的小学数学计算课堂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需要经历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等环节,完成教师布置的计算任务.与以往学习不同的是,在生本课堂中,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质疑和探究能力,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更具自主性的学习空间中,学生内驱力能得到显著发展,通过主动参与积累丰富经验,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自身内在的潜能.
(二)合作性
合作学习是生本理念的一大突出特色.在生本课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学习小组,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课堂文化氛围.在此期间学生提高了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会大大提高班级研讨的质量,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在生本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教学.
(三)发展性
生本教育理念提倡拓展学生思维,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基础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知识,掌握计算的本质,有机会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长此以往,学生自身核心素养将在课堂中得以形成与发展,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为后续参与初中阶段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生本教育的课堂不是笼统地把学习还给学生,而是把“课堂的根”的核心性学习还给学生,同时给学生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积极自主的空间,让学生发挥天性、发展潜能.以下,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方法,对生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供广大教师借鉴.
(一)设计预习微课,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计算知识
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到设计学习.教师更大的作用在于“帮学”.教师的“帮学”,很大程度体现在“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和规划上.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提高教学收益,教师应基于生本理念联系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兴趣爱好,围绕计算主题设计前置性预习微课,启发学生在课前利用碎片化时间登录网络学习平台浏览视频内容.在自主预习期间,学生能够通过微课视频初步了解本课学习重点内容,并对其中部分知识产生怀疑,教师则需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做好课前询问、调查,把握学生的预习程度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实际教学活动做出相应调整,设计要更加吻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策略,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理与分析,教师发现:本课包含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等相关内容,理解算法、掌握算理是本课核心目标.根据学生以往学习经验,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前设计“数的运算”微课视频,并在内容中展示表内乘、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除数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等片段内容,唤醒学生已有学习经验.此外,视频中可以包含生活情境,教师以“植树问题”为例,运用精简的方式描述除法的意义、除法列竖式的方法等,帮助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重点知识.为检测学生预习成果,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利用5分钟组织学生集中交流,分享自己在预习中学到了哪些知识,鼓励他们尝试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特点,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设计微课期间教师要尽量把控时长,体现“微”的特征,提高预习的针对性.
(二)构建真实情境,激发学生计算知识学习热情
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计算课堂要遵循学生发展需要,围绕学生兴趣爱好,设计教学活动,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计算知识学习热情的目的.结合学生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导入.具体来说,在讲解计算知识期间,教师可以围绕实际生活,借助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创设真实、直观、立体的情境,引发学生对情境中现象的讨论与探究,顺利引出计算知识,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既能降低知识学习难度,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同时能赋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掌握计算知识,建立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教学为例,在本课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分数的组成,能够准确地识别真分数与假分数,能对其进行大小比较、约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分数问题,为后续学习分数计算奠定基础.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联系近期即将举办的中秋晚会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月饼图片,在唤醒他们生活经验的同时,基于情境与学生开展对话,如:“老师在晚会中准备了8块月饼,想要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应如何列式计算?如果想将1块大的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这样,在真实的情境中,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渗透到分月饼的教学中,通过分月饼这个活动,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分的过程,结合分数的意义、整数除法意义帮助学生感受、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接下来,围绕这一情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想象,将3块月饼平均分给5个人,应该怎样分配,并启发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想象分的过程,结合分数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体会分数既可以表示一种运算过程,也可以表示一个结果.这样,在动手动脑学习计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数的意义,为后续学习真假分数做好准备.值得关注的是,小学阶段情境设计期间,教师要充分考量学生认知水平,基于生本理念,选择学生易于理解且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情境素材,避免学生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影响实际教学进度.
(三)预设思考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数学计算方法
问题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以问题为中心探究新知,既能在课堂中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挥其主体作用,体现生本理念,又能让学生充分享受过程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因此,在计算教学期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问题,在生活数学的探究中实现学生计算思维、计算能力的双重发展.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学为例,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并为他们提供计算问题,驱动学生总结整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为小数加减法的迁移做好铺垫.接下来,教师借助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联系学生认知能力设计问题,即教师在周末购买了两本书籍,单价分别为16.45元和14.29元,共需支付多少元?鼓励学生列出算式.结合学习经验,大部分学生能够立刻做出反应,表示“求总价需要将两本书单价相加,即16.45元+14.29元”.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再提升问题难度,引导学生思考:两位小数的加、减法,用竖式应该如何计算?是否能够联系整数加法列出竖式?这样,通过小数加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能帮助学生厘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凸显整数加法与小数加法运算的一致性,即计算小数加法期间需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去算,再点上小数点.同样地,在学生掌握并了解小数加法的一般步骤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按步骤自主推理小数减法,以此推动学生高阶思维发展,驱动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积累经验,深化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四)安排合作活动,指导学生合作交流计算经验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生本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突出学生、突出合作、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实现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分组,结合学科知识设计实践活动,启发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处理问题,从不同角度探寻解题方案,以此在实践中达成学用结合.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课教学为例,课堂中学生经历由“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类推到“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运算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基于生本理念,结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联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设计了这样一项合作活动:
运动会到来之际,各班级需要为参与运动会准备相应物品.各组成员需要选择准备各种商品,如功能饮料、糖果、薯片等,前往市场开展调研工作,记录不同超市或商场物品售价,通过横向对比的方式设计合理的购买方案,联系班级参与运动会的总人数设计最优方案,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此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前往社会参与实地调研与考察,对学生而言趣味性较强,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过程中.期间,学生要充分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寻找最为实惠的购物方案,并在交流期间分享本组的想法与设计思路.比如,某小组选择以“面巾纸”为购买材料,分别找到三家超市,其中第一家超市面巾纸20盒一箱,每箱售价为60元;第二家面巾纸3盒10元;最后一家超市1盒4元.本次运动会参与人数为35人,因此可以结合除法知识依次算出三家超市面巾纸单价,通过对比的方式确定购买方案.在交互的过程中,各组成员积极交流分享自己的计算心得与设计,营造良好交互氛围,凸显生本理念价值,使学生计算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程中得以发展.
(五)适当给予鼓励,培养学生数学计算的自信心
“评价”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引导学生反思并调整自我学习过程.而“激励性评价”能够更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向好、向上,走向健康的良性循环.在生本理念影响下,教师要注意遵循发展性原则,结合学生在计算学习中的表现情况做出科学评价,通过积极的语言、鼓励的动作、赞许的目光提高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强化数学计算自信心,并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优化、调整,逐步提升自身运算水平.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实现实时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表现及时作出赞扬.如当学生在寻找2,5数字倍数的过程中能顺利发现其共同特征,教师即可予以学生鼓励,通过“你真棒!”“老师为你骄傲!”等话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提高学生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倘若学生未能顺利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不要气馁,并带领其利用表格的方式逐个计算并进行整理,以直观的方式认识到“个位上是0,2,4,6或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以此帮助学生发展数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在教师的支持与鼓励下,学生将逐渐解决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计算能力,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
结 语
综上所述,生本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学好而设计教学活动.文中,教师基于生本理念开展计算教学,从设计预习微课出发培育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又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计以及活动设计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与学习的空间,最后通过激励性评价做好总结,以此凸显“以生为本”的理念,更好地提高计算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学习计算知识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魏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研究[J].华夏教师,2022(2):66-68.
[2]郑燕云.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J].亚太教育,2021(23):121-122.
[3]纪曙娟.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99-100.
[4]黄胜英.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8):38-40.
[5]吴春芳.基于生本课堂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