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研究

2024-10-09胡广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24期

【摘要】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校本作业的设计增加了学生的课后学习压力,使作业无法充分发挥其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双减”政策的提出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当下的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应转变设计思路,创新设计方法.文章联系小学数学实际教学情况,对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意义、作业设计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几点作业优化设计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校本作业

一、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作用分析

(一)及时获得教学反馈

作业是课堂教学延伸的体现,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媒介.受教学时间、教学任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在课上面面俱到地照顾到每一名学生,师与生沟通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依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内容丰富的作业,监督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作业并上交.这样,教师可在批阅作业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明确学生的学习优势、学习不足,获得全面的教学反馈.这样,教师再根据教学反馈内容调整课上教学方案,可以进一步提升课上教学质量,满足“双减”政策的教学要求.

(二)锻炼学生习题能力

受教学时间限制,课上练习教学的时间较短,教师必须合理取舍才能够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讲解复杂的、抽象的数学知识点时,一些教师增加了创设情境、举例分析教学环节,导致习题教学环节的时间被压缩,导致教师无法在课上锻炼学生的习题能力.校本作业具有数学课后作业的功能,教师为学生布置校本作业,可以使学生在课后学习时形成构建意识,为其审题、解题打好理论基础.同时,教师在校本作业中设计贴合各阶段学生学情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感悟数学解题的诀窍,从而提升习题能力.

(三)促进学生反思提高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时不可能不犯错,如何利用“错”帮助学生提高,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校本作业中添加易错习题、易混淆习题,让学生在做作业时犯错,引导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反思自身的知识盲区.以“错”为契机,教师梳理知识脉络,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盲区问题,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总结错误原因,如因审题不认真导致错误、因公式带错导致错误等等,并提出改善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习题正确率.久而久之,学生在完成校本作业时养成了时时总结、时时反思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数学校本作业的情况分析

(一)作业形式不够新颖

部分教师认为作业是巩固学习基础、提升学习能力的工具,在设计校本作业时一味地堆砌题目,忽视了作业形式的创新.同时,在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下,校本作业的形式偏向试卷的形式,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双减”政策提出后,教师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角度出发优化校本作业设计.然而,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还是以书面形式的作业为主,并没有从根本上创新作业形式.学生长时间面对“抄写”“解题”“默写”等类型的作业,久而久之会产生作业学习的倦怠感,最终造成数学学习兴趣缺失、数学学习动力减弱.

(二)作业内容过于单一

教师的作业布置模式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的设计思维僵化.比如,一些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作业设计的意义与作用,将布置作业看作不得不进行的一项教学任务,将搜罗到的题目一股脑地填充进校本作业当中,导致作业量激增,增加学生作业压力;还有一些教师未做好归类设计,作业类型冗杂,导致学生浪费较多时间精力,加重学生作业负担.

(三)作业缺乏校本特色

过去,教师将教学大纲作为设计校本作业的主要根据,忽视了本校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校本作业过于模式化,无法体现学校的教学特色.“双减”政策提出后,部分教师尝试将本校教学特色融入作业设计当中,比如设计校本活动作业等.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未把握好课程标准、学校教学方式、学生学情三者之间的关系,校本教材的设计不恰当,影响校本作业的设计效果,导致作业呈现出“两不沾”的问题,既脱离本校学生学情,又不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创新作业形式,提升作业学习动力

传统的校本作业设计模式会打消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心理层面产生数学学习压力.这显然不符合“双减”政策的教学标准.新时期教学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过去校本作业的不足,设计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新颖的数学作业,通过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缓解其学习压力,达到“双减”教学目标:

1.创新口头作业,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书面作业、操作作业等形式的作业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存在压力.“双减”政策提倡教师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此,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作业,使学生充分参与到作业学习当中.口头作业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在“说一说”的过程中即可回顾课上所学知识.针对低段学生,教师可设计口头数学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与知识对话、与同学对话,有效培养其作业学习兴趣.

以“100以内的数的认识”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为了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师设置“你说我答”作业,让学生自由组成口头作业小组,之后介绍作业要求:一名学生说条件,另一名学生快速回答,如果回答的学生迟疑超过五秒,算作失败,重新问答;当回答的学生成功完成挑战后,两名学生互换身份,再次进行“你说我答”,直到两名学生都成功完成挑战,即完成作业.比如,一名学生说:“三个10是多少?”另一名学生要快速作答:“三个10是30.”“五个10和七个1是多少?”“五个10和七个1是57.”这样,学生在课后自由对话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游戏”的快乐,同时充分理解100以内数的概念,同时结合具体情况了解10个1是10,10个10是100,初步形成对个位、十位、百位数的认知.

上述案例,教师结合小学低段学生的认知情况设计符合其学习兴趣的口头校本作业,让学生在自由组队、自由提问、自由作答的过程中感受做作业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消除数学学习压力.

2.创新操作作业,启发数学学习思维

操作作业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创新操作作业,可以让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使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学术问题与生活问题,从而发展其数学思维.“双减”背景下,教师要适当提高操作作业的比例,多设计“拼一拼”“连一连”“画一画”“搭一搭”等类型的操作作业,促进学生数感、几何意识、抽象意识的发展.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根据本课的具体教学知识,如长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特征等,课程标准的具体教学要求,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情况设计操作作业,以此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用长方形、正方形设计一块美丽的图案.为学生提供剪刀、彩纸、格尺、量角器等操作工具,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完成操作作业.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教师还可在布置作业时展示设计案例:使用粉红色、蓝色、灰色、绿色彩纸剪出形状、大小完全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将这些图形粘贴到黑色的彩纸上,从而创造出不一样的美丽星空.教师抛砖引玉让学生意识到几何图形的艺术性,使其发散思维,通过旋转、平移、对称等多种方式挖掘长方形、正方形的美.

上述案例,教师设计操作型校本作业,通过提出具体要求、展示作业案例增加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满足“双减”政策寓教于乐的作业设计要求.

3.创新生活作业,增强数学学习体验

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联甚广.于生活的细微之处渗透数学知识,让学生自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即生活”的学习意识,从而减轻其课后学习压力.对此,教师要多设计生活化的校本作业,刻意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使其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

以“简易方程”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要注意挖掘本课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具体关联,同时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根据学生的生活阅历设计生活作业:希望小学组织五年级的学生去春游,已知五(1)班的男生比女生少5人,女生有x人,你能计算出五(1)班男生有多少人么?五(1)班的总人数是多少?在这一作业中,教师提出明确的研究问题,避免学生在审题时出现理解歧义,有助于简化学生的审题、解题思路,从而减轻其作业负担.借助生活作业帮助学生链接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作业学习体验感,从而加深学生对方程、等式含义的理解,使其学会使用方程概括实际的生活信息.

上述案例,教师调整教学思路,关注生活与数学学科知识点的具体关联,将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改编为数学作业,在心理层面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作业问题,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进一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二)丰富作业内涵,培养数学综合能力

“减负不减质”是“双减”政策的核心思想.设计小学数学校本作业时,教师要多收集、多整理数学教学资料,根据分层教学指导要求做好作业类型设计、作业内容设计,确保校本作业的数量得到控制,质量得到提升:

1.丰富作业类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基础、认知能力、领悟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单一类型的数学作业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作业类型十分有必要.根据“双减”政策的分层教学理念,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基础类型、提升类型的数学作业,通过丰富作业类型增加学生的选择,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完成某一类型的数学作业,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以“公顷和平方千米”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设计分层作业:(1)基础类型作业.这一类型作业主要以阅读作业、口头作业的形式出现,其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夯实理论学习基础.教师设计时,可提出以下作业问题:边长是1厘米、1分米、1米、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人们通常使用哪一单位测量土地的面积?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是什么,在换算面积单位时要注意哪几点?(2)提升类型作业.这一类型的作业多以计算题、应用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其设计目的是锻炼学生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力.教师可结合闯关游戏的设计理念设计校本作业:第一关,完成填空问题,如:12公顷=( )平方米;10平方千米=( )公顷等.第二关,完成判断问题,如:一间教室的占地面积是80平方厘米( ).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一般使用“平方千米”做单位( ).

针对以上类型作业,教师不做强制要求,完全由学生自觉完成作业内容.这样,学困生、中等生的作业压力大大减少,学优生也可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挑战提升类型作业,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学习水平.

2.拓展作业内容,提升合作探究能力

“减量提质”“减负增效”是“双减”政策的核心,也是教师设计校本作业的主旋律.设计小学数学校本作业时,教师要适当删减同质化严重、缺乏深意、难以体现数学知识的作业题目,多填充内涵丰富的数学题目,以满足“双减”政策对校本作业的设计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网上冲浪、线下教研等多种方式整合教学资料,完成对校本教材的优化设计,并根据校本教材内容设计校本作业,从而提升校本作业的质量,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单元作业设计为例,教师立足“双减”政策整合多方教学资料,完成校本教材的优化设计,并确定“提出问题—独立解决—产生矛盾—互动交流—解决问题”的作业教学思路,设计校本作业:希望小学476名四年级小学生要到科技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联系租车公司租赁大巴车,已知每辆大巴车最多载60名学生,一共需要租赁多少辆大巴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作业答案,以此驱动学生的课后交流与课后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完成作业的多种方法,如474÷60=7……54、474÷60=7……54,7+1=8等,掌握灵活应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识的技能.

上述案例,教师将典型例题纳入校本作业当中,通过提出内涵丰富的问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复杂数学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突出作业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双减”背景下的校本作业要突出学校特色.教师应以本校具体教学情况为作业设计的立足点,统筹规划课标、教材、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良好的校内教学生态环境,为校本作业的优化设计提供良好条件.同时,教师也可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过程中,增加校本作业的特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以“圆”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先在课上与学生讨论其课上学习心得,如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对直径与半径相互关系的理解、对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的认知等.综合讨论内容,教师设计能够突出学校教学特色的校本作业:学校的圆形花坛年久失修,很多地方出现了破损.后勤处的王老师想要做一个与原花坛一模一样的新花坛,他应该怎么做?他应该准备多少建筑材料?这一作业属于实践类型的数学作业,学生要完成该作业,应先进行实地考察,再结合所学的“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由“学”数学到“用”数学的跨越,学习思维水平得到提升.

上述案例,教师改变墨守成规的作业设计理念,结合“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设计兼具理论与实践的校本作业,让学生在理性分析、动手操作、总结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综合能力,实现个人的个性化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提出为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生态环境有着积极意义.教师要明确当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存在的不足,同时结合“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优化校本作业.对此,教师要做好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根据其真实学习需求设计趣味的、多样的、富有内涵的校本作业,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作业学习兴趣,为其日后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华.“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5):132-134.

[2]潘建芬.“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智力,2023(35):104-107.

[3]张启程.“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管理与优化设计[J].宁夏教育,2023(12):35-36.

[4]王丽萍.“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3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