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2024-10-09刘红伟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素质教育也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它要求教育教学更加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与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教学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作业分层设计凭借其精准对接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与认知特点,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指导的独特优势,成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基于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原则,探讨了一系列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包括学生分层、巩固分层作业、能力梯度作业、趣味分层作业以及作业分层评价等,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其数学学习质量与效果的整体提升,从而真正实现“分”出质量、“层”出精彩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景象.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双减”政策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作业设计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普遍存在“一刀切”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化需求,导致作业效能低下,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面对新时代素质教育对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亟需教师创新作业设计理念与方法,力求在有限的作业时间内实现高效学习,助力每名学生在数学能力上得到适宜其自身特点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中,开放性原则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为核心目标.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避免单一、封闭的题型与答案,而应提倡多元化、探索性的作业形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同时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具体实施时,教师可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与延伸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从而真正实现从“做作业”到“学数学”的转变,提升学习质量和效果.
(二)综合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中,综合性原则要求作业内容不仅要涵盖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还需注重跨学科知识与方法的融合.这一原则倡导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应打破单个知识点的孤立训练模式,将数学各领域知识点、技能点以及与其他学科相关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的综合问题.通过此类作业,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锻炼其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培养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对数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中,实践性原则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社会情境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测量、制作、调查、模拟等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操作体验,从而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过渡.实践性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还能激发他们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数学教育的生活化、实用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一)基于学生差异,合理划分学生层次
鉴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且兴趣各异,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时首要任务便是基于这些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这要求教师应结合日常教学观察与各类测试数据对学生数学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将学生科学地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其当前的认知能力和技能基础上得到挑战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科兴趣,将其纳入分层参考依据,确保作业内容能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在感兴趣的数学领域内更高效地探索和成长.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持续开展动态评估,及时调整分层设置,以适应学生能力提升及兴趣变化的需求,从而实现因材施教,逐步缩小学生间的差距,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某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注意到了小明和小红两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表现.小明在计算、初步几何图形的认识等方面表现出扎实的基础与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历次测试成绩均名列前茅,且对解决复杂问题充满热情,这表明他在数学领域的认知水平较高.因此,教师将小明划分到拓展拔高的学习层次,为他设计的分层作业侧重于培养深度思考、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以及接触一些拓展性更强的数学问题.而小红虽然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稍显薄弱,但她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问题时,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与独特的创新思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基于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将小红划入巩固应用层次,为她设计的分层作业更加注重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化、趣味性情境引导她灵活运用所学,并逐渐提升她的数学技能与自信心.通过这样的合理分层方式,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学,既满足了小明进一步深化数学理解的需求,又激发了小红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帮助她在适宜的节奏中逐步提升数学素养.
(二)基于认知水平,设计难度分层作业
鉴于每名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进度存在差异,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时,应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科学合理地构建巩固性作业体系.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根据其知识结构的稳固性和理解深度,科学地划分作业层次.对于基础扎实、认知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计进阶型题目,如综合性应用题、拓展延伸思考题等,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而对于尚在基础知识建构阶段或存在理解困难的学生,则应提供针对性强的基础巩固性作业,侧重于对基本概念的反复练习与运用,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深化理解.这种基于认知水平的分层作业设计旨在确保每位学生在适合自身学习进度的基础上得到充分训练和发展,避免因作业难度过高导致的学习挫败感,同时防止简单重复导致的能力停滞不前.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时分秒”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对于认知能力强、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设计如下进阶型题目:
拓展思考题:小明每天晚上8:30睡觉,次日早上6:30起床,请计算他一共睡了多长时间,并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这个时间段(例如:小时数+分钟数;或者直接写出经过的总分钟数).
综合应用题:学校每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请规划一下从上午8:00到下午4:00之间,学校的完整课程安排表,并详细列出每次上课和下课的具体时间.
而对于尚在掌握基础知识阶段或存在理解困难的学生,可以设计以下基础巩固性作业:
基础练习题:根据给出的钟表图片,写出对应的时间,如图中指针指向9点过半,请写出此时的准确时间是9:30.
实践计算题:假设小红每天花费30分钟吃早餐,20分钟步行上学,请计算她至少需要几点起床才能保证8:00准时到达学校.
通过这样的分层作业设计,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促进全体学生在“时分秒”这一知识点上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作业内容,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节奏中获得成长与提升.
(三)指向能力发展,设置综合探究作业
《新课标》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因此教师应以此为指导,设置综合探究类作业,并在作业中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巧妙分层设计.具体来说,针对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和较高学科素养的学生,可以分配相对复杂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如数据深度分析、模型建构或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等;而对于学习能力较为一般或基础尚待巩固的学生,则设置较易入手的基础性探究任务,如数据收集整理、基本概念的初步应用等.这种分层设计既鼓励了高层次学生发挥潜能、突破自我,又确保了低层次学生能够在可接受的难度范围内逐步提升,实现共同进步.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测量”中“毫米、分米的认识”一课作业设计为例,针对学习能力强、学科素养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并实施一个校园内的实际测量项目,比如:
“测量操场跑道的长度(单位为米),或者精确测量教室中桌椅的高度和宽度(单位为厘米或毫米).要求学生不仅完成测量,还要记录数据,绘制图表,并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出学生围绕跑道跑一圈需要多少步,或是根据桌椅尺寸提出合理的空间布局建议.”
而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设置简单的探究任务:
“收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文具、课本等,进行基础测量练习,记录下各物品的长、宽、高,并尝试将这些数据转换成其他单位,比如将毫米换算为厘米或分米.同时,通过实物比对,直观感受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单位进率的理解与应用.”
通过这样的分层作业设计,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任务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互补与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升.
(四)基于生活迁移,设置趣味分层作业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此,教师应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相结合,设计出富有生活气息和实践意义的分层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这类作业可以从简单的生活应用题出发,引导一般层次学生进行初步的知识迁移;而对于进阶层次学生,教师则可以布置更复杂、涉及多知识点整合的生活案例分析任务,鼓励他们深度思考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设置这类趣味分层作业,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主动迁移数学知识的习惯,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生活实践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一课作业设计为例,对于一般层次学生,教师可布置如下生活应用作业:
制订家庭一周作息时间表:请根据家庭成员的日常活动安排,制作一份详细的每日时间规划表,包括起床时间、上学时间、放学时间、晚餐时间等,并计算一周内每个家庭成员花费在学习上的总小时数.
简单的日期计算:假设你的生日是3月20日,今年你的生日是在周几?距离现在还有多少天?
针对较高进阶层次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复杂的生活案例分析作业,比如:
社区活动策划:某小区计划举办一场持续三天的社区运动会,请你为运动会制订一个详细的时间安排表,考虑开闭幕式、各项比赛的日程分布以及休息时间,确保整个活动能在有限时间内顺利进行.
学校寒暑假时间规划:请根据学校放寒假(或暑假)的具体日期,计算假期共有多少天,并结合节假日调整情况,设计一套合理的假期自主学习时间表,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
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分层作业,教师旨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年、月、日”中时间换算及24时计时法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迁移和灵活运用知识的习惯.
(五)基于个性特点,实施作业分层评价
对于分层作业,教师应充分尊重和关注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摒弃单一以作业完成结果作为评价标准的做法,转而采取多元、综合的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要考察其最终作业成果的质量,更要深入分析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路径、方法选择、创新意识以及努力程度等多方面表现.具体实践中,对于学习能力强、理解速度快的学生,除了对其准确解答难题的能力进行肯定外,还要注重挖掘他们解决问题时所体现的深度思考与灵活应用能力;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或进步较慢的学生,则要重视他们在解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探索、持续改进及逐步提升的过程性成长.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作业评价为例,针对一般层次学生的作业,如“制订家庭一周作息时间表”的作业评价,教师可以检查作息时间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包括日期、星期几及各项活动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同时,也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规划过程中对时间单位的理解与转换能力,记录他们调整和完善时间表的过程,评价其面对问题时的解决策略和改进意识.对于较高层次学生的任务,教师可以审视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以及对“年、月、日”知识的准确运用,如是否有考虑到闰年和平年的差异、节假日的影响等;同时,要考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展现的逻辑思维、创新点以及对复杂情况的应对措施,如在遇到时间冲突时如何优化调整,或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各项活动的时间分配.同时,也要关注他们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以及面对困难时展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通过这种个性化的分层评价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推动每一名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实现更全面、更实质的发展.
结 语
总结而言,“分”出质量“层”出精彩的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旨在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原则,结合学生认知水平与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设计.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发展需求,精心创设梯度分层、综合探究以及趣味迁移的作业内容,并采用多元化的分层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一策略的深入探究与有效应用,不仅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养,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迎春.“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尝试[J].山西教育(教学),2023(12):57-58.
[2]陶俊杰.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34):45-46,69.
[3]苏清中.“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J].新课程研究,2023(32):108-110.
[4]程丽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J].名师在线,2023(29):21-23.
[5]林志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6):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