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创新教学策略探究

2024-10-09马建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24期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学生的教育过程大多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核心素养的培育、综合能力的提升等也要依靠课堂教学这一媒介.高效课堂即在教师的引领下实现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师生共同努力下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目标.文章立足“双减”背景,针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多个影响因素提出了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新教学策略,以深化课程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双减”政策;创新教学

引 言

“双减”政策的核心要义是减负提质,落实的关键在于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随着“双减”政策在各地学校中的深入实施,高效课堂的构建也迫在眉睫.现阶段,小学数学实际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低效化问题比较普遍,亟须教师综合小学学段特点、数学学科特色与“双减”政策要求来创新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

一、立足学情,创新方法,高效“教”

赫尔巴特学派提出的五段学习法旨在协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希望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能学会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立足学情对五段学习法进行优化完善,通过引、学、点、用、练五个环节来高效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不二选择.

(一)引:明确目标,指引方向

高效课堂是在教师带领下,由学生主体深度参与的课堂,而要想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更要向学生展示目标,让学生知晓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自己要做什么,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总之,在“明确目标,指引方向”环节教师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深入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挖掘分析教材内容,并立足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立指向具体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以此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规范课堂教学活动开展.

第二件事是通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来向学生直观呈现本课的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之所以说是学习目标,而非教学目标,是因为在向学生呈现时,教师需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处理,使之变成容易为学生理解的结构形式.如,“能够根据文字描述来在脑海中形成对应的长方体、正方体,并基于此来解决问题”.

第三件事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创设情境、引入生活元素等方式都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自觉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自然也就保证了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就成为可能.

(二)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高效课堂主张生本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先尝试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活动,以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同时助力学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的发展.

在自主学习环节,原则上是不允许学生互相讨论的.学生需基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课程内容展开自主学习,尝试立足旧知识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初步独立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小学生的数学基础与学习能力都有限,因此自主学习环节并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并不指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新知识的消化,而是能够初步感知教材,学会尝试借用知识实现问题的解决即可.

在合作交流环节,学生需以小组为单位,就自己的自学问题、自学成果展开交流,并借助集体的力量来继续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比如,通过组间讨论暴露争议性问题,就该争议性问题展开合作交流,鼓励每一名学生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思维碰撞,在质疑、答疑的过程中解决争议性问题.

(三)点:适时点拨,组织研究

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要远高于初中生、高中生,且数学学科本身难度比较大,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更需教师的引导.结合高效课堂的概念来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需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这要求教师在介入课堂教学时秉持着适当原则,进行适时点拨,并发挥教师的组织功能,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进一步深化.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特色,提问教学是最为直接、便利的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方式之一.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类型单一、整体难度偏低、模式固定等问题,实效性不佳,自然也就影响了高效课堂的构建.有鉴于此,教师应从当前课堂提问现状出发,尝试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综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科特点等多种因素来看,实现有效提问可从如下角度入手.

其一,明确提问目的.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势必是为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所服务的,教师只有明确提问的目的,才能优化问题的设计,进而保障提问的实际效果.举例来说,数学学科知识的抽象性比较强,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却是以具象思维为主的,那么提问的目的必然要尝试对抽象知识进行具象化处理,以降低培育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运算能力等的难度.基于这一提问目的,教师需注重问题的启发性,使得问题能立足学生当下的认知水平,并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向.

其二,基于教材特点设计课堂问题.教材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有效提问的实现还需教师立足深层次的教材分析.当教材内容源自生活,与生活实际问题关系密切,教师就可以注重问题生活背景的设计,这样既能强化问题与教材间的联系性,也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看到数学学科的应用性,发展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当教材中编排大量的例题、习题时,就说明其问题解决倾向明显,那么提问就需引导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确保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育素养.

(四)用:应用实践,巩固提高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效课堂绝非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更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培育情况,是衡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标准.为此,为实现高效“教”,教师还需增加“应用实践,巩固提高”的环节,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够深入到实践中,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实现巩固提高.

在开展“应用实践,巩固提高”环节时,教师需设计出更具层次性与针对性的问题,并依托现实生活情境来提出问题,以生活为载体推动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五)练:反思小结,课堂检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课堂是融合学生学与思的课堂,因此在课堂的尾声,教师还需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小结与课堂检测,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知识进行汇总.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入旧知识,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深化学生学习效果.

二、学生本位,主体参与,高效“学”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在高效课堂的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应落实学生本位,设计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活动,以促进高效“学”的实现.

(一)导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导学案是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制胜法宝”,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对导学案的科学使用.

1.课前使用

导学案在课前的使用以学生自学为主要形式,且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差异实现个性引导,所有学生都需在预习教材之后解决导学案中的基础题,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做拓展题.同时,学生在使用导学案时可以借助不同颜色的笔来标注生疏、难以解决、熟练掌握的问题,为课堂上的高效学习做好准备.

2.课中使用

导学案本身就具有导学的功能,为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重视发挥导学案的导学功能,在导学案的编排上体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并能够借助不同的板块设计来辅助学生经历本课知识点的推理、验证等过程.同时,导学案的编排应符合教师的教学思路,要能够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相衔接,这样学生就能够依据导学案来明白课堂教学流程,并实现高效、主体参与.

3.课后使用

课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对导学案进行使用.比如,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继续探究导学案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基础一般的学生则需基于导学案的思路来回顾所学知识,分区进行强化训练,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完成导学案中的拓展作业,等等.除了针对具体的课时之外,导学案也可以成为辅助学生高效复习的重要材料.比如,学生可以定期整理导学案,以此作为复习工具.

yepQqSui5IxBua4wdx1VVjo7Eb/boXtlt6au7ZG90Bw=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生的数学基础与学习经验有限,合作学习的形式刚好弥补了学生这些不足,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学”顺利实现.

1.确立目标

目标具有导向作用,由教师来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所处位置来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能够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使得合作学习事半功倍.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开展合作学习前,学生需依靠自主学习熟悉知识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认知与观点,为接下来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与讨论做好准备.

3.合作探究

有效的合作探究需以科学分工为前提.在新课改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日益频繁,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成绩、性格、爱好等因素对学生科学分组,并科学定位小组成员角色,安排他们自觉承担合作探究中的不同任务,进而在各司其职展开学习的情况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4.交流展示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由小组代表来展示探究成果,由组内的学习延伸至组间的学习,借助交流评价、展示汇报、归纳总结等环节来提升合作学习效果.

三、以生为本,刚柔并济,高效“管”

课堂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生的纪律意识与自制能力都比较差,且以无意注意为主,在数学课堂中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些都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秉持着以生为本,刚柔并济的原则实现高效“管”.

(一)设立课堂基本规则

受生活经验的影响,有些小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与其在学生出了问题之后再进行处理,不如在每学期开始之前专门预留一节课来设立、讲解数学课堂的基本规则,明确学生行为规范,使得学生能够自我约束,方能避免在数学课堂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自由散漫、肆意吵闹等问题,影响正常上课秩序.

(二)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即使有课堂规则的约束,仍然有部分学生会因自制力较差而在课上做出问题行为,此时教师应采取正确的方式及时处理,避免问题扩大,也要“杀鸡儆猴”.

比如,面对学生走神、睡觉等此类不影响他人的问题行为,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走到学生身边,采用轻敲桌子的方式来及时提醒学生.面对学生说话、打闹等此类影响他人的问题行为,教师应点名提问问题,当学生难以回答出来时,就这一问题进行说明,使得其他学生意识到教师时刻关注着自身行为,迫使学生自我约束.

四、素养导向,多元评价,高效“评”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关注“教—学—评”一致性,以此为引导推动教学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现阶段,教师应凸显评价的素养导向,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标准来实现高效“评”.

(一)评价内容重视学生感受

即使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教学评价更多地开始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但对学生主体感受的关注度仍然不足.实际上,知、情、意、行是相互关联的,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有鉴于此,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情感的变化,多使用激励性评价,积极使用评语,由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继而在主体参与的情况下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评价标准关注综合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评价时仍然更加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较少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评价具有促学、促教的功能,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应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为首要任务,若教师评价时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重心始终是偏离的,更不用谈构建高效课堂了.针对这一问题,在评价标准的设立上应体现综合性,要能够反映学生在不同维度的发展状况,才能让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可能.

结 语

“双减”政策倡导“减负提质”的迫切要求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只有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来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在学校吃饱,自然避免了在课下、课外“吃”.为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生效,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聚焦教、学、管、评四个维度来持续探索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以真正让数学课堂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

【参考文献】

[1]叶桂芳.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探究[J].考试周刊,2024(25):108-111.

[2]王桂梅.创新增效,构建高效课堂:“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4(7):101-104.

[3]周小菊.“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青海教育,2023(Z3):81,83.

[4]杨霞.立足“双减”建设高效课堂:“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天津教育,2023(27):92-94.

[5]林玉芬.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索与思考[J].辽宁教育,2023(9):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