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评判标准的研制及应用

2024-10-09赵临龙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9期

摘要:以综合指数评判法,建立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评判标准,并且依据评判标准,对陕南安康市南江湖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出设想,即打造传奇色彩的南江湖旅游特色小镇;打响“神秘南江湖,山珍海味地”文化品牌;突出文旅融合一体化的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交通格局同城化的原生态山水园林“城郊公园”。

关键词:乡村振兴;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评判标准;研制;南江湖

中图分类号:F592.7;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4)09-0240-0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4.09.04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ZHAO Lin-long

(Ankang University/South Shaanxi Rural Revitalization Research Center, Ankang 725000, Shaanxi,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ulture and tourism were established, and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suggestions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ulture and tourism in the Nanjiang Lake tourism characteristic town in Ankang, southern Shaanxi were put forward, that was, building a legendary Nanjiang Lake tourism characteristic town; creating a cultural brand of “mysterious Nanjiang Lake, delicacies and seafood”; highlighting 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building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landscape garden “suburban park” with the traffic pattern of urbaniz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tourism industry; cultural industr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valuation criteria; development; Nanjiang Lake

2021年4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出台,其中对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依托文化文物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1]。同时,对于乡村振兴旅游融合发展提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乡村旅游,加大对乡村文化遗产和特色风貌的保护力度,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培育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集聚区” [1]。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中,对于中国实现的现代化作了明确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2]。同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

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充分反映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要求,使乡村旅游景点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体验地,不仅在中国具有广阔的旅游市场,也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

2021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首届最佳旅游乡村”评选,在全球共评选出32个国家的44个乡村,其中中国浙江余村、安徽西递村入选[3]。浙江余村,其“两山”景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是全国首个以“两山”实践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乡村度假景区。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安徽西递村,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中惟一的村落型遗产,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两村入选“首届最佳旅游乡村”,使“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渠道,为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

实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但乡村振兴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就需要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和地域特征进行相关的实践和研究。由于历史原因,绝大多数乡村分散在城市外部,有的甚至远离城市。如作为秦巴山区的陕南,其地处陕鄂川(渝)交界的边缘地段,过去山区交通极为不便,经济落后为贫困地区。而今脱贫攻坚的决定性成果,使陕南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其“边缘”成为打造地域文化特征的奇特亮点,山水资源禀赋作为“两山理论”实践的生态优势,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因此,陕南乡村振兴的优势在“绿水青山”和“边缘文化”,即在地域文化引领下,怎样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和谐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尤其,随着新冠疫情新趋势的利好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成为推动陕南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陕南每个地方都可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因此,建立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评判标准,就成为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先决条件。

1 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评判标准构建

综合指数评价方法是最基本、最简便的综合评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不同性质、不同单位的各种实测指标值,通过指数变换,加权得出综合指数,对综合指数进行比较分析,评判其优劣。即用单一统计指标定量地反映多个指标综合变动水平的一种评价方法[4]。

1.1 综合指数评价法简介

1888年,艾奇沃斯在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考试中的统计学》中,提出了对考试中不同部分的加权使用,开启现代科学评价——综合指数评价法之先河。1913年,斯皮尔曼发表了《和与差的相关性》一文,讨论了不同加权的作用[5],成为综合指数评价法理论形成的基础。

综合指数评价法通过无量纲化的数据处理,针对各评价指标的不同分量,赋予相关的权重,突出核心评价指标的地位。为更加精确化地开展评价,将综合评价总目标层次化,形成多个子目标的评价体系,凸显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即使评价体系形成层次结构的“树形化”。如图1所示,将总目标扩充为3个子目标的“树形化”结构,进行深层次更加精确地评价。

综合指数评价法的关键是建立无量纲化数据的权重值。一般可以利用德尔菲法确定权重系数。在20世纪40年代,由赫尔姆和达尔克首创,经过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德尔菲法,又称专家会议预测法,其基本要求是:对各位专家的选取结果,按照加权平均的方式进行处理,得出最终结果[6] ,具体公式见式(1)。

[x=∑xifi∑fi] [(i=1,2,?,n)] (1)

式中,[x]为某指标平均权重系数;[xi]为各位专家赋分值;[fi]为某指标权重系数。

1.2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评判方法构建的实践

2016年,文献[7]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层次化方式,给出子目标1旅游资源禀赋和子目标2交通条件的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标准,进行了相关地的旅游效益分析。

2018年,文献[8]在子目标1旅游资源禀赋和子目标2交通条件的基础上,增加子目标3区域人口与区域面积比(作为衡量旅游服务的重要要素),建立旅游资源混合度综合评价标准,对相关地的旅游效益进一步地剖析。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一项综合服务产业,需要旅游客观的“自然”条件,也需要文化影响的“人为”条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乡村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尤其乡村旅游作为绿色经济,是美丽乡村幸福生活的重要展示。

1.3 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评判标准的建立

按照综合指数评价法层次化方式,设置子目标1:旅游资源;子目标2:文化品质;子目标3:交通信息;子目标4:服务质量;子目标5:产业发展;子目标6:旅游经济,建立评判标准,以作为对于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判断标准(表1)。

按照表1进行评价,当得分达到及格水平(不低于60%)时,就可将乡村文化旅游作为重要的融合发展产业大力推进;当得分达不到及格水平(低于60%)时,可根据评判指标的薄弱环节,不断充实完善,使条件尽快达到评判标准及格水平的基本要求,进而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全面开展。

2 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评判标准的应用

依据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评判标准,选择陕南最南端的镇坪县南江湖文化旅游产业实例,作为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研判,并且根据其优劣势情况,分析南江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情况,进而提出南江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设想,以推动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2.1 南江湖旅游发展区情况介绍

1)南江湖基本情况。南江湖位于陕南镇坪县城关镇内,是建设在南北流向的南江河上的一座水电站,大坝位于城关镇北18 km,水库总面积约为80 km2。南江湖东侧为城关镇友谊村(东与湖北竹溪县交界),西侧为城关镇竹节溪村[9]。

2)南江湖周边乡村情况。竹节溪村总面积 2 800 hm2,8个村民小组371户1 033人,村内常住人口333户960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70.67 hm2,林地面积1 366.9 hm2,森林覆盖率84%;友谊村总面积 2 480 hm2,12个村民小组245户791人,村内常住人口194户557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39.8 hm2,林地面积1 440.9 hm2,森林覆盖率87%[9]。两村经济发展形式多样,第一产业农业以玉米、水稻、土豆种植为主;第二产业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中药材为支柱;第三产业服务业以农家乐餐饮、民宿为“避暑”休闲特色。乡村居住环境呈现田园风光,周边依山傍水,森林茂密,自来水进户,网络覆盖,水泥路硬化基本通户。陕西平利-镇坪省道225、陕西平利-镇坪-重庆巫溪高速公路过境。

3)南江湖旅游资源状况。南江湖作为规划的旅游帮扶示范区,其空间布局为一轴两心: 南江河旅游发展轴、竹节溪村旅游集散中心、友谊民宿度假旅游发展中心[9],影响两村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南江湖两岸的常青松林、古老枫树、千年樟树构成旅游的“森林公园”;大自然造化的巴山睡女、湖中美女,使南江湖成为旅游的“美女天堂”;南江湖文化景观:“僰人悬棺”(陕西省境内尚属首次发现)、“巴山盐道”(叮当沟步梯为巴山盐道最惊险处)、传奇色彩的“谢家湾”(丢盔卸甲之地)与绝壁岭(闻太师自焚火之地)巧合的“闻太师墓”演绎的历史传说,清澈的南江湖成为冷水鱼、大闸蟹的养殖基地。自然与人文的旅游资源融合,形成“神秘南江湖,山珍海味地”的形象标识,促推南江湖成为具有民俗特色的传奇旅游小镇,全面带动竹节溪村、友谊村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2024年1月,南江湖3A旅游景区获批,标志其旅游正式启动。

2.2 南江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资源分析

1)南江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资源状况。由表2可知,南江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评判标准总得分达75分,标志南江湖完全可以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作为重要的乡村振兴产业来发展。

2)南江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资源得分分析。由表3可知,南江湖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情况中交通信息目标得分占比90%,得分最高,显示南江湖距离镇坪县城18 km达到同城化,高速公路进出口优势,满足交通格局决定旅游格局要求,乡村公路通达率达80%,宽带入户满足旅游要求,实现旅游的可入性。旅游经济目标得分占比80%,目前除夜间经济、养生健身略微差点,其他饮食文化、住宿条件、大自然探索都有优势,具备旅游活动的基本要求。文化品质目标得分占比68%,显示南江湖文化底蕴深厚,镇坪县作为“中国长寿文化之乡”,极大丰富乡村美食;陕西省境内首次发现的“僰人悬棺”,极大提升南江湖(镇坪县)的历史地位;南江河畔叮当沟“盐道”步梯,增添巴山盐道的艰辛历程;“谢家湾”演绎的“闻太师”历史传说,进一步增添南江湖文化旅游的神秘感。旅游资源目标得分占比76%,南江湖千年樟树死而复活的自然传奇,是“森林公园”的珍品;大自然造化的巴山睡女、湖中美女,自然景观优势,形成南江湖的山水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得分占比60%,属于刚刚及格的水平,其不论产业级别、产业特色、产业规模、产业融合等方面,都属于较低水平,要从产业特色到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以及与文化旅游融合,由乡村走向更大市场,需要提升“神秘南江湖,山珍海味地”的形象标识的认识度。服务质量目标得分占比70%,说明旅游随3A景区获批,旅游正式起步。因此,南江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适时启动,推动全方位的旅游服务业兴起,是推动南江湖旅游特色小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工作。

3 南江湖旅游特色小镇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设想

南江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特色优势,打响旅游文化品牌,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标识语,全面推动南江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引领下的乡村振兴。

3.1 打造传奇色彩的南江湖旅游特色小镇

南江河为镇坪的母亲河,发源于陕川两省交界的杉树坪大榆河和陕鄂川三省交界的鸡心岭茅坝河至瓦子坪乡猫子庙汇合而成,由南到北在洪阳乡的江家垭子流入湖北省境,全长107.4 km。南江河下游为汉江最大支流堵河(又名“庸水”,因堵河流经古庸国地之故)[10],足见南江河的历史地位非常重要。

南江湖为南江河截流筑坝修建水电站形成的湖泊,位于镇坪县城关镇北,将友谊村、竹节溪村东西一分为二,即南江河旅游发展轴,与竹节溪村旅游集散中心、友谊民宿度假旅游发展中心,构成“一轴两心”空间布局,并且向南延伸与南江电站(叮当沟盐道)融为一体。

南江湖西岸的“巴山睡女”在古老枫树中更加醒目;悬崖峭壁上的“僰人悬棺”是如何穿越岩洞,至今都是世界之谜;千年樟树“死而复活”(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去世,那年冬季罕见的大雪低温天气使千年樟树冻死,但数年后“柳暗花明”樟树又复活),也是植物界之谜。

南江湖东岸的“湖中美女”在清澈湖面中清晰可见;隔河观望的“僰人悬棺”思索地,感叹古人的智慧;从“谢家湾”的丢盔卸甲到绝壁岭自焚的“闻太师墓”,都是值得探索的人文之地;从谢家湾“万人坑”(传说古代战争士兵埋葬地)中挖掘出兵器,也是值得探索的历史话题。

南江湖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景观,使南江湖成为具有传奇色彩的旅游特色小镇。因此,力推南江湖旅游特色小镇带动竹节溪村、友谊村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融合协调发展,整体提升南江湖3A旅游景区品质,与县城旅游集散中心融为一体协同发展,成为新时代南江湖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3.2 打响“神秘南江湖,山珍海味地”文化品牌

南江湖神秘的传奇色彩,演绎出历史传说:“闻太师”将军在湖北竹溪县丰溪镇大营盘(与陕西镇坪县友谊村相邻)战败,骑马逃到镇坪“谢家湾”,慌乱之中摔下马,不得已丢盔卸甲(今天“谢家湾”之地),无奈逃到“绝壁岭”之路。“闻太师”将军在探路时,得知此路为“绝壁岭”通道,长叹一声“绝壁岭”(高僧曾告诉“闻太师”将军,命中回避“绝”字,否则即归天之地),然后“闻太师”将军自焚于“绝壁岭”,整个山底被火光艳红了天,从此“绝壁岭”叫做“红崖沟”。历史上,被人们演绎成“闻太师”的将军,寄托着人们对将军的崇拜。至今友谊村大山之中密藏着将军的“闻太师墓”[9]。

神奇的是,从此友谊村“红崖沟”的野生板栗再也不生虫,成为南江湖农副产品的闪耀亮点。南江湖盛产农副产品竹笋,成为竹节溪村的代名词。南江湖的“冷水鱼”“大闸蟹”作为稀有珍品,一同与其他特色山货构成“山珍海味”的美食佳肴。

南江湖旅游特色小镇不仅文化历史底蕴深厚,而且山水自然风光优美,作为遥望镇坪县城的卫星旅游特色小镇,利于打响“神秘南江湖,山珍海味地”文化品牌,引领具有传奇色彩的南江湖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3.3 突出文旅融合一体化的产业融合发展

南江湖奇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是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有利于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产业协调发展。

南江湖两山夹一湖的地形,其“高山清凉”特征,促使地理商标产品形成,将“高山冷湖”特色产业融入文化旅游发展之中,打造文化旅游的餐饮佳肴以及旅游购买产品,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协调发展。

山地种植业的“镇坪土豆”地理产品、高山玉米、冷水水稻等农作物;山地养殖业的地理产品“镇坪腊肉”“镇坪乌鸡”等家禽;山地农副产品“不生虫”的板栗、“无污染”的水果、“不施肥”的竹笋等绿色食品;水产养殖业的“镇坪冷水鱼”“镇坪大闸蟹”稀有珍品等,都是文化旅游的绝佳餐饮美食。

心情愉悦的山水风光,造就了国家级的“镇坪长寿文化之乡”诞生。“长寿文化”品牌,推动民宿养生体验、农家乐长寿宴品尝等服务行业发展;促进康养旅游兴起,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中药材地理产品“镇坪淫羊藿”“镇坪黄连”等知名药材,都是康养补身、排除毒素的良药。尤其淫羊藿作为“提精气”的天然保健品,为“镇坪长寿之乡”增添神秘感。

南江湖高海拔的清凉世界,使康养旅游、休闲旅游、避暑旅游融为一体,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在避暑观光之中,享受大自然的清凉世界,将游览体验和养生锻炼融为一体,在大自然发现中,感受“养生天堂”与“长寿文化”的民俗风情。

南江湖湖泊优质的水资源,也是开展水上旅游的好项目,不仅乘船清水感受“清凉”的意境,捕捉“湖中美女”的面孔,更重要可以近距离考察“僰人悬棺”的秘密,同时,从水中观看“千年樟树”不同的景致,寻找“死而复活”的原因。

南江湖周边地区的高森林覆盖率,古老枫树、千年樟树构成旅游的山水“生态公园”,成为科普旅游的探索地,促使科普旅游成为新的产业。科普旅游将揭开千年樟树“死而复活”的原因、“红崖沟”野生板栗不生虫的理由;同时,在探索“僰人悬棺”横穿洞穴的奥秘、“闻太师墓”的历史真相等方面,将彰显南江湖旅游特色小镇的价值品位。

3.4 构建交通格局同城化的原生态山水园林“城郊公园”

按照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加大南江湖旅游特色小镇历史古迹和大自然景观的保护力度,并且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旅游价值,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

南江湖周边地区的旅游景观、原生态的山水园林构成镇坪县的“城郊公园”,成为亲情联谊聚会、休闲健身游览、体验农家生活的“世外桃源”。

南江湖旅游特色小镇距镇坪县城18 km,形成城乡一体的同城化的半小时经济圈,承担县城集散中心分流旅客的重任。因此,在县城-县城北部乡镇的城乡公交车基础上,突出南江湖旅游景点的停靠点,而且在旅游旺季时,开通县城-南江湖旅游专线小型客车,真正使南江湖成为县城旅游小镇的“卫星城市”。

交通格局决定旅游格局,随着镇坪县高速公路的开通,镇坪县的旅游市场被激活,成为人们旅行的新去处。

2020年8月28日,镇坪县-安康城高速公路开通,行车时间由原来的3.5 h缩短为1.5 h,镇坪县与安康城市达到“近城化”。巴山秘境的“自然国心”文化品牌,使旅游出现井喷。2020年国庆节,共接待游客5.15万人次(全县人口不足6万人),旅游综合收入0.2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1%、14.2%[9]。2022年国庆节,镇坪县接待游客5.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0.31亿元[11] ,不断增长的旅游效益不受疫情影响,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可见镇坪县的旅游前景非常乐观。

2022年6月18日,郑州-奉节-重庆高铁开通,重庆巫溪县通过“高铁+高速”方式,2022年国庆节迎来34.47万游客[11],是镇坪县旅客的6倍多。足见高铁成为交通旅游的新增长极。

2023年,巫溪-镇坪70 km高速公路通车行程约1 h、预计2024年竹溪-镇坪鸡心岭景区120 km高速公路通车行程约1.5 h,未来奉节-巫溪铁路50 km开通行程约半小时内,镇坪县也可通过“高铁+高速”的方式,在奉节县换乘高铁,形成重庆-镇坪3.5 h内、武汉和郑州-镇坪县5 h左右。镇坪县“自然国心”旅游品牌在全国的特殊性,将迎来旅游的高峰期。南江湖旅游特色小镇将承担分散县城游客的重任,发挥原生态的山水园林“城郊公园”的疏散功能,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4 小结

2026年,随着奉节-恩施高速公路开通,整个中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满都拉口岸-鄂尔多斯-延安-西安-安康(镇坪)-张家界-桂林-湛江-海口-三亚[12]全程高速化,以及未来安康-镇坪-奉节的铁路修建、镇坪(鸡心岭)-城口交通大提升,镇坪县(南江湖)文化旅游将成为重要的产业,大力开展旅游名县创建,开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生活。

南江湖旅游特色小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蓄势待发,以提升3A旅游景区品质为契机,在“神秘南江湖,山珍海味地”形象标识语引领下,全面推动周边地区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将南江湖打造成“长寿文化”的民俗风情园、“养生天堂”的避暑之地、幸福生活的美食地、科普旅游探索地、原生态山水园林的“城郊公园”。

参考文献:

[1] 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J].中国会展(中国会议),2021(12):26-29.

[2]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J].党史纵览,2022(11):4-6.

[3] 张 清,刘源隆.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美丽风情[N].中国文化报,2022-04-27(004).

[4] 贾 品,李晓斌,王金秀.几种典型综合评判方法的比较[J].中国医院统计,2008,15(4):351-353.

[5] 张 佳,姜同强.综合评判方法的研究现状评述[J].管理观察,2009(2):154-157.

[6] 郭 昱.权重确定方法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8):252-253.

[7] 赵临龙.我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8省区市“十二五”旅游效益实证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6(4):73-77.

[8] 赵临龙.旅游资源禀赋混合度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以我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8省市自治区为例[J].甘肃科学学报,2018,30(4):1-7,23.

[9] 赵临龙.以生态旅游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以镇坪县南江湖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区为例[J].林业调查规划,2022,47(6):86-90,97.

[10] 牛建生.上庸堵河流域地理人文特征及影响[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0(4):9-13.

[11] 赵临龙.西部陆海新通道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研究——以我国中西部南北绿色经济带构建为例[J].社会科学家,2024(1):61-68.

[12] 赵临龙.中国中西部南北绿色经济带构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

收稿日期:2023-02-2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XJY026);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项目(23GYJS006);2022年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2JZ010);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21XJY001)

作者简介:赵临龙(1960-),男,陕西西安人,教授(二级),硕士,主要从事旅游项目开发研究,(电话)13038917319(电子信箱)859041422@qq.com。

赵临龙.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评判标准的研制及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24,63(9):24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