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24-10-09刘炳序孙春伟宋丹丹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目标上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共识,在功能上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需求,在要素上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共进,总体上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可以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基点,尊重个体差异,重视个性发展,最终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平衡发展。为此,需要聚焦学生数字化能力的系统提升和变革性潜力的持续开发,并注重能力提升与潜力开发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308(2024)03-0035-08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在听取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再次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作为这一战略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前所未有的逻辑化、类人化水平,迅速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处理信息和模拟人类认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不同的政治理论和历史事件来提供更加生动、更有互动的学习体验。这样不仅增强了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也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接受。人类实践证明,教育能够“生产”劳动能力,指导人类持续进行自我革新,并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对自身力量的全面对象化。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最新的对象化产物,也必然要服务于“现实的人”。因此,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系统地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前提
生成式人工智能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性,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这种契合源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宗旨与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变革需求的高度一致。在目标上,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长期学习习惯的人才;在功能上,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互动体验,满足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需求;在要素上,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共同推进教育内容的创新和传播。
(一)在目标上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共识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设计理念和应用目标上十分关注人的成长,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高度一致。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而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内容生成,符合现代教育“以人为本、凸显个体价值”的发展趋势。这样的应用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自主选择学习路径,不仅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领域,还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的沉浸式交互体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体验功能,提高了学生的情感认同和社交能力。在教育评估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中更加便捷的动态学习评估和有效反馈特别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长期性、持续性特征。这种评估方式能够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教育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功能上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需求
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满足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教育功能。从承载能力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的知识量。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教育所需的知识信息收集成数据形式,并对数据进行去重、清洗、编码等预处理行为,再通过模型训练完成生成和传播。从对接能力看,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精准对接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通过提高模型在特定任务上的性能和在人机交互中获取的现实感知,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迅速适应学生的需求情景,从而实现精准对接。从赋能功能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赋能。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对自由时间的渴求。“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3],自由时间的增加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前提。另一方面,可以加速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习惯养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以人机交互方式实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交替和升华。
(三)在要素上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共进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要素上高度契合。在教学内容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生成与学生个性化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需求。在教学方式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路径,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代替教师的单一灌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多元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处理能力和社交技巧。在教学评估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动态的评估和具体的对策,比传统教学中的简单对错判断更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总之,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了更加开放、适应性更强、交互性更好的学习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实现机遇。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都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前提。在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的今天,其赋能价值不仅体现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上,更体现在对人类美好生活需求的持续满足上。作为一种智能化的教育载体,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基点,尊重个体差异,重视个性发展,实现二者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
(一)关注学生个体化的学习需求
与传统的群体化教育相比,个体化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个体化的学习需求是当代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关注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支持有效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者应对复杂的、不确定的未来教育环境的必备条件,可“通过动机激发、目标设定、机会获得、迁移应用、可视分享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包括自我规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4]。二是充分匹配学习资源,“利用自适应、机器学习等技术,实时诊断与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动态,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征与表现差异,为自适应推荐符合其学习发展的学习内容提供可能”[5]。三是通过“画像”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以及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基于“学习画像”分析结果,人工智能可以推荐适合个体学生需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四是帮助教师梳理自己辅导学生的经验,还能够记录学生的学习计划和进展情况,并生成学生的个体学习轨迹,包括资源遴选和路径选择等,以实现学生个体的规模化效应,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
个性化教育是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经之路。教育变革的意义就在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可能性,而人工智能技术所提供的个性化教育、适应性教育以及人性化学习设计等应用,将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使学生能够在更为优化的环境中发展。从可能性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带来规模化教育的个性化可能。通过智慧学习环境,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感知学习情境,识别学生特征,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这样的个性化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从可行性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标准化教育之下实现适应性教育。通过动态学习诊断、反馈和资源推荐等自适应学习机制,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动态变化的学习需求。这种适应性教育打破了标准化教育的限制,释放出学生的创造力和活力。从创新性看,人工智能还可以改善结构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师能够更加专注于人性化的学习设计。通过人工智能的辅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劳动负担,从而发挥其创造力,提升教学活力,显著提高教育生产力。
(三)关注学生个体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从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来看,成长趋势呈现的个性化与个体化总体上是一个动态统一的整体。生成式人工智能应当以实现个性化与个体化的统一为基础,通过技术的不断完善来持续地服务于教育。在综合性需求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学术成长需求、社交和情感发展需求、职业发展需求、兴趣爱好发展需求等,从而培养能够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者。在伦理性需求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需要尽快弥补“道德”和“伦理意识”培养上的“短板”,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的双重影响,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人工智能。在隐私性需求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应当帮助学生提升对信息的筛选能力、评估能力和利用能力,以及对信息隐私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在实用性需求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正在全面融通不同学科教育之间的“经脉”。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机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归
物的价值由人赋予,体现在“物”为“人”而存在的现实意义上。探讨人工智能对于教育领域的价值,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具体而言,要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基础,以个人与社会的平衡发展为目的,以动机与效果相一致为标准,即把物的优化与人的发展是否和谐统一作为衡量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价值标尺。
(一)工具理性:满足人的需求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工具性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属性及功能之间的满足或不满足关系上,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关系上。人工智能作为“物”的价值在本质上是由人所创造和赋予的,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因此,要最大化地发挥人工智能的工具价值,就需要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的本质力量即“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物的贡献与人的满足之统一。首先,加强对“物”的理解是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其融入教学和实践中,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其次,加强对“物”的控制是保障。“为明晰教育数据安全保护的伦理红线,专门法律制度的出台以及教育大数据伦理共同体的构建势在必行”[6]。再次,保持对“物”的优化是关键。要不断改进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模型,提高其准确性和智能化程度。最后,重新确定“物”的定位即明确人工智能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是导向。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发展必须以人的价值为核心,将技术作为服务人类的客体工具,而非取代人类的主体角色。在任何历史时期,教育都是关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终身事业,人工智能和其他资源一样,只是教育过程的辅助手段,是满足人的需求的技术工具。
(二)价值理性:个人与社会相统一
从价值理性的角度看,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挥最大效能的关键在于实现个体与社会在价值关系上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教育实践应当以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出发点。由于学生个体能力和需求的差异对个体价值实现具有重要影响,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兼顾整体性特点,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成长和价值实现。进一步来看,教育的价值目的还应以社会整体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智能化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等社会价值,并通过实践导向和项目驱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以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责任不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塑造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新时代人才。在这个领域,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职责在于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智能辅助和反馈系统,提供个性化的德育。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教会他们正确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从而促进科技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深入发展。
(三)评价标准: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从人工智能的设计创造到它的实践应用,是一个动机与效果动态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的创造动机来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人类创造和应用人工智能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改善生活、提升效率和开拓新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设计和应用应当以满足教育的真实需求为原则,而不能单纯追求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教育者、开发者深入理解教育环境和教育需求,从教育实践中提炼问题,然后有效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满足教育者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创造的动机相比,应用的效果在价值评价中扮演着更为关键的角色。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过程固然重要,但最终的价值体现于它在教育实践中的实际效果。因此,人工智能的应用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评估和验证,以确保能够实质性地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只有当人工智能在应用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并对学生及教育者产生了积极影响时,其思政价值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同。
四、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路
实践是“使人从动物界上升到人类并构成人的其他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的历史活动”[7],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形态的现实途径。人工智能作为新兴科技生产力的代表之一,能否赋能于思想政治教育变革,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实践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人工智能要以促进学生的实践为重点,在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合理把握能力与潜力的关系,注重能力发展与潜力挖掘的统一,并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一)聚焦学生数字化能力的系统提升
当今社会,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推动国民素质全面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任务。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只有具备了与数字技术相适应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人工智能方面的教育聚焦于学生数字化能力的提升,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字学习素养、数字计算思维、数字设计思维和数字交互思维。首先,数字学习素养要求学生具备强大而持续的数字学习能力,能够不断适应和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变化。这种素养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和建构一种不断演进的知识框架,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其次,数字计算思维培育是在学生学习和理解人工智能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数字的思考逻辑和精细计算能力。如今,编程课程的兴起为培养数字计算思维提供了机会,学生通过学习编程,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再次,数字设计思维在人工智能时代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在执行困难任务的同时,还要持续关注项目设计、任务设计和路径设计等高层次管理。这方面,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利用数字思维来学会选择、决策和判断,为他们未来可能面对的复杂问题提供恰当的解决思路。最后,数字交互思维是基于人工智能时代学生交往方式的变化而提出的,它需要学生在数字时代具备高级信息素养、媒体素养、技术伦理和沟通交流能力,以便运用数字技术学会开源共享、参与协商、组建社区,理解复杂的相互关系。
(二)聚焦学生变革性潜力的持续开发
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领域,并逐步倾向于学生潜力的开发。人工智能以其个性化、智能化和创新化的特点,在教育应用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和机会,同时也有益于学生个人潜力的充分发挥。首先,要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传统教育“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整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需求。而人工智能技术善于“量体裁衣”,可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以此强化学生在兴趣领域内的深入学习。其次,要通过智能评估和反馈系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力。传统的主观评价和成绩标准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人工智能系统则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答题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析,从而给出个性化的全面评估结果和针对性的建议反馈,帮助学生主动发现自身潜力,这样也有助于根据学生个人潜力来给予相应的培养和引导。最后,要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发掘潜力。人工智能作为师生双方的共同助手,为教育场域中师生互动的新模式提供助力,可以大幅度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比如“教师与机器人共同拓展教育资源、共创理想教育模式,学生与机器人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8]。要通过构建深度体验学习环境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基于虚拟实境、增强现实和智能辅助工具等技术手段,通过与系统的互动、合作,学生可以进行更具创造性、实践性的学习和体验。
(三)能力提升与潜力开发协调统一
在未来,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应当致力于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潜力的开发,以确保学生当前需求与未来发展目标的和谐统一。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自主学习领域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正在致力于自适应学习路径的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应当模拟学习的梯度规律,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个人特点而自动调整学习的路径和难度。系统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难度适中的学习挑战,避免学习内容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此外,能力提升和潜力开发还应注重对协作学习、社交互动的持续增强。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在线协作平台、学习社区等方式,促进教育的主客体之间的深度对话与合作。通过交流、合作中的对话和思考,达到开阔思维、拓宽视野、激发创新的目的。
从技术演进的自身趋势看,加强数据驱动之下的分类指导是协调能力与潜力的优选路径之一。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为学生提供精细化的分类指导和建议,比如基于学生的学习偏好、弱势领域和潜在优势而提供针对性的算法策略和模型资源。
从科技与人文双向建设的角度出发,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是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充分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必要条件。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但它始终无法取代教师的角色。教师的情感陪伴、指导和激励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和潜力开发至关重要。未来,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要与教师密切合作,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支持和培养环境。
五、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从专业化走向通用化。未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深刻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中展现出强大的赋能功能,进一步证明了人类“善假于物”的实践能力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必须与外部环境相关联,与其他教育生产力要素相契合,与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性、关联性特征和强大的要素链接能力将成为助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因素。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 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 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3-09-10(1).
[2]新华社.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 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 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3-09-09(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07.
[4]黄荣怀.人工智能正加速教育变革:现实挑战与应对举措[J].中国教育学刊,2023(6):31.
[5]顾小清,李世瑾.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本质内涵与应然路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9):3.
[6]王晓敏,刘婵娟.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伦理省思[J].江苏社会科学,2023(2):7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2.
[8]龙宝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及其走向[J].南京社会科学,2023(3):129.
〔责任编辑:余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