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不是任务,而是与别人的交流

2024-10-09李银超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4年7期

作文,就是说话,用手中的笔,写出我们心里想说的话。教材六年级上册习作八的主题是“有你,真好”,就是典型的例子。“有你”,明确了本次作文不是为别人而写,而是写给你心目中认为“真好”的那个人。写好这篇作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的性格、抒发自身感受,还可以养成明确读者对象的写作意识。

那究竟怎样利用读者意识、明确阅读对象写作呢?我们可以借助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习作八“有你,真好”这个例子,尝试从这四个“感”字入手,相信大家一定能掌握写好这篇作文的方法。

一、场景感:教材的问题,你读懂了吗

很多同学写作文,习惯笼而统之,说一些虚头巴脑的话,也许在大家心中,这些话是有根有据的,但很多读者并没有这样的体验,自然就无法与我们形成共鸣。所以,无论什么类型的写作,都应该用文字表现实实在在的内容,要做到翔实具体。

具体到这篇习作而言,就是要有明确的“场景感”。什么是“场景感”呢?“场”是场合,“景”是情景,“感”是感觉。“场景感”就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某种情景给你带来的感受。教材的编写者针对这篇作文设置了这样的“四连问”,目的就是让我们要有明确的“场景感”:

问题一: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你想到了谁?

问题二:为什么觉得有他(她)会“真好”?

问题三: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

问题四: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

四个问题,由浅入深,实际上教给了我们明确“场景感”的基本方法。如果将这四个问题连起来,就不难发现,这“四连问”延续着从“人物”到“原因”,从“事例”到“场景”的基本顺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逻辑,选择本次作文的素材:从自己觉得“真好”的人物开始,先从总体上追问一下自己:咦,生活中有那么多人,为什么就觉得这个人“真好”呢?这个人究竟“好”在哪里呢?先明确“好”的原因,随后紧扣“人物”和“原因”的双重维度,回忆自己与其经历的多件事,可以根据构思,将几件事合理地规划到作文中;也可以把几件事进行对比,选择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一件,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

有了明确的人物,有了具体的事,“场景感”其实就已出来一大半了,只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你与这个人所处的环境、发生的具体事以及人物的具体表现,读者就可以从你的叙述中,把握到当时具体的“场景”。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像一场电影,由语言文字构成一个个镜头,在读者眼前展现。

二、对象感:淡化写作,就是谈心

写作的目的是交流与沟通,所以,每一篇作文,都应该有你想要倾吐和交流的对象,而不是为了完成书本或者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没有对象感,你在写作时,就会觉得有负担,因为你总是觉得自己是被动的;而有了对象感,写作就成为一个快乐的过程,你会觉得自己必须写出来,因为那个阅读对象已经在默默地等着自己。

“有你,真好”,有没有对象感呢?太明确了,对象就是主题中的那个“你”。所以,这篇作文不是教材的要求,也不是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而是生活中,你遇到这个人、遇到了与这个人相关的事,你对他(她)满怀敬佩、赞美、感恩之情,蓄积了太多不得不说、不能不说、不说不快的话……由此来看,这篇作文直接用第二人称“你”的视角来写,既简洁明了,又直接干脆,能直接与读者连线,进行情感的交流。

很多同学并不习惯第二人称的写作视角,语言表达会存在人称变化,甚至会出现人称错乱的现象。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单元中的相关课文,先小试牛刀,将课文中的故事从第一人称改写为第二人称。这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这个单元中,作者虽然没有直接以“有你,真好”为主题写作,但在写作时,他们心中都有深深的感慨:“有你,真好!”

《少年闰土》中的“我”,生活在有“四角的天空的”院子,感觉闭塞、无趣,幸亏“仿佛年纪”的少年闰土出现了,带“我”走进完全不同的世界。当“孤陋寡闻”的“我”,遇到“见多识广”的闰土后,不禁有过这样的感慨:“有你,真好!”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是鲁迅先生的大侄女周晔,通过这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写了与鲁迅相关的六件事,与自己直接相关的就有:教我认真读书、笑谈“碰壁”、与我一起燃放烟花等。年少无知的周晔长大后,回忆与伯父相处的点点滴滴,一定在心底涌起这样的感慨:“有你,真好!”

对这两篇文章的改写,不仅是对人称的切换,更是一整套表达逻辑的转化。改写后,可与原文对比,你对第二人称的“对象感”就会有更加深刻的体验,行文过程就会更加贴合、顺畅。

三、自我感:不写感受,“第二人称”就显得多余

作文是写给别人看的,确实应该从阅读对象的角度,重点关注该写什么、又该如何写?但关注他人的同时,不能让我们的写作失去“自我感”,即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

“有你,真好”,需要讲述事件,这是“你和他”对话、交流的基础,但又不能仅仅讲述事件。原因很简单,你所讲述的事,你的读者对象与你一起经历过,他也十分了解。如果仅仅写事,就等于是一种重复,那也就失去了写作的价值和目的。所以,我们还要围绕主题中的“真好”,向读者对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知道,你们曾经一起经过的那些事、那些也许并不起眼的点点滴滴,在你的心中是多么美好,将自己内心的赞美、敬佩和感恩之情,直抒胸臆地告诉他。这才是写这篇文章的核心价值。

比如上面改写时,除了改变人称,调整语言表达的逻辑外,还可以在一些关键性的事件之后,试着以第二人称的方式,在“我”、周晔、臧克家面前搭建一条表达感受的通道,将他们内心想要表达的真实内容,以“有你,真好”作为开头,穿插在改写的文章之中。不论是改写课文,还是写作文,我们都可以直接把心目中的那个“你”想象成坐在对面的人,不是单纯为写作而写作,而是因为语音沟通条件不允许,才会直接用文字和他对话。

四、仪式感:读给他听,发现错乱的表达逻辑

写好这篇作文,要有“场景感”“对象感”和“自我感”,其实就是为了表现最后的“仪式感”。老师一直跟同学们强调:作文写好后,要多读、多修改。但我们是否想过:要怎么“读”,又该“读”给谁听呢?修改意见由谁提出来,才更加合适呢?我们之前自己阅读或同伴互读,始终忘记了一个最为重要的“读”的对象,就是你想要写给的那个人。

“有你,真好”是我们向这个人献礼的作品,就应该读给他听,由他说说听了之后的感受,并提出修改的意见。不仅要真正地走到生活中去,实实在在地读给他听,有条件的还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营造氛围;也可以在自己朗读的时候,关注一下对方的反应,这也是我们评判作文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然后结合他所提出的建议,一起完善与修改。我们必须培养为“你”而写、写给“你”看、读给“你”听的意识,真正掌握用第二人称来叙事、来抒情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