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之精巧构思
2024-10-09仇咏倩
俗话说“文无定法”,同一体裁的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着共性特点,但也不是固定的、呆板的。一篇记叙文成功的关键在于布局精巧、结构缜密、情感真挚,精巧的构思是记叙文的骨架,也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在记叙文写作中,我们往往采用常见的结构方式,缺少独特性。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我们需要发挥创造力,尽可能地在“精巧”上做文章。
一、彩线串珠式,线索分明
何为“彩线串珠”?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彩色的线将素材巧妙地连接起来,写成生动的故事。其中,“线”是线索,“珠”是素材。在记叙文写作中,我们采用“彩线串珠”的方式,可以让文章叙事的线索更加明晰,结构更加紧凑。
对于小学生来说,物象是记叙文写作的线索。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紧扣某一个物象,联通人、事,连缀材料,进而彰显文章主旨,体现写作意图。
比如,统编教材小学六年级(上)中的《灯光》,以“灯光”为线索,形成了“现在—回忆—现实”的结构。具体为:(1)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2)书本上插图中的灯光;(3)战场上微弱的火光。文章多次运用“多好啊”,串联成线,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进而将“灯光”升华为“新时代幸福的生活”。我们在平时的记叙文写作中也可以巧妙运用这种方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架设桥梁。
以《和解》为例,某同学以“药材”为物象,串起祖父的人生经历,刻画其丰满的形象。具体为:(1)古巷里飘来“药香”;(2)忆起小时候在爷爷药房里的故事;(3)大热天,爷爷用药材做酸梅汤;(4)爷爷的酸梅汤得到巷里人的认可;(5)爷爷利用网络,将养生的中药方分享给大家。
由此,“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模式为:(1)开头引入“物象”;(2)正文由物象引出具体叙述;(3)结尾回扣线索,点明中心。
二、片段组合式,疏密有致
所谓的“片段组合式”是指将体现文章主旨的几个镜头组合起来,各个镜头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彼此勾连的整体。在记叙文写作中,巧用片段组合,选取典型的人物、场景、事件,依托时间和空间等,将材料串联起来,组合成文,疏密有致。
比如,围绕上面“和解”的文题,我们可以运用“时间串联法”,将文章主体分成“童年”“青年”“老年”时期的爷爷,以时间段为间隔,剪辑成段。我们也可以按照不同的空间地点安排材料,将其按照由回忆到现实、由主到次、由实到虚的顺序来组织材料,以便让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心。具体为:
片段1:
爷爷是老中医,小时候的我最喜欢跑到爷爷的药房,看着排得整整齐齐的药柜中摆满各式各样的药材,闻着清幽的药香,听着爷爷给我讲述各种中药——当归、半夏、白芷……并给我唱着古老的歌谣:“八月菌际四月蒿,五月欲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
爷爷总对我说,时间赋予了药材以千变万化,指引着我们休养生息。现在看来,时间恰恰见证了人们对中药的态度。
随着西医的不断发展,中医逐渐为人们所摒弃。人们总会将中医与“封建”“偏方”这些词联系在一起。身边的药香味仿佛越来越淡,爷爷的那把药壶也落满了灰尘。
片段2:
氤氲的药香又重新飘荡在古巷口。我来到爷爷的药房,只见爷爷拿起秤,从药柜中取出乌梅、山楂、玫瑰花、冰糖、桂花,并将这些药材整齐地放在牛皮纸上,打开药壶,放入药材,将水煮开,药材在壶里翻滚、旋转、升腾、跳跃,最后沉入壶底,水的颜色渐渐变为浓郁的褐色,药香溢满了屋子。爷爷将酸梅汤倒出,盛入瓷瓶中,盖好盖子,放入水中。再打捞上来时,瓷瓶四周已经布满了一层层密密的水珠,撒上一把桂花,花味与药香齐齐涌出,沁人心脾,小嘬一口,入口即是微微的苦涩,再是乌梅、山楂的酸味,最后是玫瑰与桂花的清甜,似林涧的涓涓细流,拂走了人心的燥热,让喧嚣的生活重新归于宁静。邻居们尝了之后,赞美之声不绝于耳,许多人都改变了对中药刻板的印象,成功地与中药达成和解。
以上两个片段巧妙地将不同时代爷爷的生活串联在一起,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一致,共同服务于“和解”这一主题。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片段组合法”常见的模式:(1)时间串联法;(2)空间串联法;(3)情感串联法;(4)诗词串联法。
三、倒叙悬念式,先声夺人
相对于顺序法而言,“倒叙式”是将故事的结局或者故事中最突出的部分提前讲述,进而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记叙文写作中,我们为了避免文章平铺直叙,可以巧妙运用“倒叙式”,这样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升华文章的主题。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结局提前法
开头寥寥几笔,从事件的结局引入话题。然后再回过头陈述事件的发生过程及其原因,进而体现出文章的变化。比如,统编教材小学六年级(下)中《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从“1927年4月28日”那天“父亲被害”开始引入对父亲被害过程的叙述,自然巧妙。具体为: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
(2)精彩前置法
开头直接把某个精彩的场面或者事情关键的环节提前,进而让文章光彩照人,先声夺人。比如,以“那一刻”为题,我们不妨描写一个精彩的场景,进而自然引入故事。具体为:
客厅里,窗帘挂上,我瘫坐在沙发上,手里捏着一张纸,屋里死一般的沉寂。
“吱呀”一声,门开了,进来一位瘦瘦高高的老头,他留着一小撮胡子,脑门上还有几根稀疏的头发。“你考虑好了吗?”老头背着手,黑暗里看不见他的脸。“再去丢一次脸吗?市围棋赛入围三次,落选三次,没有比我更让你丢脸的学生了。”我把嗓子压得低低的。
(3)回忆引发式
开头追忆往事,由眼前的事情,引发对过去的回忆。简而言之,“回忆引发式”也可以称为“联想式”,通过一段抒情或者议论的文字,导入对往事的追述。接着再按照上面提到的“时间串联”或者“空间串联”两种方法,完整地叙述故事,最后再以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呼应开头,总结全文。比如,统编教材小学六年级(上)《灯光》的开头为: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让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