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段落结构,谱写崭新篇章

2024-10-09冒佳庆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4年7期

在写作的过程中,对段落结构的把握,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文本内容,使他们的思路更加清晰,能跟上作者的步伐,也能让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突出。具体来说,文章的段落有多种组成形式,包括总分结构、并列结构、承接结构、转折结构、因果结构,我们只有合理运用,才能发挥文章段落的作用,让文本写作更加成熟。

一、采用总分结构

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写作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概括,还要对中心思想进行分述,使用总分结构的目的在于理清段落内的句子逻辑,这可以通过先概述后细述,或者先细致描述后扼要总结来实现。另一种方式是开始时先总结,随后详细阐述各个部分,最终再以概述结束。我们要在合理运用叙述方式的基础上,让文章的内容更加协调,方便读者快速找准阅读的方向。如:

1.它色彩鲜明,容易从远处被辨识出来。头部羽毛宛若戴着橄榄绿之冠,身披绣有翠绿花纹的衣裳,腹部则为赤褐色,似在期盼秋季的到来。

在这个段落中,作者描写的对象是翠鸟,一共写了四句话。第一句从总体介绍了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让人一眼就能捕捉到它的位置。二三四句则围绕总序的部分进行分类阐述,分别描写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以及腹部的羽毛,把这三个位置不同的羽毛颜色有层次地呈现出来。总分结构,能让读者根据总叙的部分合理推断后续描写的内容,让文章的情感能够从头延伸到尾,加深读者对事物的印象。

2.松鼠的肉经过烹饪而成为一道令人难忘的美食,尾巴上的毛通过高超的手法可以制作成毛笔,而松鼠的皮经过各类程序的加工制作成衣服。可以说,松鼠身上的每个部位都是有用的。

在这个段落中,作者采用了先分说、后总说的叙述方式,先分别说明了松鼠各个部位的用途,比如肉可以吃,毛可以制成毛笔,皮可以做成衣服,最后总结松鼠的每个部位都是有用的。

3.这座桥坚固又富有审美价值,其石制的侧面装饰有图案,栏板上雕琢着精巧的纹饰。有一部分雕刻着两条龙戏水缠绕,吐出璀璨的水珠;另一部分雕刻了飞翔的龙,前爪互指,目光射向远处;另一处则刻着游龙戏珠的场景。每幅画中龙的造型各有特色,它们宛若在涌动的水波中自由游弋,显得生动逼真。

本段采用了一个整体到部分、Wn/Wr32l2S4K9mer0XsnWg==再回到整体的表述结构,涵盖了六个句子。首先概述了桥梁的坚实与美观,接着分别描述了栏板上刻画的三种龙的特征。段落结束时,再次提及这些雕龙栩栩如生。

三个段落布局都采用了总分的框架,包括从概述到细节,从细节到概括,以及总—细节—总的顺序。每种写作技巧都应紧扣中心主题,目的在于细化内容、突出描写,从而提升文本的吸引力并给予读者深刻的阅读体验。

二、采用并列结构

在一些文章段落里,句与句构建了一种并行式关系,从多角度对主题进行阐述,形成鲜明的并列式布局。这样的写作手法不仅使描写更加细腻和周到,也让文本更顺畅,更具独特风格。

1.在春季,路边的树木茂盛,密布的叶子形成天然的屏障,遮挡了人们的视野。黎明时分,雾气从山谷升腾,使得整个小村庄被一层乳白色的雾霭环绕。太阳升起之际,金黄的阳光刺穿薄雾和树梢,照亮了整条宽阔的道路。同时,花坛中五彩斑斓的鲜花争相开放,形成了一处令人难以忘怀的美丽景致。

在这个段落中,作者详细地描写了故乡小镇春天美丽的景色,四句话分别描写了树木、晨雾、太阳、鲜花,都是围绕村庄的景色展开的,句子与句子之间存在明显的并列关系,形成了这个段落的整体,让读者在阅读这些句子的过程中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春季里,海棠花在公园里竞相怒放,充满了活力。老爷爷一边欣赏着这些花朵,一边轻声地诵读着赞颂自然之美的经典诗句。他的伴侣,一位温柔的老奶奶,带着孙子缓缓行走,时而爱不释手地采摘一朵海棠,将其装点于自己的发间。青春洋溢的年轻人穿着干净利落的衬衫,仿佛在参加一个特殊的夏日庆典,一边玩耍一边沉醉于这迷人的环境。小学生则活泼地奔跑着,红领巾在颈间飘扬,他们的笑声和活力充分展现了被这片海棠花环绕的幸福感受。

这个段落虽然是围绕观赏海棠花的景象进行叙写的,却对老爷爷、老奶奶、青少年以及小学生进行了详细描写,虽然句子排列有先后顺序,但主题在于突出人们赏花时的欣喜之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并列结构的运用,能让文章的层次更加清楚,有效增添了文章的亮点。

三、采用承接结构

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也可使用分层递进的结构技巧来组织段落,并确保句与句之间紧密相连。这个策略根据故事的逻辑发展、时间进程或者事物的变化顺序来连接各个部分,确保既定的顺序不被打乱。这样的结构技巧不仅使文章的架构条理清楚,同时也使文章的内容更为充实。

1.上午,我们一起床就收到了要出海的通知,一群人整整齐齐地朝着码头走去。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蓝天、白云、碧海。上了船之后,船便迎着海浪奋勇向前。

这个段落一共有四句话,各个句子直接连在一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是接到通知、走到码头、看到景色、出海。这种写作模式能够让段落的层次更加分明,条理清晰,方便读者按照写作逻辑进行解读。

2.我开始先接满一桶水,并将所有菜叶浸入其中直到完全湿润。待叶片充分吸水后,我仔细清洁每一片叶子上的土。接着,我把洗净的蔬菜放到另一桶清水中,浸泡四至五分钟,以消除可能留在表层的农药。最后,完成这一步骤后,我将蔬菜取出置于漏网以排除多余水分,之后便将其放入坛中准备腌制。

本段描写了清洁蔬菜的环节,利用时间序列词如“先……接着……最后……”来顺畅串联每个步骤,这样的叙述方式使得整个洗菜过程条理清楚,便于读者理解。

四、采用因果结构

在写作过程中,每个事件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句子之间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一般来说,在句子中,最常用的因果连接词有“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因而……”等。使用因果连词,能够让事件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方便读者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写作的线索更明确,主体更完整。

1.在耕种的过程中,冬天给植物浇水能够保证植物安全过冬不被冻坏,原因在于水蒸气经过蒸发能够变成蒸气,使得地面的温度上升,保证植物不受冷气的侵袭,水蒸气遇到寒冷的气体就能快速凝结,散发出热量,更好地带给植物温暖。水结冰之后,也能更好地隔绝空气,保证植物不受冻。

这个段落的描写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先写出了事情的结果,后又点明了原因。整个段落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句讲的是浇水的结果可以保护植物,在第一个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小句,从三个层面写出了保护植物的原因:首先是水蒸发变成蒸气,让地面温度升高;其次是水遇到冷空气之后凝结在一起,散发出热量,能够保护植物;最后是水结冰后能隔绝冷空气,保证植物根部不被冻伤。

2.妈妈喜欢植物,却对常见的观赏植物如君子兰和山茶花提不起兴趣,相反,她对普通的文竹情有独钟。在家中的窗边和书桌上,文竹随处可见。爸爸时常沉醉于观赏它们,频频赞赏它们的清雅,经常把它们比喻成松柏,赞其能够令人心情舒畅。

作者用三个句子刻画了文竹的形象。首先指出母亲对文竹的偏爱;随后叙述了这份爱好如何体现在家居摆设中,以窗台和书桌上的文竹为例;最终,通过表达父亲对这些植物高贵气质的欣赏,阐释了家中文竹众多的意义。这种叙述方式将整个场景都清晰地展现了出来。

五、采用转折结构

在写作中,作者通常采用“可是”“但是”“然而”等转折词,来表现思维的变化,表达截然不同的见解。这样的段落围绕同一主题,尽管表面上看似相互冲突,但运用转折技巧能有效突显主旨。如:

船只的使用寿命比较长。制造完毕,这些大型的船舶一般能在海洋中航行十几年而不发生事故。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始料不及地,大船里面开始长蛀虫。蛀虫逐渐增多,在船舷和船舱木板上留下了众多小洞。这导致船体慢慢被侵蚀,不复往日之坚固。

作者在这一段中运用了对照手法指出大船情况的改变,并且分别在两个独立句子中进行了描述。最初,作者指出了大型船舶在海上安全航行十几年没有遇到过任何故障。然后,利用“然而”一词进行转折,突显出接下来发生的转变——船体开始出现小洞,不复往日之坚固。这种损坏是由于木材遭受了蛀虫攻击所致。

走进秋天

当第一片树叶如彩蝶般从树上缓缓落下,当一阵凉风迎面袭来,当路边的野草开始枯黄,我们就知道秋天已经悄悄来到了。

看啊,秋天来到了田野里,好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像金黄的地毯,笼罩在巨大的田野上,似乎整个田野都变成了金色的海洋,风一吹,稻子此起彼伏,就像翻滚的波浪;而玉米的肚子,圆鼓鼓的,穿着一层又一层泛黄的外衣,站在田野的边缘,像保卫我们家园的战士。农民伯伯正在热火朝天地收割庄稼,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来到果园里,这里硕果累累。柿子羞红了脸,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仿佛要把整个果园照亮,并等待着农民伯伯来采摘;苹果和梨正在树上聊天,梨子黄着脸,脸上有一个个绿色的斑点,像是长满了雀斑,而苹果可能太激动了,脸上青一块红一块的,似乎在想象会落入怎样的寻常百姓家。

树林已经换上了秋装,地上铺满了各式各样的落叶,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是在弹奏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枫叶红红的,好像给整片树林披上了大红色的风衣。

秋天的美,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完,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更要有一颗感受美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吧,去感受秋天的美,去体会丰收的喜悦,去做不辞辛劳的收获者吧!

点 评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首先描写了秋天已经到来,中间部分则描写了秋天到来的景象,最后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呼吁我们要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做秋天的收获者。在描写果园这个段落时,则是采用并列的结构,写了柿子、苹果和梨三种不同水果在秋天时的状态,让不同景物的特点更加突出。借助这种段落结构模式,文章显得更加立体生动,方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中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不但能更好地彰显作者的写作功底,也使得文本更贴近实际,在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基础上获得更理想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