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作用\t

2024-10-08马欣童

艺术大观 2024年18期

摘 要:音乐欣赏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本文从音乐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论证了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乐欣赏能力;审美情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8-0-03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音乐欣赏能力是感受、理解、评价音乐的能力,是音乐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从音乐欣赏能力的内涵、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意义、音乐教学实践中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音乐欣赏能力的内涵

(一)音乐欣赏能力的定义

音乐欣赏能力是指个体对音乐作品进行感知、理解、评价和鉴赏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涉及个体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音乐欣赏能力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即能够通过聆听音乐,准确地感知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并能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二是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即能够透过音乐的表象,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在意义,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和表现意图;三是对音乐的评价能力,即能够运用一定的美学原则和音乐理论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四是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即在感受、理解、评价音乐的基础上,能够发现音乐的美,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总之,音乐欣赏能力不仅仅局限于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对音乐的感悟和领会,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能力。

(二)音乐欣赏能力的构成要素

音乐欣赏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体,由音乐感知、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思维和音乐审美等多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个体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

音乐感知能力是音乐欣赏的基础,指个体通过听觉对音乐的音高、音色、节奏等进行识别和辨别的能力。音乐记忆能力是音乐欣赏必不可少的条件,指个体对音乐旋律、节奏等的记忆储存和提取的能力。音乐想象能力在音乐欣赏中占有重要地位,指个体在聆听音乐时,在头脑中形成音乐意象,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相联系,从而对音乐进行解读和理解的能力。音乐思维能力是音乐欣赏的核心,指运用音乐理论知识对音乐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等逻辑思维操作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指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发现音乐之美,并产生愉悦、陶醉等审美体验的能力。这五种能力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机整体。只有不断提升这些能力,才能真正提高音乐欣赏水平,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1]。

(三)音乐欣赏能力与音乐素养的关系

音乐欣赏能力与音乐素养密切相关,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素养是指个体在音乐修养、鉴赏力、表现力等方面所达到的境界,它不仅包括音乐知识和技能,还包括音乐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其中,音乐欣赏能力是音乐素养的基石。一个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人,必然具备较高的音乐欣赏能力。因为只有对音乐有深刻的感悟和理解,才能真正领会音乐的意蕴和价值,才能在与音乐的交流中获得美的愉悦,实现自我的提升。可以说,音乐欣赏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音乐素养水平。反过来,音乐素养的提高也有助于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一个具有深厚音乐素养的人,往往有着更加敏锐的美学洞察力,能够发现音乐中更多的美的元素,从而获得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音乐感受。由此可见,音乐欣赏能力与音乐素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对个体的音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欣赏是一项富有审美性质的活动,它能够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美,还能领略到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意境之美。长期浸润在优美的音乐氛围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会不断提高,审美情趣也会日益高雅。音乐欣赏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音乐作品的欣赏,学生能够了解音乐发展的脉络,认识到优秀音乐的特征和价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标准。同时,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评价音乐作品,让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认识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帮助学生领略更多的音乐美,感受更多的美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全面提高,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二)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通过欣赏音乐,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品的情感色彩,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得到情感的滋养和升华。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表现出积极向上、振奋人心的情感,欣赏此类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音乐欣赏还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情感的净化和释放。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到音乐中,随着音乐的起伏跌宕,学生的情感也会得到宣泄和释放。特别是一些抒情性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疏导负面情绪,实现情感的净化。音乐欣赏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帮助学生体验多彩的情感世界,感受高尚的情感熏陶,塑造健康的情感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

音乐欣赏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审美活动,更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种智力因素,如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对音乐进行加工和再创造。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欣赏音乐时,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仔细分辨音乐的各种声学要素,这能够锻炼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在回忆旋律、分析作品结构时,学生需要运用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在想象音乐所描绘的情景时,学生需要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思维,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音乐欣赏蕴含着丰富的智力因素,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的各种智力能力得到综合运用和培养,智力水平必将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对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欣赏是一项集审美性、情感性、智力性于一体的活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从审美的角度看,音乐欣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最终达到完善人格、提升生命境界的目的。从情感的角度看,音乐欣赏是陶冶学生情感的最佳途径,它能够帮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感,塑造完美的情感人格,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健康发展。从智力的角度看,音乐欣赏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欣赏还能够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音乐欣赏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从审美、情感、智力、人格等多个方面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实现自我的全面完善,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3]。

三、音乐教学实践中培养欣赏能力的策略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讲授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音乐要素分析、曲式结构分析、风格特征分析等,帮助学生掌握欣赏音乐的基本技能。例如,在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时,教师可以讲解我国民族音乐的调式、节奏、和声等特点,并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去识别和分析这些特征。又如,在学习西方古典音乐时,教师可以讲解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等常见的曲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布局和发展逻辑。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完整的音乐知识体系,为音乐欣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音乐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如音乐会、音乐沙龙、音乐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民族器乐欣赏会”活动,邀请民族器乐演奏家现场演奏,学生现场聆听、分析,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再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合唱比赛,在排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分析作品的音乐语言、情感表达,提高音乐表现力。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欣赏音乐的实际能力,从而真正提高音乐欣赏水平。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鼓励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主动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音乐,并从实践体验中发现新的理论问题,形成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的良性互动。

(二)选择多样化的音乐材料

音乐欣赏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材料的选择。好的音乐材料,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欣赏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因此,教师要注重音乐材料的选择,力求选材的多样化。要选择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包括中外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音乐的特点,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例如,在学习西方音乐史时,教师可以选择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等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讲解和欣赏。要选择不同体裁形式的作品,如器乐曲、声乐曲、歌剧、交响乐等,让学生感受不同表现形式音乐的魅力。要注重选择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欣赏水平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4]。

(三)创设欣赏情境

音乐欣赏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领略音乐的魅力,必须在欣赏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精心设计欣赏教学环节,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设计富有情感冲击力的欣赏活动,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音乐。例如,在欣赏贝多芬《英雄》交响曲时,教师可以先讲述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再现当时的社会图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贝多芬在乱世中创作出的磅礴之力。教师还可以合理运用多种欣赏教学手段,如视听结合、情景再现、体态律动等,创设生动形象的欣赏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欣赏。例如,在学习中国古典舞蹈音乐时,教师可以播放舞蹈视频,引导学生随音乐起舞,在肢体律动中感受音乐的韵律之美。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运用到音乐欣赏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丰富的音乐材料,帮助学生直观感性地认识音乐。例如,在学习歌剧音乐时,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歌剧的剧情、舞台、服饰、音乐等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歌剧艺术的魅力。教师还要积极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搜索、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软件进行音乐创作和编辑,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欣赏能力、兴趣爱好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和接受能力,合理设置欣赏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例如,面对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作品,如后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乐,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的结构、织体、曲式等,提出更高的欣赏要求;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要选择难度适中的作品,循序渐进地提高欣赏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对于喜欢流行音乐的学生,教师不能一概否定,而要引导他们从流行音乐入手,逐步过渡到高雅音乐的欣赏[5]。

四、结束语

音乐欣赏能力是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审美发展、情感体验、智力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必要性,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悟音乐,用音乐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让音乐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只有不断探索音乐教学的规律,创新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丰睿.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方法解读[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学术座谈会论文集(二).盐城亭湖新区实验小学;,2024:3.

[2]孙青.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2):117-119.

[3]李玲.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J].家长,2023(25):143-145.

[4]焦金娟.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学生欣赏能力培养方法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03):157-159.

[5]高玮.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探新[C]//中国智慧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2023年智慧城市建设论坛深圳分论坛论文集.昆山市花桥徐公桥小学;,2023:2.

作者简介:马欣童(1995-),女,吉林长春人,本科,初级教师,从事中职音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