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园林油画中的“留白”艺术\t
2024-10-08王译函
摘 要:“留白”是中国传统书画创作中的绘画技巧,蕴含着超以象外的诗意境界,为中国艺术的精神表达奠定了基础。江南园林是中国古代文人士族的精神投射,园林中的“留白”蕴含着虚实相生的哲学思想。现代油画发展的过程中,中西艺术交融碰撞,江南园林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其中的“留白”以独到的艺术手法,起到延伸空间、平衡关系、引起共鸣的作用,化无形的“气韵”为定格时空的情感联结,展现了现代油画创作的东方视角。
关键词:江南园林油画;留白;油画写意性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8-000-03
油画自明清时期传入中国,西方的油性材料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碰撞,因艺术家东方思想的融入而不断展现出民族化、本土化特色,兼具形式与意蕴美。[1]“留白”作为经典的中国绘画创作技法,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画面中起到不可替代的点睛作用,延伸画面空间的同时,连接起画作与观者的沟通桥梁,以精神文化唤起观者的想象与情感共鸣。20世纪,油画家留学归国带来了中西融合的油画创作新碰撞,江南园林作为其中重要的油画创作题材,结合中式传统美学思想的同时,融合西方油彩,以写意的风格表现了画家独特的文人气节与审美意趣。
一、留白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
(一)油画创作中的白与“留白”
白是油画创作中的重要颜色,起到拉开画面层次,塑造光影的重要作用。如莫兰迪对静物的塑造以大量白色调和,高明度低对比的空间塑造出轻柔静谧的画面氛围。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作品《白上白》以纯粹的白色几何,将艺术与哲学融合,带给人们对于艺术与情感的全新思考。罗伯特·雷曼的极简主义创作以白色作为探索创作的工具,以光影与笔触肌理结合,带给观者关于绘画及时代、自身的思考。相比西方油画中的白作为处理明度空间、色彩对比、肌理效果乃至哲学反思载体的作用,中国艺术中“留白”更倾向于一种超乎象外的审美意境,在画作之外开辟出神思遨游的想象空间。
(二)“留白”的文化意境
“留白”的意境源于中国传统文脉精神,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2]“无”在道家思想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顺应自然而孕育的“无为”对艺术在内的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画作,神妙之处有时不在于有而更在于无。如同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留白的意境往往不在于具象写实的表现,而恰在于不表现时产生的自然空间。如庄子“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3]的思想境界,画作与语言一样,意境的相通是创作所追求的更高境界。
司空图在老庄思想上,以“雄浑”为诗作赏析中最重要的一品,同样表达了超出物象本身的审美追求,“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4]。从具象空间到无形的思想,如日升月落、潮退潮升,自然而然的虚空恬淡,不在强求的准确形态,而在静观下心中的共鸣。象外之气寓有自然之道,这种超脱的共鸣在画作中表现为留白的艺术,如马远、夏圭画作中一角、半边的构成形式,《寒江独钓图》空江只著一舟、一人独钓的大气韵为其中代表,画作线条匀称,清浅的水波纹展现小舟的动势,寥寥数笔构建出诗画一律的文人精神世界。
谢赫所言的“气韵生动”是对画面生动的更高要求,同样也是“留白”在画作中的体现,白在画作中是呼吸的空隙,是松动的表达。绘画空间的营造需要多种关系的组合,动静、强弱、疏密、虚实等互生的关系给画面增加更多生动的变化。书法家邓石如“计白当黑”的创作理论讲究黑白互衬,阐述了墨色布局与留白空间在创作中同样重要。[5]这种黑白水墨意蕴的应用不只出现在传统国画中,油画家如吴冠中的园林题材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笪重光指出,“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后评语注:“凡理路不明,随笔填凑,满幅布置,处处皆病。至点出‘无画处’,更进一层,尤当寻味而得之。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人多不着眼,空处妙在通幅皆灵,故云‘妙境’也。”[6]云雾等虚空的关系表达需要实景的衬托,以虚实相生塑造画面的意境。无从表现的山灵水秀以“有仙、有龙”的意境而引起共鸣,师法外物的同时,创作者的情思非常重要。宗白华具体阐述虚与实与老子“有无相生”“虚而不屈,动而俞出”的观念:“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想象的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的结合。”[7]虚实生灭不断流转,因为思想的灵活布局,即便画满也富有灵动空间。在这种虚空灵活转化、布局的文化思想熏陶下,现代油画家善用留白,在画境中创造思想的延伸空间。
(三)园林造景中的“留白”体现
宗白华指出“空白处更有意味”,园林布置十分注重空间的虚实与留白,与西方建筑的孤立欣赏不同,中国古人讲求近天地、顺应自然,园林的门窗造景与自然相合,湖石特性也讲究“透”的空间,窗景可纳翠竹雨雪,可接落日流云,园林可听雨打芭蕉,可观绿肥红瘦,诗意空间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感。如拙政园借景北寺塔、怡园“镜借”假山、螺髻亭,园林艺术是了解中华民族美感的重要领域,经典的园林造景体现园主人高雅淡泊的志趣与追求[7]。
园林建造注重虚境的表达,其中“气”的贯通是建造的重点,通过人的无言想象形成意义上的空白。封闭空间形成“实”时,移步穿过的开放空间以山石水域划分形成虚境,结合时间变化为场景空间叠加不同的体验,同时门窗的通透连接气韵,与游览的主体产生牵连,激发“柳暗花明”“忽逢桃花林”的诗意联想。园林设计以时间介入空间,丰富游览的意象情趣,达到可游可观的目的,形成神思的留白空间[8]。
二、江南园林油画中的“留白”运用
20世纪,油画西画东渐,在探索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风格,油画家将西方写实性、表现性语言与传统艺术的写意因素融合,让艺术作品富于含蓄诗意。在开放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以洋画运动留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力量,在美育的核心阵地下,以振兴中国画坛为自觉使命和精神动力,探索现代艺术的东方范例。在吸收科学光色关系与发展传统绘画技法的境遇中,中国油画发展出“写实性”与“写意性”两条不同的主线[9]。
(一)写实性油画中的园林创作
徐悲鸿、颜文樑等艺术家主张写实性的绘画表达,其作品以传统的素描与光影为底,以具象的表现手法塑造真实的场景空间,“留白”更多是作为色彩的分割呈现,给画面以呼吸的空间。如徐悲鸿的《庭院》《鸡鸣寺道中》构图饱满,以多重灰调和表现庭院与树木,笔触小而细,定格真实的一隅空间,画面中的白,结合屋檐、花朵,在浓郁的色彩中打开了视觉的呈现空间。颜文樑创作的《双塔》《虎丘》作品造型准确、赋色生动、光影对比强烈,光色与视觉经验的表达准确;《苏州留园》色调和谐统一,灵活的笔触与夕阳水色的肌理表达生动,以印象派的风格展现重叠的园林建筑;在他的《枫桥夜泊》《重泊枫桥》中,传统水墨色与湖面的灯光、月影融合在冷色调中,笔触朦胧,画作因“留白”的月光与诗词意境而更具想象空间,大片暗影中只余月与倾泻的月光澄澈明亮,暗合中式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表达在《浮图迷蒙月光寒》中同样有所体现,树木分割出半边空间,灰调的塔身以几笔纯色点缀,衬托出月落低垂、近人的视觉体验与想象空间。
《美学散步》中指出,中西艺术的不同在于“西洋传统的油画填没画底,不留空白,画面上动荡的光和气氛仍是物理的目睹的实质,而中国画上画家用心所在,正在无笔墨处,无笔墨处却是缥缈天倪,化工的境界”[7]。在兼收并蓄的中国土壤滋养下,民族化是中国油画本土化建设的必然路径,民主科学等思想也启发着油画家创作出一批批富有民族特色与传统文化底蕴的艺术作品。当以中国的用心精神逐步融入西洋画创作,富有意蕴的油画作品应运而生。
(二)写意性油画中的园林“留白”表现
以林风眠、刘海粟等艺术家为代表的写意性油画注重西方表现性语言与传统写意的结合。画作以中国的语言写意造型传达内心,体现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1]刘海粟笔触豪放,用色厚重强烈,《西湖叠翠》中以平远的构图方式推开画面,山水平静,湖面船只笔简意浓,拱门连接起两重翠色的气韵,意境冲和平淡。
吴冠中在谈到油画创作经验时指出,面积越大在画面中往往起到的作用也越大。传统的中国山水画讲究搜尽奇峰打草稿,而油画因为焦点透视的规律,前景的大而空让中远景作为重点时难于处理表达,因而他常采用多视点的形式组合画面,将景语与情语融合在画中。他在比较油画风景与中国山水时指出,绘画首先是文化,视角的千变万化源于文化的差异,因而以中国的美学思想创作的画作也具有这种美感与意境。[10]如其作品《江南园林》中,前景湖石刮擦出“透、瘦、漏、皱”的形态,枝蔓曲折与远景屋檐的直线呼应,无需深入刻画,白墙黑瓦寥寥几笔的暗示给人带来想象的空间。《苏州网师园》以透视引导视线,墙白而不空,远处实景的墙以门与湖光映衬,透出天外有天、虚实相生的意境,使画面的气韵相连。
作为生活在江南的画家,吴冠中的园林创作兼具形式美与留白的意蕴精神,他用简洁黑瓦表达暗示出大面积白墙的存在,留出呼吸空间的同时,与传统中国画中画阴面而阳面自然出现的留白技法相合,如他在创作纸本水墨画《双燕》时提到的,白墙是画面绝对的主角,黑色顺势衬托白,诗人在幽静的门墙前或许会听到什么,画作之外仍有余音。[11]同样的,留白意境在油画作品《白云与白墙》中的处理更为凝练,黑瓦分割画面空间,同一片白的气韵在不同的物体间流转,景断意连,情语由此而生。
三、“留白”在园林油画中的作用与影响
(一)空间的营造
空间是油画塑造绕不开的话题,画面定格瞬间,如何在二维平面展现三维世界是中西艺术家共同的探索与追求。在西方绘画中,科学仪器的辅助与焦点透视的规律让画作中的比例与真实空间一一对照,通过光影与色彩的冷暖、明度塑造,物体的真实质感随定点的视觉规律得到呈现。中国园林移步换景的造园理念与散点透视的传统创作规律让画家在创作时不拘泥于一点,而更注重游览时气韵的贯通与流动,空间也随“气”在画中的运行而展开,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理念与少即是多的布局观念让江南园林油画中更富有以静写动的精神动态空间,如吴冠中的《忆故乡》中,他以纵向的河拉伸视觉,俯视层叠的白墙黑瓦体现出深远的意境,块面简洁有力,不只在于近大远小的景深空间,更在于三远法构图形式、虚实相生哲学理念与留白美学思想共同构建的意境空间。
(二)色彩的平衡
留白在构图中平衡繁简,均衡画面,当园林油画中成片重色出现时,留白以门、窗、山石等连通形式呈现。白脱离了彩色的限制,高明度天然吸引人的视线,留白可以拉开画面的层次,以独特的处理手法配合画面的构成形式。江南园林以白墙黑瓦为主要建筑特征,大面积的白色孤立存在容易使视觉疲劳,画家多以曲折的树木山石纵向分割,留白作为画眼引导视觉延伸,拉开层次的同时,分割周围色彩,平衡画面关系,达到通透流动的视觉效果。
(三)情感的联结
在“留白”语言与油画结合的过程中,中国的油画创作不断与传统的美学思想和创作方式融合,脱离了焦点透视单一观看的空间限制而更具观赏性,在同样文化语境的联结下,画作中的情感以共同的文脉纽带连接,诗意的精神随观者的想象而延展出新的空间。在中国油画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为油画的民族化提供天然的创作条件,园林作为中国古代文人栖息之所与精神家园,其本身就富有形式与意境美感,在园林基础上创作的油画空间凝结着共同的时空观,展现的画面是定格的瞬间,同时也以油画家的思考创造出新语境,以诗意的栖居,为观者提供自由的思考空间,既具“气”的灵活贯通,也有“韵”的文化沉淀。当观众看到静谧的画面时,心中的情感能不自觉地引发共鸣,传达出超乎象外的情感意境。
四、结束语
“留白”是绘画中重要的创作语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沉淀下的精神追求与诗意空间。园林中的留白是虚实相生的意境空间,江南园林油画融合传统美学精神,以独特视角展现东方精神世界。油画中的“留白”语言是中西融合背景下画家的勇敢尝试,也是意象空间的拓展延伸,建立人的情感共鸣。随着时代的发展,油画创作中的园林题材更加丰富,“留白”与画作的融合路径、与观众的精神共鸣空间营造需要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1]李超.中国现代油画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2][春秋]老子.老子道德经[M].[魏]王弼,[清]魏源,注.上海:上海书店出版,1992.
[3][战国]庄周.庄子[M].孙雍长,注译.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
[4][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M].闵泽平,注评.武汉:崇文书局,2018.
[5]胡新.探索中国油画中的“留白”[J].美与时代(中),2021(10):26-27.
[6][清]笪重光.画筌[M].吴思雷,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7]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鲍英华,鲍鲲鹏.传统园林空间中的留白思想解析[J].中国园林,2012,28(05):73-76.
[9]程亚鹏.中国写意油画的发展历程及意义[J].世界美术,2011(04):91-96.
[10]吴冠中.邂逅江湖——油画风景与中国山水画合影[J].美术,1999(07):65-66.
[11]程伟.自家江山:吴冠中笔下的宜兴[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王译函(2001-),女,陕西西安人,硕士,从事油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