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也有“死对头”

2024-10-08HoboC

课堂内外·初中版(科学少年) 2024年9期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动物的地方就有——“动物江湖”。自然界中,除了有很多“好哥们”,也有不少“死对头”!它们一见面就剑拔弩张,免不了要进行一场紧张刺激的较量——有些时候,更是残酷得“既分高下,也决生死”!这些死对头到底为何结怨,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吧!

生物启蒙

·七年级生物上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大海中的杀子之仇——座头鲸与虎鲸

在浩瀚无垠的海洋中,座头鲸与虎鲸,明明都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却冤家路窄,结下了世仇。

每年,雌性座头鲸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从寒冷的南极海域迁徙到温暖的热带水域,才能完成生育,可谓格外艰难。然而,对于刚刚出生的座头鲸来说,生命在一开始就可能面临来自虎鲸的威胁!

作为海洋中的“街溜子”,虎鲸以其强大的体形、锋利的牙齿和高度社会化的捕食策略而闻名。它们擅长团队合作,能够迅速锁定并围攻猎物。座头鲸的幼崽也深受其害。试想想,雌性座头鲸千辛万苦产下一个幼崽结果被虎鲸“截胡了”,座头鲸族群该有多悲痛和愤怒!于是,成年座头鲸会表现出强烈的保护欲和复仇心理——它们不仅会在幼崽受到威胁时挺身而出,还会在平时主动寻找机会干扰虎鲸。由于成年座头鲸的战斗力十分强悍,时常都能破坏虎鲸的捕猎活动。双方的怨气进一步加重,似乎永无化解之日。

草原上的帮派厮杀——狮子与鬣狗

狮子与鬣狗的世代恩怨,如果你看过电影《狮子王》一定不会陌生。在非洲大草原上,狮子被誉为“草原之王”,鬣狗则是“非洲二哥”,随时都在觊觎着狮子的地位。

虽然成年雄狮,尤其是狮王,拥有着锐利的爪牙和威猛的姿态,战斗力远胜鬣狗,不过鬣狗也不是吃素的,只要狮王不在,它们便会凭借数量和狡猾的战术从狮子口中夺食。有时候,鬣狗还会选择落单的母狮或者狮子幼崽下手。好在,只要成年雄狮杀来,鬣狗们就会作鸟兽散——成年雄狮会直取鬣狗女王的首级。逃窜的鬣狗们却也不会就此作罢,会在下一次瞅准雄狮不在的时机,继续狮口夺食。

泥水里的大乱斗——河马与鳄鱼

在非洲的河流、沼泽和湖泊中,河马与鳄鱼是另一对积怨已深的“死对头”。虽然鳄鱼是让很多动物避之不及的冷血猛兽,但是河马见到鳄鱼时却丝毫不怵,甚至会毫不犹豫地发起攻击。

你们别看平时河马吃素,但它们在水中的战斗力可不是“吃素”的。它们是淡水域中最大的哺乳动物,拥有庞大的体形,也拥有很强的领地意识。河马总是仗着自己块头大,时常欺负鳄鱼。在纪录片中,也经常能够看到河马驱赶鳄鱼的镜头。更让鳄鱼气愤的是,河马还经常干扰它们捕猎。作为潜伏在水中的猎手,鳄鱼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等到捕食的机会。有时候鳄鱼袭击过河的斑马、角马或羚羊,眼看就要成功了,河马突然冲上来捣乱,最后功亏一篑。饿极了的鳄鱼走投无路,有时候会攻击幼年的河马,双方免不了在泥水里来一场大乱斗。当然,通常都是以鳄鱼败退收尾。

山野中的对决——狼与猞猁

狼是自然界中最狂野的动物之一。它们是群居动物,拥有强大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出色的狩猎技巧,以狩猎大型哺乳动物为生,如鹿、野猪等。然而论狂野,猞猁也不遑多让,它还在“动物江湖”被称为“杀狼机器”。

当狼与猞猁相遇时,初看起来就像狗遇到猫,但实际上,往往会爆发一场激烈的战斗。狼会利用数量优势压制猞猁,而猞猁则会凭借敏捷的身手寻找反击的机会。

至于它们之间的仇怨,一是因为争抢食物,狼群的存在会压缩猞猁的生存空间;二是猞猁幼崽通常没有自保能力,很容易被狼等食肉动物捕杀。为了提高后代的成活率,每年的4~9 月期间,猞猁就会大杀四方,偷袭落单的狼。有数据显示,自1997年以来,被人们观测到的猞猁杀狼事件就有16起。

谁才是狠角色?——蜜獾与袋獾

“非洲乱不乱,平头哥说了算”——众所周知,被称为“平头哥”的蜜獾连狮子、豹子都敢打,它生平不是在打架,就是走在去打架的路上。不过,有一种动物却是“平头哥”的宿敌,根本不惧“平头哥”,它就是袋獾。

虽然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袋獾和蜜獾的战斗力却相差不少。袋獾拥有坚硬的牙齿,能够轻松咬碎猎物的骨头——包括蜜獾的头骨。尽管袋獾并不是主要以蜜獾为食,但它们之间的相遇往往伴随着激烈的争斗,翻来覆去,尘土飞扬。与“平头哥”相比,袋獾的身形是相对较小的,它唯一的武器就是锋利的牙齿。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袋獾是现存噬咬能力最强的哺乳动物。据估计,一只6 千克的袋獾可以轻松杀死比它重5倍的动物。

在庞大的“动物江湖”中,动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其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在为了生存而努力。这些“死对头”的故事,更深刻地反映了自然界的奇妙。尽管存在着争斗,但推动了物种的进化和生态的平衡,共同编织着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壮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