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登陆月背“挖土”,中国是怎么做到的?

2024-10-08

课堂内外·初中版(科学少年) 2024年9期

自小,我们就听着“嫦娥奔月”的故事长大;听过的古诗中,蕴含月亮的也不在少数,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和繁星,是浪漫的中国人长存于心的美好梦想与无尽追求。

面对浩瀚未知的太空,是畏惧驻足还是奋勇向前?

勇敢且智慧的中国人选择了后者,开始把对月亮的幻想和好奇付诸行动。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正式立项,分为“探”“登”“驻”三大步骤,分别指无人探月、载人登月、长久驻月。其中探月部分分为“绕”“落”“回”三期工程,统称“小三步”。

从2007年,“嫦娥一号”实现绕月飞行;到2013年,“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再到2021年,“嫦娥四号”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航天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既定的目标。

时间来到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月球背面的南极- 艾特肯盆地。完成“挖土”后,“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带回了世界上第一份来自月球背面的“快递”。

这可以说是人类探月史上的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开展了100多次月球探测、10次月球正面采样返回,却鲜有涉足月背。这一次,从被公认的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上采集年代更久远的月球样品并加以研究,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这颗星球。

那么,你准备好了吗?跟随小π 一起去了解,登陆月背“挖土”,中国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