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与优化研究

2024-10-08熊淑秋

时代汽车 2024年17期

摘 要:在当今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环境保护的双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以其清洁、高效的特点,成为推动汽车产业革新的重要力量。而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作为其技术核心,不仅直接影响车辆的动力性能、续航能力和安全性,也是决定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与优化研究,不仅是技术探索的前沿阵地,更是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当前机械制造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中的应用,以期为行业进步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驱动系统 机械制造技术

0 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应用,覆盖了从电机、传动装置到电池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制造过程。高精度的机械加工、自动化装配线、智能检测技术的集成,共同构筑起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高效、可靠的生产体系。例如,采用精密数控机床加工电机转子和定子,确保了电磁性能的优化;自动化生产线的部署,大幅度提升了电池模组组装的效率和一致性。

1 机械制造技术概述

机械制造技术,作为工程技术的中枢神经,不仅是工业体系的支柱,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它涵盖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链路转化,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乃至信息处理过程,旨在创造具有高度功能性与美学价值的机械产品。这一技术体系不仅要求对材料科学有深刻理解,还需掌握先进的加工技艺与组装策略,确保每一步都精准无误。

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技术脉络中,机械制造经历了从手工到自动化,再到智能化的演变。初期的手工制作虽充满匠人精神,但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随后,随着蒸汽机的发明与电力的广泛应用,机械化生产逐渐兴起,特别是切削、铸造、锻造等基础加工技术的成熟,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而计算机数控(CNC)技术的引入,则标志着机械制造迈入自动化时代,使得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CNC设备通过预设程序精确控制工具路径,实现了复杂零件的高效加工,同时,CAD/CAM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设计与制造紧密融合,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智能工厂中,机器人、传感器、执行器协同工作,通过持续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够自我优化生产流程,预测并解决潜在问题,甚至根据市场需求即时调整生产计划。这种智能化不仅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实现了个性化定制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经济可行性,满足了市场多元化与个性化的需求。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智能制造系统中的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使生产设备具备了学习与决策能力。通过对历史生产数据的学习,系统能不断优化加工参数,减少废品率,同时,通过预测性维护,降低了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保障了生产线的稳定运行[1]。此外,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让工程师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实际生产,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进一步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机械制造技术的持续进步,不仅体现在硬件设备的升级上,更在于其对整个制造生态的重塑。它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化、响应速度的加快,以及环境可持续性的提升。绿色制造理念的融入,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污染的最小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

2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

2.1 电机制造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电机制造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心脏,其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性能、续航里程乃至整体成本。机械制造技术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促进了电机性能的飞跃,也加速了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转型。

机械制造技术的精进是提升电机性能的关键。在电机的核心部件——转子和定子的制造上,高精度的机械加工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利用高速冲压技术和激光切割技术,可以确保铁心材料在被加工成极薄的冲片时,保持边缘平整、尺寸精确,这对于减少电机运行时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提高电机效率至关重要。数控机床的引入,更是使得加工精度达到了微米级,无论是对定子槽的精密铣削,还是对转子磁钢的准确定位,都确保了电机内部结构的严谨与协调,为电机的高效、平稳运行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自动化绕线机和精密插件装置的应用,不仅保证了电机绕组的紧密度和均匀性,还大幅提升了线圈装配的效率,使得电机在输出功率、扭矩密度和散热性能等方面表现更为出色。机械制造技术对于提高电机制造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样效果显著。自动化生产线的构建,尤其是机器人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从前依赖人工操作的繁重工作,如定子组装、绕组嵌入乃至最终的总装和检测,得以高效、准确地完成[2]。机器人不仅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工作,减少人为错误,还能通过精确的力量控制和位置感知,保证每次装配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这是传统生产方式难以企及的。在此基础上,集成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进度,及时调整生产计划,确保供应链的顺畅运转,从而有效缩短产品从设计到市场的周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模块化设计理念与标准化生产流程的融合,是机械制造技术在电机制造中应用的又一亮点。通过将电机分解为若干标准化模块,不同型号电机的开发与生产变得更加灵活。模块之间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不仅简化了设计复杂度,还便于库存管理和后期维修,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同时,标准化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得零部件的采购成本下降,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赢得价格优势提供了可能。

2.2 传动系统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传动系统作为连接动力源与驱动轮的关键环节,其制造质量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整体性能与能源效率。机械制造技术在这一领域的深入应用,不仅是对传统制造工艺的革新,更是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迈向高效、环保、智能化生产的重要推手[3]。

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对轻量化、低噪音、高效率的要求,促使制造技术向更精细、更精密的方向发展。电化学加工(ECM)作为一种非接触式加工技术,凭借其独特的材料去除方式,能在几乎无热变形的情况下,制造出表面光洁度极高、尺寸精确的齿轮和传动轴组件。这种加工方式特别适合于难加工材料和复杂几何形状的部件,有助于减轻重量、降低摩擦损失,从而提升传动系统的整体效率。激光加工技术则是另一项在传动系统制造中展现巨大潜力的技术。激光切割、焊接和表面改性等工艺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和清洁环保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从精密零部件到大型结构件的制造。特别是在齿轮、轴承等关键部件的精密切割与微焊接上,激光加工可以实现近乎完美的接合质量,确保传动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长寿命。此外,激光表面处理技术能够增强部件的耐磨性、耐腐蚀性,进一步提升传动系统的耐用度。自动化集成技术与信息物理系统的结合,为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的制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工业4.0”框架下的智能工厂,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了从设计、生产到检测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和高精度装配设备,在CPS系统的调度下,能够完成从零部件的精准定位、快速装配到在线质量检测等一系列复杂任务,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制造精度。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与反馈,生产系统能够自动调整参数,优化工艺流程,预防潜在故障,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种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模式的推广,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的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定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高度集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配置,实现不同车型、不同规格传动系统的快速切换生产,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4]。另一方面,通过深度整合上下游供应链信息,实现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加工、总装直至售后服务的全链条协同优化,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产品上市周期,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3 电池系统

在新能源汽车的革命浪潮中,电池系统作为能量存储的核心,其性能与安全直接决定了车辆的续航里程和用户驾驶体验。机械制造技术在此领域的创新与应用,成为推动电池技术迭代升级和大规模生产的关键因素。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制造的复杂性,要求在电池单体制造、模组集成乃至整个电池包的装配过程中,实现前所未有的精度、效率和安全性,而这正是机械制造技术大显身手之处。

电池单体作为电池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其质量直接影响电池包的整体性能。机械制造技术在电池单体的制造中,通过使用高精度的切割设备和精密模具,确保电极材料的均匀涂布、极片的精确裁切以及电池外壳的精准成型,每一环节都需达到微米级的精度要求。此外,采用全自动化的卷绕、叠片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电池单体的一致性,这对于延长电池寿命、维持电池性能均衡至关重要。机械制造过程中还融入了在线检测技术,如X射线检测,能够在制造过程中即时发现缺陷,避免不良品流入后续工序,进一步保障了电池单体的质量。电池模组的集成是将多个电池单体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组合,形成具有更高电压或容量的电池包前的关键步骤。这一过程中,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同样不可或缺[5]。自动化装配线和高精度机器人技术的引入,不仅实现了电池单体的快速、精准排列与固定,还确保了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和高效热管理系统的安装,如冷却板的精确安装,这对于维持电池模组在高功率输出下的温度稳定至关重要。机械制造技术还促进了电池模组封装技术的发展,如使用激光焊接进行密封,既保证了封装的气密性和防尘防水等级,又避免了传统焊接工艺可能引起的热损伤,提升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与耐用性。在电池包的最后组装阶段,机械制造技术同样发挥着核心作用。大型自动化生产线能够对电池模组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安装,同时集成电池管理系统(BMS)和其他电子部件,确保整个电池包的电气连接正确无误。先进的物流系统和自动化仓储解决方案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电池包组装的效率和灵活性,适应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3 机械制造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制造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3.1 发展智能化制造技术和装备

通过物联网技术,生产线上的每个环节都能成为数据的来源,这些数据经由大数据平台的整合与分析,转化为优化生产、提升效率的宝贵信息。比如,电动机的生产线上,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振动等关键参数,借助AI算法处理这些数据,系统能够预测电机的潜在故障点,安排预防性维护,避免突发故障造成的生产中断,确保生产流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种预见性维护策略,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可用性和效率,还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和因故障导致的生产损失。机器学习技术的融入,使得制造系统能够从过往的生产经验中学习,不断优化加工参数,减少浪费,提升产品一致性。智能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机协作新时代的到来。在精密组装和高风险作业环节,这些机器人能够承担重复性高、精确度要求严苛的工作,与人类工人形成互补,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作业安全性。比如,在电机绕组的精细操作中,机器人可以确保每个动作的精准无误,减少人为错误,保证电机性能的稳定和高效。

3.2 发展弹性化、服务化制造模式

制造企业不仅要生产高质量的驱动系统,还要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迅速调整生产线,实现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模式。这种弹性化的生产能力,依靠高度模块化的生产线和灵活的生产计划系统实现,它赋予了企业按需定制、快速交付的能力,有效缩短了产品从设计到市场的周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服务化制造模式则更深层次地改变了企业与客户的关系。通过建立完善的远程监测和诊断系统,制造商能够实时获取产品运行数据,进行健康状态评估,一旦发现异常,即可启动快速响应机制,提供远程技术支持或派遣专业团队进行现场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停机时间,保障用户利益。智能化预防性维护技术的引入,使得企业能够基于数据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主动安排维护计划,避免突发故障,这种前瞻性的服务策略,无疑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同时也为企业树立了高效、专业的品牌形象[6]。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与优化研究,是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交通愿景的重要途径。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融合,如引入更先进的加工工艺、深化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强化材料科学的交叉研究,可以有效提升驱动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制造效率。同时,注重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从设计、制造到回收的绿色化、智能化,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工艺参数对7N01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微观组织和性能影响研究,编号:GJJ2203018。

参考文献:

[1]叶康.人工智能在汽车配件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24(12):114-116.

[2]刘佳,贾德顺,王钰.数控技术在自动化汽车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策略[J].内燃机与配件,2024(11):91-93.

[3]李传琦.汽车制造中的机械自动化技术[J].内燃机与配件,2024(10):98-100.

[4]刘宝兴.基于自动化技术的汽车机械制造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4(10):104-106.

[5]刘治强.先进机械技术在汽车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与优化[J].汽车维修技师,2024(10):115.

[6]傅宝根.基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汽车节能减排策略研究[J].汽车维修技师,2024(10):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