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汽车工业机器人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2024-10-08李学良李伟伟

时代汽车 2024年17期

摘 要:科技领域的繁荣发展,推动了我国各行业领域内的现代化发展建设,对于新型的制造产业来说,传统制造模式中的短板得以被弥补,将机械技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促使生产制造业取得明显进步。汽车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运作中的投入使用,实现了对传统制造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其提升生产效益,降低人力成本的效果更为显著。制造行业中,汽车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融合应用,使得我国工业领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鉴于此,文章就简要概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概念及应用价值,分析其应用现状,并进一步探究具体的应用举措,以期望通过全面的分析,对相关企业及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汽车 工业机器人 机电一体化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与智能制造的蓬勃兴起,汽车制造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汽车工业机器人其性能与智能化水平直接关系到汽车生产的效率与质量。而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连接机械、电子、控制及信息技术的桥梁,为汽车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全面展现了现代工业生产模式的先进性与高效性。着眼未来,汽车工业机器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其潜力与价值亟待进一步挖掘与释放。因此,加强该领域的研究与探索,推动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促进其在汽车制造及其他领域的广泛应用,发挥新技术的最大能效,为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1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价值概述

1.1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特点

1.1.1 机电一体化技术理论概念

机械和电子设备的结合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这种结合方式被称之为机电一体化技术。该技术从系统工程的视角出发,将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等多种群体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旨在实现整个机械系统的最佳化。其应用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并扩展了机械系统的应用范围。在实践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汽车生产线等现代化自动生产设备中。这些设备在电子技术的控制下,能够协调各机械部件完成复杂的指令和功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朝着高精度、高效率、高性能、智能化的方向迈进。同时,其系统结构也逐渐向系统化、复合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生产需求。

1.1.2 机电一体化技术特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满足人们智能化与自动化的需求,提升传统机械系统的效率,实现对机械性能的优化和提高。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综合性:该技术集成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实现了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综合优势。②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通过内置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元件,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自动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并具备一定的智能决策能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③性能优越:结合各领域的先进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等特点,能够满足各种复杂工况下的使用需求。④灵活性与适应性:模块化设计使得机电一体化系统易于调整和优化,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生产环境和工艺要求,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其多学科交叉、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性能优越以及灵活适应等特点,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价值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在于其能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并有力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将机械设备与电子控制系统相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运行,减少人工干预,显著提高生产速度和准确性。这种高效的生产方式不仅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还缩短了生产周期,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机电一体化设备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控制能力,能够确保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精度和质量。此外,通过优化设备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对设备的精确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将有更多行业和企业受益于这一技术,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生产方式。

2 汽车工业机器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要求

涉及多个方面,这些要求旨在确保机器人能够高效、稳定、精确地执行各种生产任务。以下是对这些应用要求的详细归纳:

2.1 机械臂末端负载要求与精度要求

在汽车工业机器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对机械臂的末端负载要求与精度要求均提出了极高的标准。其一,机械臂末端负载要求。机械臂的末端负载能力是指其能够安全、稳定地承载并操作的最大重量。这一要求直接关联到工业机器人在实际生产中的作业能力和应用范围。汽车工业机器人需要承载大量的汽车零部件,包括车身钣金件、发动机组件、传动系统等,这些部件往往重量大、形状复杂,因此对机械臂的末端负载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通常,汽车工业机器人需要能够承受几千克到几百千克不等的负载,以确保在各种工况下都能稳定、可靠地完成作业任务。其二,机械臂精度要求。精度是衡量工业机器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对零部件的装配精度和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因此机械臂的精度要求也相应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集成高精度的传感器、控制器和算法,实现了对机械臂运动的精确控制。汽车工业机器人机械臂的精度通常要求在毫米级甚至更高,以确保在装配、焊接、喷涂等作业过程中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各项任务。这种高精度要求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降低了废品率和返工率,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总之,对机械臂的末端负载要求和精度极高的标准要求,不仅是对汽车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性能的运作保障,也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2.2 对机器人的装配精度具有高要求

装配环节在汽车工业机器人制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质量直接关乎机器人末端的精度表现。若装配过程中存在疏漏或不当,将显著影响机器人的整体性能,特别是其末端执行精度。因此,在设计汽车工业机器人装配方案时,必须全面审视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在未来机器人使用过程中显露出来,尤其是传动链的偏差问题,会极大地阻碍动力传递的准确性,影响转轴运动的效率与流畅性。这不仅会导致机器人难以按照既定目标精准作业,还可能使整个生产流程受阻,工厂的正常工业加工活动无法顺利进行,最终产出的产品质量也难以达到既定的规范标准。

2.3 对设备零件的精度具有高要求

在汽车工业机器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对设备零件的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一要求主要源于机器人作业的高精度需求和复杂的工作环境。具体来说,高精度的设备零件能够确保机器人在执行诸如焊接、装配等精密任务时,达到极高的作业精度和稳定性。首先,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必须严格控制,以确保机器人各部件之间的精确配合和无缝衔接。任何微小的尺寸偏差都可能导致机器人运动不平稳或作业精度下降。其次,零部件的几何形状精度同样重要。汽车工业机器人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形状和曲面,因此零部件的几何形状必须精确无误,以确保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能够准确识别和定位。此外,零部件的表面质量也是影响机器人作业精度的重要因素。表面粗糙度、平整度等参数都需要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对机器人作业产生不利影响。

2.4 对传动部位的精度具有高要求

相较于其他众多行业,工业领域率先将机器人技术融入生产加工流程,尤其在汽车工业中,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规模庞大且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众多工业机器人类型中,直线运动与六轴旋转汽车工业机器人因其实用性与高效性,成为工业领域的宠儿。直线机器人以其直线运动机制著称,常与上下料机械等设备协同作业,简化生产流程。而六轴机器人,凭借六个转轴提供的灵活性与旋转能力,成为旋转型机器人的典范。在汽车工业机器人的核心运作过程中,动力传递其精度直接影响到机器人末端的作业精准度,这在于从内部驱动电机到末端执行器的动力传递链上,任何一个传递部件的精度偏差都会累积并最终影响末端精度。鉴于工业生产对机器人精度的高标准要求,任何可能影响其作业精度的因素都不容忽视。遗憾的是,我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显滞后,多数高端汽车工业机器人及其关键部件如减速器仍依赖进口。例如,广泛应用于我国的行星齿轮减速器主要来自日本,这凸显了我国在自主研发高端减速器技术上的不足。此外,当前工业领域广泛采用的串联机器人虽有其优势,但其前端运动易产生偏差,且这种偏差会沿着传动链逐渐放大,进一步影响传动部位的精度,这也是当前技术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汽车工业机器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举措

3.1 智能制造环节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深度融合了机械、电子、控制及信息技术,为机器人注入了更高的智能化灵魂,使其成为智能制造的得力助手。汽车工业机器人不仅能精准接收并执行信息系统下达的操作指令,还能在技术人员预设的程序引导下,高效完成从高精度焊接、精细涂装到复杂组装及严格检测等一系列生产任务,显著提升了工业生产的整体效率与产品质量。研发过程中,跨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如机械制造、信息技术与电子科技,推动了机器人应用功能的飞跃式升级与系统架构的持续优化。例如,技术人员以人类手臂为灵感,打造出高度仿生的机械臂,其灵活性与操作精度直逼人类极限。通过不断优化配套传感器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进一步增强了机械臂的感知能力,使其能在复杂生产环境中自如应对,实现自主导航、智能识别及与人工或其他机器的高效协同作业。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线上产品标识与装配的精确度,还确保了生产流程的精准无误与高效顺畅,引领汽车制造业向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未来迈进。

3.2 作业环境管理期间应用

汽车工业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的内部构造精度极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为确保其稳定、安全运行,产业界需高度重视作业环境的精细化管理。具体而言,应运用先进的机械电子技术来精准调控作业环境的温度与湿度,以营造最适宜机器人运行的外部条件。在实际操控过程中,技术人员需保持高度警觉,密切监测机器人的运行状态,并据此灵活调整环境参数,以激发并维持机器人的最佳性能表现。值得注意的是,环境控制若稍有疏忽,如温度、湿度调节不当,可能导致生产延误等不利后果。为避免此类问题,经营者应在确保环境处于适宜温度与湿度的前提下,合理配备汽车与机器人辅助运行设备,以确保生产作业的连续性与高效性。如现代车床与机器人的协同作业为例这一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在优化作业环境、强化技术协同的基础上,汽车工业机器人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加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益。

3.3 运动轨迹设计时的应用

在运动轨迹设计时,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它助力精确规划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路径,包括直线、圆弧等基本轨迹,以及基于优化算法的最优轨迹规划。工厂针对汽车产业机器人的运行轨道设计,严格依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规划,因技术复杂度高,常交由计算机处理。技术人员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详细记录并输入机器人的位置信息与移动方向,进而精确计算旋转轴的运行参数。制造商则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将精确的数据信息实时传递给各驱动马达,为机器人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持,确保其能够沿着预设的轨道精准运行。整个设计过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满足了企业多样化的生产需求,展现了计算机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与精度方面的关键作用。此外,机电一体化技术还支持动态避障与多机器人协作等复杂场景下的轨迹规划,为汽车工业自动化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3.4 核心元件检测中的应用

在汽车工业机器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举措在核心元件检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核心元件如减速器、电机等,其稳定性和精度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整体性能。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这些核心元件的精准检测。具体来说,该技术能够检测减速器的振动频率和电机的运动位置,确保它们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便于维护人员迅速定位并解决问题。此外,机电一体化技术还支持对核心元件的预防性维护,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潜在故障,从而避免生产中断,提升汽车工业机器人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4 结束语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日渐繁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汽车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汽车工业领域相关从业者在生产过程中,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汽车工业机器人中,标志着我国制造业已经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依旧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为了持续引领行业前行,技术人员需要不遗余力地发挥创新思维,加强对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的开发,致力于研发更加先进、高效的汽车工业机器人,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价值,为我国工业领域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开创智能制造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李仁永.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状况与展望综述[J].电子技术,2024,53(01):232-233.

[2]梁华.工业机器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模具制造,2023,23(09):205-207+210.

[3]陈烨强.工业机器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09):33-34.

[4]钱菊.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21(08):201-202.

[5]卢永霞,杨辉静,罗肖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1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