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运集装箱重量验证(VGM)智能监控系统应用研究

2024-10-08刘小燕马云洁李圆杏

航海 2024年5期

摘 要:因集装箱重量不准导致船舶发生稳性危机甚至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船员和公司生命财产安全受损案例也屡见不鲜,对此,本文从集装箱的重量验证实况和VGM智能监控系统应用情况着手,总结出相关方安全意识不到位、VGM数据偏差难消除和VGM智能监控系统推广力度不足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宣管同步提高安全意识、完善功能做好全面推广以及智慧赋能融入统一平台的建议,助力做好集装箱重量验证工作。

关键词:VGM;智能监控系统;集装箱重量验证

0 引言

众所周知,因集装箱在海洋运输中独有的装卸效率高、航线较灵活等特点成为了海上运输的主要方式。而在集装箱船运输事故中,原因又主要集中在集装箱超载、集装箱重量不准确等情况。为减少或消除此类事故,国际海事组织经过多次会议后制定了相关修正案和决议,明确了托运人应承担集装箱重量验证责任,并明晰了2种验证方法。交通运输部对此发布了《关于执行<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VI/2条2015年修正案的通知》,提出集装箱在交付运输前应当对其重量进行验证,并在后续颁布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监督规则>的决定》,有力保障了集装箱重量验证的有效实施。

然而,货物托运人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因没有称重器具使用累加计算法进行集装箱重量的估算,与真实称重的重量有一定差距,甚至有些相关人员在安全意识薄弱下,会对货物进行大致估算,与实际情况差距很大,不能准确评估和把控集装箱对船体造成的的压力,给集装箱运输安全埋下了隐患。对此,海运集装箱重量验证(VGM)智能监控系统应运而生,在大数据和实况整合下助

力海运集装箱重量验证迈出了坚实一步。

1 VGM智能监控系统应用分析

自2022年8月15日洋山港海事执法人员利用VGM智能监控系统对到港国际出口货物集装箱全面筛查并实施首次处罚以来,截止到2024年1月共利用VGM智能监控系统进行海运集装箱重量验证监管,立案查处“提供的验证重量与实际重量的误差超过百分之五且超过一吨”这一违法行为129起,相比之前“事倍功半”费力费事的操作,有力打击了海运集装箱重量验证不合规行为。

1.1 VGM智能监控系统

海运集装箱重量验证(VGM)智能监控系统动能架构简单清晰,如图1所示,即货物托运方及其代理人、承运方及码头通过EDI平台上报和获得VGM数据,做好称重是否超重的准备工作,便于提前做好船舶配载和稳性规划。

使用此系统时首先需要登录并通过提示信息对筛选出来的疑似集装箱进行细致筛查确定疑似集装箱。随后通过系统向码头发送称重指令进行现场称重,通过整体称重法确定疑似集装箱的实际总重,再与申报重量进行对比,发现实际与该托运人提交给船公司的重量误差率超过5%且超过一吨后,确认违规。此后,向码头发送“不予装船”通知,同时通过系统向承运人发送邮件通知其“不予装船”,承运人将根据收到的邮件通知托运人与执法人员进行联系。最后,进入行政调查及处罚程序,集装箱进行重报装船。

1.2 VGM智能监控系统应用实况

对于VGM智能监控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可以通过下面这几幅图清楚表示,笔者随即抽选了25个查实的集装箱进行统计绘图,图2中黄色线代表系统通过运抵报告数据(运抵报告是指进出境货物、物品运抵海关监管场所时,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向海关提交的反映货物、物品实际到货情况的记录)和基础数据计算的集装箱总重与申报VGM的差值,紫色线代表集装箱过磅的总重与申报VGM的差值,而橘色线是通过现场称重核查的实际总重与申报VGM的差值。图3是运抵报告总重差值百分比、磅重差值百分比和实际差值百分比的对比情况。

通过图2、图3的对比可以发现,根据运抵报告计算的总重差值或差值百分比与实际总重差值和差值百分比高度吻合。为便于更清晰的观察,笔者又将上面几幅图的混合数据拆分开来,分析了运抵报告数据和实际数据线性相关性、磅重数据和实际数据的

相关性,结果同样显示运抵报告数据的差值和差值百分比与实际差值、差值百分比的曲线极度相似。即如果系统提示集装箱运抵报告数据超标,现场核查后准确率也是相符的,这也与实际操作中选择运抵报告数据超标的箱子进行现场核查针对性很强的原因。

随后,为了验证磅重差值与实际数据的相关性,笔者重新选择了32只疑似(其中31只显示磅重超标)集装箱进行现场称重核查,发现实际超标率仅25.81%,而根据COSTRP数据实施现场核查的查实率达到96.88%,也就是在32个集装箱中有31个被查实超标。其中唯一的一个未超标集装箱,其COSTRP差值百分比在5%以内,但是超过1吨(1.3t左右),实际称重结果是符合要求的,如图4和图5所示。综上分析,当COSTRP差值超过1吨,且差值百分比大于5%时,查实率是非常接近100%的。即结合系统的提示,执法人员根据系统数据规律不仅能够节省筛选操作时间,也同步提高了执法效率。


2 称重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依据COSTRP筛选疑似箱称重效果明显,但在集装箱称重的总体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推动解决:

2.1相关方安全意识不到位

一方面是托运方安全意识不强,责任意识履约意识不到位,忽视安全隐患。将出运集装箱的重量情况了解清楚并如实告知承运人或代理人是托运方应当履行的责任,在查实案例中笔者发现为了追赶船期或不熟悉相关概念和操作导致重量报错是常见原因,甚至有些货主/ 吨差距不多,但谁知“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仅仅是稻草的重量,在船舶配载时直接影响了船舶的稳性;另一方面,公约中对于承运方有VGM重量审核的要求,但船长大多流于形式并未认真确认,困于现实情况也难以准确确认,没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而是放任其继续存在。

2.2 VGM数据偏差难消除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国际国内公约法规的推进,托运人或其代理人在集装箱出运前一定会向承运人或其代理人提交VGM数据,但因无准确的称重器具,大多还是采用累加法进行计算,尤其是对于拼箱货物,累加的过程中货物种类越多结果偏差可能越大,还可能出现未计算包装、货物更新后却按照原来重量计算等,而承运人进行船舶稳性计算时对于提交的重量是否与实际一致是没有渠道进行进一步核实的,只能依据被提交的数据计算,这也是许多因船舶稳性而突发事故的主要原因。此外,尽管允许通过第三方称重机构进行称重,集装箱进港前在码头卡口也进行了称重,但实际情况下第三方机构缺失较严重、托运人也不想增加额外成本,集装箱在卡口的称重数据没有进一步运用起来(仅用来判断码头吊机是否符合安全作业要求),也给承运人带来了额外的风险。

2.3 VGM智能监控系统推广力度不足

目前,考虑到码头运营效率和执法人员精力时间,执法人员面对码头来往集装箱并不能一一称重确认实际情况,只能将准确性寄托在智能系统上,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辅助执法人员提高查实率,降低安全风险。自2020年9月29日VGM智能监控系统在洋山港盛东码头成功运行起,经过3年多的运行评估,该系统在减少事故控制险情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始终在上海港制定码头实操运行,并未能更进一步做好应用推广,没能走出去收集更多数据、创造更多的价值,落后于智能航运的发展需要和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该系统是基于上海港实际情况由海事管理机构与上港集团合作研发的,在全国范围的使用效果并不明朗,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做好更新迭代,进一步完善功能提高适应性。

3对策建议

据交通运输部港口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如表1所示),随着航运业在国内外的快速发展,集装箱船舶及港口发展状况稳中向好态势愈加清晰,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也在疫情过后走上了常态化发展道路,我们在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规划下必须有所作为,助力集装箱船舶和码头走上更便捷更智慧的快速路。

此时,“智能航运发展平台”的建设给出了解决思路,通过物联网、AI辅助、智慧互联等新技术搭建的智慧平台可以为智能航运发展提供充实保障,也将为航运业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蓝图开启新篇章。笔者以为,海运集装箱重量验证(VGM)智能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需要我们跳出日常管理模式用系统分析取代人工核对数据,逐步完善系统功能提高使用效率和覆盖率,为集装箱水路运输发展贡献力量。笔者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宣管同步,提高安全意识

VGM称重已经施行多年,在日复一日的数据上报和核查中,托运人、承运人及海事监管的警惕心有所下降,而以往的宣传渠道集中在微信推送、新闻媒体、抖音视频上,宣传方式也集中于法规宣传、案例讲解等,新鲜感和影响力逐步削弱。对此,笔者建议拓宽宣传渠道围绕着提高安全意识的目标增加更有参与感的宣传方式,如整理相关案例总结后与码头管理公司、航运公司共同学习研讨,进行座谈分享,让法规案例进公司、进人心,对于法规公约施行过程中的难点集中突破;此外,也可以联系有过事故险情的航运公司相关责任人采访交流,做成视频学习材料,警示后人;还可以鼓励相关单位个人自行制作安全短视频,合力举办短视频比赛,通过比赛将安全管理意识进入心底。

与此同时,在监管管理方面也得继续提高警惕:一方面需要管理公司和航运公司细化内部培训资料,将知识点梳理到位传达给每个相关人员,确保其知晓验证计算方式,能够如实上报数据,做好监督核算,将安全隐患在源头消除。另一方面,就笔者收集数据分析,尽管VGM智能监控系统已运行三年多纠正查处了上百起违法行为,但称重不符情况仍然顽强存在着,建议海事管理机构将VGM重量验证纳入日常监管中,制定定期检查计划并严格执行,提高核查力度和频次,做好数据偏差汇总、黑名单统计及座谈提醒等一系列工作。

3.2 完善功能,做好全面推广

此VGM智能监控系统在应用方面明显存在推广力度不足的问题,此外码头数据不共享、应用不统一、信息不互通的问题也为系统的推广应用遗留了重重关卡。对此,笔者认为首先应做好系统功能完善,在目前各类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智能统计比较和优先级排序功能,能够辅助执法人员一目了然判断VGM检查情况,帮助现场执法人员梳理检查的优先级,从紧急到一般顺次进行任务安排,节省人工筛选的时间,一步步试验改进最终做到全程智能监管。其次,需要在多个码头推动VGM智能监控系统的试运行,随着集装箱吞吐量的持续突破,2023年全国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383万标箱,吞吐量的突破带来了巨量的集装箱重量验证工作,仅仅在某个码头或某港口运行VGM智能监控系统实属大材小用,需要进一步复制推广到上海港甚至全国,作为集装箱重量验证管理的新工具去助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大目标。

3.3 智慧赋能,融入统一平台

VGM智能监控系统的碎片化局部化发展必不可取,早在2019年七部门联合发布的《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里就前瞻性指出了阶段化的未来三十年远景蓝图,以期突破技术和理念打造智能航运的未来。随后,交通运输部也继续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电子单证及业务在线办理、危险品全链条监管、全程物流可视化”等等具体目标。

集装箱吞吐量的稳定发展趋势就在眼前,我们需要乘风而起紧抓机遇将VGM智能监控系统打造得更加智能安全:逐步树立起行业内的规范模板,在保护好数据安全的基础上串联码头管理、航运公司管理和海事管理做好数据和沟通的常态化互融互享机制,将整体功能融入统一平台,如一网通管或集运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收集物流的动态信息做好大数据管理应用。

4未来展望

数据信息交互的瓶颈一旦突破,带来的是集装箱全流程生态圈的服务革新,一网通办、一体协同将助力航运中心建设迈出坚实一步。2023年8月,上海港全域内实现了出口海运集装箱的重量验证智能监管工作,数字化应用大大提高了违规情况的查实效率,与此同时上海港正在打造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集运MaaS),可以预料到数字化智能化的集成平台就在眼前,将VGM智能监控系统加入统一平台更好的服务集装箱生态圈各方是趋势也是必然。未来已来。

[1]第一财经. 智能航运未来如何发展,业界专家这样说[EB/OL]. 2020-12-11[2021-08-29]. https://www.sohu.com/a/437658322_114986.

[2]蔡丽娜,袁冠华.论我国实施载货集装箱总重量验证(VGM)新规的对策[J].中国海事,2016(11):39-42. DOI:10.16831/j.cnki.issn1673-2278.2016.11.017.

作者简介:

刘小燕,一级主办,liuxiaoyan@shmsa.gov.cn;

马云洁,一级行政执法员,mayunjie@shmsa.gov.cn;

李圆杏,四级主办,liyuanxing@shms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