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陶瓷美学特征

2024-10-06胡怡喻宏

江苏陶瓷 2024年4期

摘要中国的陶瓷艺术有特殊的形制和丰富多彩的装饰发展历程,其所蕴涵的中国人文内容、文化内涵在生活化与艺术性融合的基础上使艺术内涵和美学精神得到充实与发展。本文旨在对中国陶瓷美学的起源及其存在形态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体现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陶瓷中的美学精神,展现中国陶瓷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陶瓷艺术;美学特征;美学思想;文化内涵

基金项目: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当代中国生活陶瓷器皿文化建构与设计研究”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BG138。

0引言

美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陶瓷艺术的产生激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它作为一种集实用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特殊艺术形式,以独有的方式提供了人类历史发展和审美发展过程的重要信息,同时中国陶瓷文化和中华文明艺术的传播也有着重要和广泛的联系,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借助陶瓷艺术而被世人熟识,而独具特色的中国艺术和中国美学在开始的时候以陶瓷为媒介,向世人介绍着中国的艺术观念和美学思想。

1中国陶瓷的美学起源

从人们首次理解并且掌握如何利用火和工具之后,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处理方式已经从最初的仅仅改变其外在形态进一步扩展到了利用火来改变泥土的特性,此时陶器制作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们从以狩猎和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而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提出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要求陶器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合乎于实用,而是体现出对美的要求,这时彩陶的出现使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得到了进一步满足。

在新石器时期,人类此时还处于席地而坐的较为原始的阶段,人们是把器具直接放在地上使用的,这使得他们看到的往往是这些器物俯视状态下的样貌,因此在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中,彩陶的彩绘纹样有的会被施加在器物的内部,有的会被绘制在器物外表面的上半部分。彩陶的纹饰是从抽象发展到具象的,发展出抽象的这一过程促进了美感形式的产生,而其中所包含的重要的观念性内容预示着文化发展的动向,不仅仅是陶器,原始瓷器的产生更意味着人们有关美的意识萌芽开始迸发,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促使艺术观念发生变化,人们开始进行有关审美实践的目的性活动,在这样一种非艺术的活动中人们意识到了审美意识的存在。

2中国陶瓷美学的存在形态

(1)中国陶瓷造型的美学意韵

陶瓷美就是指在其创作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相统一的基础上陶瓷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美学意蕴和精神。陶瓷的实用功能性和超越实用的精神性的美感首先体现在陶瓷的造型上,精美的造型是中国陶瓷艺术美的重要组成,中国陶瓷的造型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特征,其中蕴含的美学精神也同样反映在我国陶瓷的造型艺术当中,无论是线条、体态的圆润饱满或是清丽修长,风格的端庄或是别致、富丽、淳朴都是在其时代背景下形成的。

陶瓷造型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形状的绘制和制作,还包含着很多元素,例如不同材料的运用、工艺和技法的使用、实用功能的体现、艺术效果的展示和不同人对于审美的不同追求。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包括对审美享受和人文精神的追求,将实用和审美统一起来,在同一个器型上表现出来可以使人们对于审美享受方面的需求被满足,同时实用功能也可以被保证。

(2)中国陶瓷的生活化和艺术化

陶瓷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器具,它的特性主要是被日常生活中我们的需要确定的,而中国人民对于充满趣味性的生活方式和对于更具艺术性的生活向往使得陶瓷变成了实现这种趣味性和艺术化的重要器物,所以人们对陶瓷的向往和追求也蕴藏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文化意蕴和人们的美学观念。陶瓷一直是中国美学观念中较为典型的例证,它同时兼具着实用与美观。从古至今,中国陶瓷一直注重将中国美学和中国人文运用在其上,保持着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中国美学特征,它不仅将各种具有民族意蕴的符号性元素运用其中,还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和禅学内容,不断丰富着中国陶瓷艺术。

3中国陶瓷美学的体现

(1)中国陶瓷美学体现空旷的意境美

美学作为研究美的学科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意境作为美学形式的基本要素之一,在人类审美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意境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用心去观照外界对象,在把握和领会了对象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领域里面超越外在的形象,从而创造出新的意蕴和境界。意境虽然以对象形态为外在形象和依据,但又超越了对象形态,达到主体内部和外部对象形态的和谐统一。从人类审美活动的视角出发,意境是超脱于具体的、有限的物体、事物和场景等因素,直接进入到无尽的空间里面,并由此对整个生命、自然获得的某种哲理性的体验和感受,这种意境也同样体现在中国陶瓷艺术中,通过对古代传统陶瓷的形制和材料使用的分析,探索其形而上的造物思想和观念,例如“器”与“道”的关系、“有”与“无”的关系等。

(2)中国陶瓷美学体现意味的人性美

随着时代的美学精神改变,中国陶瓷所表现的造型和装饰也随之改变,其内在的实用性却始终是它的本质,而这种实用性又带有人的精神,器物用具除了满足日常的使用之外,还符合人本身的情感和本性,因此它的审美取向也是具有人性美的。

在中国传统儒家“礼”文化的影响下,中国陶瓷在造型和装饰的设计上显得端庄、雅致,而富有禅意美的宋瓷也在精妙绝伦的造型中透漏出了生活的气息,充满现实生活的生命感。除了造型,装饰也同样反映了中国陶瓷中的人性美,在明代民窑青花的装饰汲取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将写意的绘画方式与青花相结合,这两者的结合一方面使得青花写意成为明代民窑青花的代表作,另一方面也使中国传统绘画中所蕴含的文人精神通过青花这个载体进一步地发展和延续。

(3)中国陶瓷美学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陶瓷美学体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儒家思想自秦汉以来一直属于主流文化,特别是在汉代,在汉代人文观和艺术中“礼乐”文化十分重要,各种具有象征意味的图案和纹样也在装饰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在陶瓷艺术中,为建筑所用的瓦当、画像砖中以及作为陪葬所用的明器的彩绘陶中都充斥着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云气纹、兽纹和羽化升仙的装饰等内容,人们将其作为艺术内容和审美对象,用以维护统治。

中国陶瓷美学体现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东汉末年国家分裂,战争连绵不断,朝代更替频繁,人们痛苦不堪,这使人们将眼前的痛苦寄托在未来的幸福之上,因此促进了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发展,这对后来中国的哲学、绘画、诗歌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道家所提倡的“至虚至静”的状态,即排除一切意念,使人进入无意识状态,将忘情达到极致。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后,从汉代到宋代瓷器的品种都是以青瓷为主,青色和绿色是冷色,也是宁静之色,这种色泽纯净又如玉一般温润莹透的青瓷刚好符合这种审美的需要,因此呈色安宁的青瓷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的首选。

4总结

中国陶瓷作为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器物,既包含着中国人民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也包含着人们对于美的一贯追求,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着自古以来各个时期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这些美学思想使中国陶瓷展现出了超越实用的美学精神,因此在之后的陶瓷设计中我们也应当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陶瓷的美学思想和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郑桓然.钧瓷艺术与篆刻艺术的完美结合——传世钧玺的创作[J].佛山陶瓷,2019,29(11):53-55.

[2]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