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不欲,勿施于己
2024-10-06
无论在世俗还是在宗教的道德准则中,总会存在一个黄金法则,尽管说法不尽相同: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强加于他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黄金法则总是提醒我们考虑和关心他人,可是我们自己由谁关心呢?这个黄金法则假设人们理所当然地爱自己,因为自我本身就是爱别人的标准,我们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他人。但圣人通常忽视了这个事实:并不是所有人都爱自己。或者说,当我们成长到足够年龄,有力量将“挖掘缺点”这个致命的利剑转向自身时,我们便开始不爱自己了。
“没有人能活得完美,我们大多数人也不期望别人能做到完美;但是我们常常这样要求自己。”为什么有双重标准?为什么对他人如此大方,对自己却这么吝啬?所以,我建议再增加一条新的法则,我们可以称它为道德标准中的“铂金法则”:他人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强加于自己,即“人所不欲,勿施于己”。
看一看我们在对待他人时所采取的态度和标准,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对待自己时那些非理性、毁灭性的思维和态度。你会因为你的伴侣演讲得“不够完美”而去责怪她吗?如果你最好的朋友一次考试没考好,那么你会因此贬低他的人生价值吗?如果你的女儿或父亲在某项比赛中没有得到冠军,那么这个不完美的成绩会影响你对他们的爱吗?应该不会。可是,当我们没能达到自我期望时,我们往往会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甚至把自己视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心理学家马克丹·利里和他的同事们证明,在经历困难时,对自己的同情心其实要比自尊心更加重要。
自我同情包括理解自己、善待自己,对于痛苦情绪敏锐地接受,并认识到每个困难经历都是人生中正常的一部分。在我们考试没考好时,在工作中犯错误时,原谅自己。
爱他人的前提是爱自己,正如哲学家安·兰德所说:“在学会说‘我爱你’时,人们必须先学会说‘我’。”
(摘自《幸福超越完美》 泰勒·本一沙哈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