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下服务文旅产业的资产评估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4-10-03石福刚
【摘要】从甘肃X高校资产评估专业建设的背景开始,讨论了能力本位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历程,以此为基础,阐述了该校资产评估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目标,以能力本位作为实现途径,并将专业定位确定为立足甘肃、服务文旅、强化应用和重视创新的探索过程,进而对该校形成能力本位服务文旅的资产评估专业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的实践过程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服务文旅;应用型本科;资产评估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F230-4;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009(2024)05-0093-1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Asset Appraisal Major Construction for Serving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y under Capability Based Approach
——Based on Construction of Asset Appraisal Major at X University in Gansu
SHI Fu-g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Lanzhou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sset appraisal major in X University in Gansu Provi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it expounds that the asset appraisal major of this university aims at serv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akes competency-based approach as its realization. The paper defines the professional service industry and professional positioning as the exploration process of basing on Gansu Province, serving cultural tourism, strengthening application and emphasizing innovation, and then explains the practical process of forming the competency-based asset evaluation major of the school from three aspects: personnel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serving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y;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nstruction of asset appraisal major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资产交易数量、交易规模不断增长,交易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品牌、商标、数字资产等无形资产的交易逐渐增加,由单项资产组合形成的整体性资产的交易比重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在没有第三方评估参与的情况下,交[CM(21]易双方对资产价格评估的难度大大增强,双方对[CM)][LL]对方出价的认可度也存在偏差,使得交易很难发生,于是也就催生了市场对资产评估行业的依赖,交易双方都期望通过委托专业的评估机构对拟交易的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后,再进行相应的交易决策。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逐步完善,市场对资产评估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显得愈发重要。
一、甘肃X高校资产评估专业建设的背景
(一)资产评估专业逐步兴起
资产评估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建立较晚,2004年,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向教育部申报资产评估本科试点专业获批,同年,厦门大学则获批设立了研究生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1~2]。标志着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提上了日程。因此,资产评估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但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资产评估专业也正在快速地发展,社会经济规模越大,资产交易量也就越多,则对资产评估行业的依赖就越大,这意味着资产评估行业具有光明的前景。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掌上高考网数据,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是资产评估专业人才需求最多的城市,约有27.1%的资产评估专业毕业生在上海找到了适合的岗位。北京市则紧随其后,解决了19.7%的资产评估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两市合计为全国资产评估专业46.8%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可见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对资产评估专业的需求越是旺盛。事实上,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一个方面因为交易的资产数量越多引起对资产评估人才的需求越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交易形式发生变化,交易过程中金融中介的参与,如担保、抵押、信托等使得交易模式发生变化引起了对资产评估的需求。
(二)能力本位教育在国内开始盛行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思潮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股世界范围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潮[3]。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要求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4]。其思想最初来源于美国二战后对退役人员的转业训练,60年代被用于美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后传到加拿大,80年代又逐渐推广到了欧亚及澳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90年代初能力本位职教思潮登陆中国[5~9]。
如图2所示,截至2023年底,在中国知网以“能力本位”或“CBE”作为主题关键词搜索总共可以检索到2919篇文献,各年该主题的相关研究文献篇数显著地表明了能力本位思想在我国的发展,从知网统计的研究学科分布可以看出,将能力本位应用于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文献共1304篇,在所有能力本位相关研究中最多,有531篇文献研究高等教育体系中应用能力本位的问题,占据了能力本位相关研究的第二位,将能力本位与高等教育联系起来的相关研究自2010年突破两位数以来,一直维持了较高水平。可见,2010年以来,伴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兴起,能力本位教育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被广泛引入并受到了较高的重视和认同。
(三)文旅产业将逐步发展成为甘肃省的支柱性产业
甘肃因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地理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天然的地理区位劣势,再加上甘肃也是祖国内陆的生态屏障,不适宜发展重工业,近年来经济发展举步维艰。然而,甘肃却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首先,悠久的历史带给甘肃众多文化资源,有丝路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政治文化为代表,文物古迹有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古城遗址、历史文物等多种类型。其次,甘肃也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不仅有迷人的青山秀水、高山草原、大漠戈壁,更有雄浑的黄土高坡、丹霞奇观、冰川雪山。此外,甘肃拥有多个少数民族,这使得甘肃民族风情浓郁,独具魅力。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消费结构不断地变化,物质消费在总消费额中的比重下降,人们在精神层面产品方面的消费需求逐步增长,甘肃文旅产业也正在快速发展,如图3所示,2019年疫情来临之前,旅游业收入占甘肃省GDP的比重逐年上升,且呈指数型增长,到2019年已经达到了30.74%,可见,旅游业已经逐步成长为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如图3所示,将甘肃省旅游业收入占GDP的比重数据与全国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进行对比,我们会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旅游业在甘肃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方面,甘肃旅游业收入在GDP中的比重远远高于全国旅游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另一方面,从图3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的指数型曲线不难看出,2019年疫情发生之前,旅游业在甘肃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全国,越来越高的占比情况也充分反映了旅游业发展对甘肃经济的高度贡献。
(四)甘肃文旅资产交易量将逐步上升
近年来,伴随着甘肃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和旅游业提质增效、融合发展,以及“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美誉度日益扩大,甘肃省文旅产业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创作形成了丰富的文艺作品甚至文艺精品,众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挖掘开发,大量的文旅品牌逐步形成。这些文艺作品、文化遗产、文旅品牌、文旅企业共同构成了甘肃文旅资产,伴随着早期的粗放式快速发展,甘肃文旅产业必然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扩大投资规模、转变投资方向、再投资、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抵押信贷、企业间兼并收购等资产的交易数量会持续上涨,在这些交易过程中,需要资产评估介入为其服务,对被交易的文旅资产进行合理的评估从而推动交易的发生,进而助力甘肃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因此,可以说服务文旅产业的资产评估专业未来在甘肃大有可为。
二、甘肃X高校资产评估专业建设的探索
(一)专业建设目标的确定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以结构调整、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一种崭新的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举办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10~12]。甘肃X高校是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的普通应用型本科类院校,肩负着为甘肃省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义务与使命。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13~15]。显然,该高校资产评估专业建设要服从学校应用型本科建设目标,面向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甘肃经济发展,符合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水平资产评估、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目标实现途径的选择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对入学学员原有经验所获得的能力经考核后予以承认;强调严格的科学管理,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16]。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它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探索性、研究性和理论性;在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的结果上体现出高端性、多样性和创新性;在服务社会、应用研究的成效上体现出有效性、及时性和优势性,它要坚持“四个突出”,即突出基础、突出特色、突出应用、突出技术[15,17]。这“四个突出”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它围绕学生需求与培养、教师发展与服务,定“性”在行业,定“向”在应用,定“格”在特色[18]。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应用型本科教育和能力本位实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要突出受教育者的能力培养,而能力本位则是强调人才培养的过程、手段、方法等要以能力提高为目标,二者都强调能力提高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因此,甘肃X高校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高校,其资产评估专业理所应当把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把能力本位教育作为该专业目标实现的途径。
(三)专业服务产业与专业定位
资产评估工作涉及人们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数字化、虚拟化资产的出现并不断增长,资产的种类不断丰富,资产评估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因此,从事资产评估工作的专业化分工也正在逐步形成,以从事的行业不同进行的资产评估业务分工基本形成,如大家所熟悉的房地产价值评估、机械设备价值评估、金融资产价值评估等都属于资产评估行业专业化分工的结果。由于从事资产评估特别考验评估者对评估对象所处行业的熟悉程度,正如“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一样,一个行业以外的资产评估人员也很难理解行业内的某项资产的价值,所以,资产评估专业教育也需要选定行业作为培养的人才将来服务的行业来凸显该专业的特色。经过充分调研和多次修订,X高校将资产评估专业建设进行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定位。
1.立足甘肃,确定服务区域属性
X高校是甘肃省省属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是甘肃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学校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兰州。70余年来,学校扎根于甘肃,从广袤的甘肃大地上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因此,多年来学校也把服务于甘肃、回馈甘肃、为甘肃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作为学校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力量源泉。扎根甘肃,服务甘肃是学校一直以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资产评估专业则紧密围绕学校办学定位,把服务于甘肃区域资产交易活动中的价值估值作为服务于甘肃经济发展的阵地,把培养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资产评估应用型人才作为服务于甘肃经济发展的手段,把推动甘肃区域资产交易活动作为服务于甘肃经济发展的目标。
2.服务文旅,明确服务产业定位
甘肃省历史悠久,八千年的华夏文明在甘肃大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甘肃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地域特征。甘肃疆域狭长,东西跨度大,文化类型丰富多样。近年来,甘肃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甘肃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甘肃文旅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X高校自升本以来,聚焦文旅、传媒、艺术产业发展,服务甘肃文化大省旅游强省建设,推动专业交叉融合,重点建设文创艺术、旅游管理、新闻传媒三大专业集群,已经初步集聚了众多文旅、传媒、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积累了大量的文旅、传媒、艺术领域教育教学资源和经验,且与上述相关行业内的优秀企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逐步形成了能够赋能服务区域文旅、传媒、艺术产业发展的办学特色和区域内的办学优势。因此,该校资产评估专业围绕文旅产业资产作为评估对象,以推动文旅资产交易为目标,把服务文旅产业作为该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出发点既符合该校的办学特色和定位,也能够借助学校在文旅产业形成的办学资源优势来形成该校资产评估专业不同于国内其他高校资产评估专业的特色。
3.强化应用,突出专业实现途径
X高校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应用型本科院校,从设立以来,应用型就是该校的标签和定位,培养资产评估应用型人才既是学校办学属性的要求,也是资产评估专业理所当然的目标。强化资产评估专业应用型能力的培养是X高校资产评估专业的鲜明特征。因此,该校资产评估专业以能够组建团队并带领团队完成评估全流程所有作业为目标,认真梳理资产评估过程中的作业任务和所需要的能力,特别是评估过程中的专业能力,总结出了资产评估过程所需要的四大能力,一是环境分析能力,二是市场调研能力,三是分析估值能力,四是评估报告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之上,以培养学生上述四大能力为目标,突出能力形成过程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资产评估的流程和作业细节,能够针对不同资产迅速制定评估方案,并着手开展评估和最终形成评估结论。
4.重视创新,凸显专业建设重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变幻莫测,面向未来世界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而是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数字资源、虚拟货币等新型资产不断产生给资产评估专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作为在经济交易活动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资产评估专业要不断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新变化,即要将社会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应用在资产评估活动过程中,推动资产评估专业本身的快速发展,也要为各行各业不断出现的新资产和该种资产背后的权利进行背书,为其价值做出客观公正的估值,进而帮助相应资产在企业上市、资金融通、产权交易等经济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经济活动的发生,进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甘肃X高校资产评估专业建设的实践
基于上述考虑,一方面为了充分发挥学校在文创艺术、旅游管理、新闻传媒等领域积累的办学资源优势,另一方面也为了突出该校资产评估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专业定位和特色,该校将资产评估专业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一)人才培养:能力本位,突出应用,产教融合,专创结合
X高校资产评估专业严格遵照学校的办学定位,坚持服务甘肃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以“共同参与、共同培养、产教融合”的培养方式,积极推进实践性教学,大力培养资产评估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方案对标国家标准,以本为本,坚持“四个回归”,不定期组织高校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就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最终确立了能力本位下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4所示)。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市场调研形成人才培养计划体系,将大学四年分别规划为学生入门认知阶段、基础应用能力形成阶段、综合应用能力形成阶段和创新应用能力形成阶段,四个阶段形成阶梯上升,通过课堂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人才培养系统中,大一以通识教育为主、大二以学科基础教育为主,大三以专业教育为主,大四则以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教育为主,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平台相互配合,推动学生能力逐步提升。
图4 资产评估专业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
1.以能力本位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能力本位教育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能力本位教育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X高校资产评估专业通过岗位职[HJ69x]业分析,确定了资产评估专业岗位需要形成的四大能力,围绕学生要形成的四大专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广泛调研和研讨,确定了资产评估专业岗位能力知识素质构成图(图5)。在此基础之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有效结合,采用学分制和灵活多样的选修制度,打破了僵化的学科课程体系设置,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目标代替教学目标,强调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而非主导者,进而重视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
2.以突出应用为目标,打造人才培养过程
应用型是学校本科教育的定位,资产评估专业紧密围绕mAfabCTZh+LUZ3rvouem21UNj4Yo+r6vdaYfFlYCTr8=学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注重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将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专业学习与课外第二、第三课堂相结合、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相结合,以及实训环节的模拟场景与实习环节现实场景相结合,使人才培养过程紧密围绕应用型展开(图6)。第一课堂注重采用讨论式、研究式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理论知识传授,注重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进行操作训练;第二课堂注重组织开展创业创新教育、企业家讲堂、专业学科竞赛、专业社团、素质拓展、职业论坛、学术论坛、创新训练项目等特色活动,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课堂通过社会实践基地、[HJ57x]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就业基地开展认知实习、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使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化、课题化、基地化。专业教师全程跟踪三个课堂,企业导师突出实习指导和现实应用型技能训练,在日常学习中引入数字化模拟场景软件,在专业见习、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体验现实工作场景,从而有效地实现学生能力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到现实的应用能力的转化。
3.以产教融合为手段,塑造人才培养特色
资产评估专业建设过程中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注重顶层设计,重视产、学、研、教相结合的“四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打造“以产定教、以教促学、学研相长、研产结合”最终实现产、教、学、研相结合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以产定教:从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研究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标准。
以教促学:通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联合培养等途径将学校人才培养和产业内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使人才培养能够在学习、实践、反馈、再学习的不断学习实践反馈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演化、迁移和提高,最终促成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学研相长: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能力提升,开展教师科研活动,通过将教学活动、科研工作以及教学研究三个方面紧密结合、相互配合,提升教师在专业领域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认知,同时推动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课堂教学、教学改革等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研产结合:通过围绕行业问题开展教师科研活动、学生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学,积极与行业专家联系,共同解决行业问题等手段在企业一线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地把企业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培养以及教师的科研进行了结合。
最终,通过紧密联系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实践教学等教学过程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资产评估专业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型实体。
4.以专创融合为核心,彰显人才培养重点
在打造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强化专业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生能力提升的有力阵地,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参加“互联网+”、三创赛等创新创业竞赛实践活动、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手段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地融合,把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训、创新创业与职业素养、理论知识与业务能力、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教师教学与学生科研进行结合,构建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的先进性,培养了学生自主研学能力。通过专创融合打通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桥梁,创新教育过程中广泛的现实实践信息反馈使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能够跟随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新特征实现动态调整,从而建立了学校人才培养和市场人才需求的良性互动,推动了资产评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课程体系:素质为先,知识为基,能力为本,文旅方向
依据上述专业建设构想、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的思路,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指导下,通过充分开展市场调研,在学院内部广泛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广泛听取校外专家意见,精心选择,打造了“素质为先、知识为基、能力为本、文旅方向”的资产评估专业的课程体系。
1.以通识教育课程为平台,打造提升学生素质课程模块
将学生素质提升放在大学教育的初始阶段,做到素质为先,大一大二时期注重学生素质提升。围绕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核心素质的培养,按照学校通识教育提供的课程内容,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强调学生在职业道德、语言素养、身心素质、信息素养、人文素养、科技素养、社会认知及创新意识等八个方面的素质提升。
2.以学科基础课程为抓手,构建夯实基础知识课程模块
在提升学生素质的同时,逐步引入学科基础课程学习,围绕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统一要求的数学知识、经济学知识、财政与金融知识和统计学知识构建了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围绕工商管理类专业统一要求的管理能力提升基础知识设置了以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创业学、市场营销、会计学、经济法等本学科基础课。
3.以专业教育课程为重点,构造提高学生能力课程模块
围绕资产评估专业学生的四大能力,构造了由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方[HJ63x]向课共同构成的学生能力提升的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的作用是专业基础教学,使学生从与资产评估专业所属二级学科工商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向具体专业过度的专业教育基础课程,着重强调资产评估专业普适性的知识体系建设。专业拓展课定位于资产评估专业能力的拔高教育,使学生专业能力向更加专业、纵深的方向发展。如资产评估专业设置了无形资产评估和企业价值评估两门课程,无形资产评估由于无实物形态,不可能通过重新建造而重置,其价值也就无法通过重置成本的方法予以估量,未来市场不确定,其能够带来的收入也不确定的情形下导致收益现值法估值可信度不高,因此,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是资产价值评估中相对困难的知识体系,企业价值评估则因多种复杂单项资产的加总构成整体企业,实现了“1+1>2”的效果后,使得如何来对其整体价值进行评估变得愈发困难。专业技能课程则强调支持实现本专业能力需要具备的一些其他技能,如市场调研能力、统计分析能力、统计软件应用能力及建模预测能力等。[LL] [HJ]
4.以专业方向课程为突破,形成凸显文旅特色课程模块
在专业教育课程中,把专业方向课程作为资产评估专业与学校办学方向、办学特色紧密结合的突破口,也将其作为凸显X高校资产评估专业服务文旅特色的课程模块,充分利用学校近年来在文创艺术、旅游管理和新闻传媒方面积累的课程资源、教师资源以及文创产品、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其他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尽早进入文旅行业,熟悉文旅产品形成过程及文旅企业成长历程,掌握文旅产业发展规律,使学校资产评估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服务文旅的资产评估人,并最终能够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文旅行业,通过对各种文旅资产的有效评估推动文旅行业抵押、信贷、信托、买卖等交易的发生,为甘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实践教学:夯实基础,就业导向,动态调整,校企合作
针对社会对资产评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构建了“两环节四层次五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图7)。[FL)0][HJ]
图7 资产评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FL(K2]
两个环节是指集中和分散两个环节的实践教学,集中实践教学以提升学科基础能力及专业能力为目标,分散实践教学环节则注重学生个体素质的个性化需求,注重素质拓展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四层次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从课程到学科基础再到专业,最后到科研创新实践的由基础到专业、由单一到综合和由局部到全面的递进实践教学体系。五平台是指通识教育实践平台、学科基础实践平台、素质拓展实践平台、专业能力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五个实践教学依托开展的相互独立又互相支持的实践教育模块。依托五个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开展课内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先进软件系统和教学设备进行大量的实践实训教学,参与各类专业竞赛,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认知实习、专业见习及毕业实习等实践过程,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应用的能力。通过统筹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抓住集中实践教学和分散实践教学两个环节,遵循课程综合性实践、专业综合性实践、自主设计性实践及科研创新性实践的逻辑层次,开展通识教育实践、学科基础实践、专业能力实践、素质拓展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使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提升。上述实践教学体系的打造重点突出了以下四个特征。
1.夯实基础:以基础实践为依托提升学生素质
按照“夯实基础、注重特色、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X高校资产评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通识教育实践平台、学科基础实践平台和素质拓展实践平台为依托,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夯实学生基本素质、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在日常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推行校级质量工程立项、教学竞赛等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倾斜,构建了形成重视基础教育的实践课程体系,从根本上保证实践教学在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2.就业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设置实践内容
结合资产评估专业所涉及的行业、企业要求,充分调研专业从业职位,分析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图5),开展以就业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未走上工作岗位,就形成初级岗位需求的基础能力。如通过广泛开展素质拓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决策、计划、组织、领导等管理能力得到有效地锻炼,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够充分理解组织管理,配合组织活动。通过推进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演绎、推理、总结以及表达能力,从而最终形成学生文案写作能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够立即独立完成一些基础文案的写作。
3.动态调整: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实践过程
通过市场调研和行业企业专家座谈,依据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专业岗位需求、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等,经过教研室研讨、专题研讨、企业行业专家论证,按照“反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首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细化到毕业要求;按照毕业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再根据不同课程教学知识、能力培养要求,确定教学模块和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实践—反馈—再学习”的实践教学反馈与改进措施,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动态调整的实践教学机制。通过在不同时段引入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有效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结合,推动学生的职业能力逐步提高。
4.校企合作:通过企业深度参与提升实践层次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共同参与、产教融合”的校企双主体培养,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构建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互动式“校企双主体”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阶段,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严格依据企业岗位需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市场调研和行业企业专家座谈,按照“反向”设计思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企业岗位需求确定岗位能力要求,从而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解培养目标细化到毕业要求,按照毕业要求确定课程体系。二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一流课程,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推动学生认知实习、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走深走实,使学生能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实际,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从专业特点出发,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按专业教学要求组织教学内容;三是注重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企业进讲堂、学生实习双导师制将企业导师在指导学生能力成长方面的作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吕蓉.大力推广高校成立资产评估研究所——提高资产评估质量的新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7-188.
[2] 郑锁山.关于资产评估行业人力资源培养的研究与思考[J].现代商业,2015(18):81-82.
[3] 郭建.模块化项目教学法之实践与探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 黄鑫.能力与专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5] 梁海燕.浅谈能力本位教育在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教学的运用[J].科技视界,2015(22):125.
[6] MULDER M.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J].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Extension,2012,18(3):305-314.
[7] LASSNIGG L.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J].Competence-based vo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Bridging the worlds of work and education,2017:667-693.
[8] EDWARDS R.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and the limitations of critiqu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ining research,2016,14(3):244-255.
[9] BARRICK R K.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Competence-based vo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Bridging the worlds of work and education,2017:255-272.
[10] 王景丽.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为例[J].中州大学学报,2017,34(5):116-120.
[11] 欧怒.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中文学科转型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29(10):68-72.
[12] 冯滨鲁,毕廷延,魏晨明.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J].山东高等教育,2019,7(2):48-53.
[13] 王雅琼.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14] 尚锐.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途径的探索——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方向为例[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6):99-101,104.
[15] 崔瑞丽.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2.
[16] 曾艳平.Z市技工院校数控专业技能型技师培养模式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6.
[17] 邢兆远,李建斌.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坚持“四个突出”——访山西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张汉静[N].光明日报,2015-11-10(6).
[18] 季连帅.新时代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41(4):118-121.
[责任编辑:铁国花]
【基金项目】2022年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项目——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能力本位下服务文旅产业的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实践”(2022-11-4-176)
【作者简介】石福刚(1980-),男,甘肃靖远人,兰州文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学科专业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