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建设的途径分析

2024-10-03崔庆雄

科技风 2024年28期

摘要: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建设是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这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关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普及,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方法,再到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其影响深远且日益显著。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建设的途径,分析在当前技术环境下,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这一分析,希望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助力高职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途径分析

计算机网络不仅为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交流渠道,而且开辟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建设不仅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为师生提供更为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计算机网络课程也逐渐成为学生热衷的选修科目,网络教育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形式。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

首先,很多课程内容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即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掌握大量理论知识后,却无法有效地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如学生可能对网络协议和计算机系统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但在进行网络配置或故障排查时却无能为力。其次,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这进一步加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不平衡。学生为了考试而花费大量时间记忆理论知识,却忽视实际技能的训练。这种教学评价体系的偏颇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他们在面对实际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最后,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实际行业经验,他们在教学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无法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分析或操作演示。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场景,使得学习缺乏针对性。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专业性不足

许多院校将不同专业的学生合并在一起学习同一门计算机课程,而这些课程内容泛泛,无法满足各专业具体需求。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核心课程,需要深入学习;但对于其他专业,如市场营销或机械设计等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可能过于深奥,而他们更需要学习的是办公软件的应用或数据处理技能。这种课程设置忽视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得课程既不能满足某些专业学生的深入学习需求,也不能为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实用的技能训练。这种模式下的课程缺乏实用性,不能为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此外,这种教学模式还会导致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学习兴趣的下降。当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时,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无关紧要,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长期下去,这不仅影响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也会对专业学习的整体态度产生负面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原则

(一)模块化原则

在模块化的设计下,计算机机房被划分为不同的专业模块区,每个区域根据所服务的专业特点进行规划和配置。这种划分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各个专业的具体需求,同时也便于对设备的管理。在实施模块化设计时,学校需要首先考虑每个专业的特定需求[1]。例如,软件工程专业需要更多的编程环境和软件测试工具,而网络工程专业则需要更多的网络配置。通过专业化的模块划分,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在最适合其学习需求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此外,模块化设计还能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将相似专业的机房配置在同一区域,并共享某些通用设施和资源,不仅节省成本,也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这种设计既体现专业特色,也便于实施统一高效的管理。

(二)仿真性原则

仿真性原则强调的是创建一个尽可能接近实际工作环境的学习空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外,还应考虑教室的整体布局和装饰,使之不仅功能齐全,而且能够营造出真实的工作氛围。仿真性原则下的机房不仅是技术设施的集合,更是一个综合的学习环境。除了常规的计算机设备,还可以通过购置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艺术装饰品、模型来增强环境的仿真性。比如,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张贴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书画,或者展示由师生共同制作的手工艺术品,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创建一个充满仿真性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验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这种环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还有助于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仿真性原则在提升学习效果的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强调计算机网络设施的配备和使用应紧密围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行。具体来说,计算机网络建设应确保设施和技术的实用性,以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机房环境的构建必须符合当前的应用现状,配备最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应用,以保证学生可以接触和学习最前沿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新必须与时俱进,同时也要保证网络系统的稳定性。此外,实用性原则还要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课程设计应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强调实际应用中的技能训练,如网络配置、系统维护和故障排查等[2]。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将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提高其职业能力。

(四)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强调知识体系和计算机程序软件之间的紧密匹配,以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在高职院校中,系统性原则意味着计算机网络教学不仅要覆盖广泛的理论知识,还要包括与之相匹配的实践应用。具体来说,每个计算机网络相关的课程都应有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计算机程序软件。这样的配置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系统性原则还要求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要连贯。课程设置应根据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整个领域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全面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还能够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

三、计算机网络应用建设对策

(一)增设针对性的计算机网络课程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考虑到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这包括结合专业特色开发专门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同时,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制订出能够紧跟技术发展的、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的教学计划,如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网络安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课程,以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最前沿的网络技术。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在线远程授课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使用PPT、多媒体教学视频以及丰富的参考资料和文本信息,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同时也增加教学信息量。在线远程授课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通过网络接受教育,极大地提升学习的便利性[3]。此外,教师还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双师课堂、翻转课堂等,这些形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些互动丰富的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还能通过实时提问和讨论加深理解,从而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观看在线教学视频来预习课程内容,课堂上则主要用于讨论、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提问、知识帖、插播音视频文件等方式,全面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通过结合网络数据统计和分析,教师能够轻松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提供课后回放功能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后对不熟练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选择性地重温课程内容,从而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二)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教师需充分认识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等重要性,并努力将二者融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首先,构建网络课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示范相结合。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时,可以同步使用网络视频示范软件进行实时演示。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还能直观展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其次,采取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探索精神。通过实时互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获得更多的操作练习机会。学生在掌握网络配置的理论知识后,可以立即在实验环境中进行配置实践,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应用。此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另一个重要策略。这种模式下,教学环节被梳理并融合在一起,不仅覆盖理论学习,还包括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培养。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够在一个连贯的教学过程中既学习理论知识,又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更有效地建立起职业能力目标体系。

(三)加强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室的构建

为了满足计算机网络教育的需求,实验室不仅应用于模拟各种网络应用,还应增配相关软件和设备。例如,引入高级的网络模拟软件和实际应用中使用的各种网络工具,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以丰富实验室的实验内容。这样的实验室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操作,还能让他们在网络安全与管理方面有实际的操作经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获得更全面的网络技术训练,更好地准备进入职业领域。高职院校应构建多种类型的实验室,以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如PC综合实验室应聚焦于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软件应用,为学生提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运行环境,使他们能在实验室中进行计算机基础技能的训练[4]。而综合布线实验室应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类似实际的场景中进行网络配置和管理的操作。这种多样化的实验室设置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实践操作机会。鉴于实验室的构建和维护需要较多的资金支持,高职院校应加大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室的资金投入。这包括购买最新的硬件设备、升级软件系统、维护实验室设施等。通过增加投入,可以确保实验室拥有先进的设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训环境。同时,良好的实验室设施也是培养优秀师资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实验室的实际应用水平。通过与企业合作,实验室可以引入更多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技术,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网络技术和行业动态。这种合作不仅能够提供实际的技术支持,还能提供就业指导和实习机会,为学生的职业发展铺平道路。

(四)加强虚拟化技术的应用

实施虚拟化技术之前,首先需对现有系统中的物理资源、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数据进行全面的评估。这包括对硬件性能、存储容量、网络带宽等关键资源的评估,以及对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和软件应用的需求分析。这种评估能够确定哪些资源和服务可以迁移到虚拟化环境中,以及虚拟化后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多种虚拟化技术中,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现有设备特点的方案至关重要。例如,对于需要大规模网络模拟的课程,应选择能够提供高级网络模拟功能的虚拟化平台。此外,考虑到教学的灵活性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网络配置的虚拟化解决方案也是重要的。通过创建虚拟机环境,可以使同一套物理资源为更多的用户和应用所服务,极大地节约教学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这不仅缓解教学空间和设备之间的矛盾,还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灵活性。通过使用虚拟化管理工具,教师和技术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教学资源的管理和维护。教师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来配置和更新虚拟机,从而减轻硬件维护工作的负担,使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内容的优化和学生能力提升上。而且,利用虚拟化技术,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之间灵活切换,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同时,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安全地进行各种网络配置和管理实验,不必担心对真实环境造成影响。在虚拟化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探索不同的网络技术和应用,实现个性化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探索精神。

结语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建设的探究中,通过增设针对性强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加强专业实验室的构建,以及加强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系统性的建设方法不仅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现代技术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计算机网络应用建设中所采取的措施,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有效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培养出具备高水平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红兵,苏虎.产教融合视域下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群的建设与思考[J].电脑与电信,2023(03):6264.

[2]杨帆,程罡,钟岚,等.智能化时代微课资源平台设计与建设研究——以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应用》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2(05):103108.

[3]李韦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电脑与电信,2022(05):58.

[4]徐虹丽.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建设的路径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21,22(04):5051.

作者简介:崔庆雄(1983—),男,汉族,云南宣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