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学情分析的内容研究
2024-10-03韩校粉李志尊孙立明赵冉
摘要:针对军队院校“学为主体”的教育要求及当下学情分析存在的视角单一、内容狭窄、经验主义盛行等问题,基于学情调查理论及院校学员培养目标,对学员课前、课中、课后学情分析的内容进行了研究。设计了课前学情分析逻辑框架,结合教育理论和学员活动的特点,建立了课中学法指导,设计了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形态学矩阵表、课后学情分析方式及调研内容,研究可提高课程教学设计的精准度,为培育新型军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学情分析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学为主体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学员的背景履历、年龄特征、知识储备、兴趣爱好、个性品德、思维方式、智力发展水平等常常是制约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统称为学情。在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引领下,军队院校的教育强调学为主体,秉持“一切为了学员、为了一切学员、为了学员的一切”的育人观念,强调学员的发展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因此,教员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了解学员学情,以学定教,确保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在课堂上获得有效的知识量,推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1]。
(1)学情分析是院校为战育人的逻辑起点。学员入校时的状态与毕业时需达到的标准之间的差距就是院校的培养目标,对学员进行全面细致、科学系统的学情分析,是落实人才培养供给侧同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的关键举措,是精确实施为战育人的前提,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具有决定性作用。
(2)学情分析是完善课程教学设计的需要。课程是院校教学建设的基础,是培养能打仗打胜仗人才的关键支撑。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是确定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重要因素之一,但在当下,学情分析存在分析视角单一、内容狭窄、经验主义盛行等痛点,不符合精准育人的理念。精准的学情分析内容可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3)学情分析是重构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学为主体,能力为本”的课堂必须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要由教员的“教”转换到学员的“学”,不管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教员授课过程中,都需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引导学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学情分析是重构教学模式的基础和前提。
(4)学情分析是教员教学技能优化的先导。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变化、智能变化、品质变化,是教员了解教学效果、分析教学问题、改变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是有效提高教学效能的主要依托。
2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2.1研究目标
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在课程教学中以学员为中心,结合生源情况,对学员进行全面细致、科学系统的学情分析,使教员明确为战育人的教学起点,提高课程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学为主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升教学的技能与效能,为培育新型军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2主要内容
学情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有一种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学情分析贯穿于备课、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各个环节,蕴涵着丰富的研究内容,拟选取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情分析作为研究内容。课前学情分析主要是在开课前完成,明确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内容,建立学情分析的逻辑框架,便于教员制定教学策略。课中学情分析在课程实施中进行,主要工作是确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情分析的内容,建立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之间的矩阵表,便于教员根据即时学情,顺学导教,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课堂管理。课后学情分析主要研究一节课和整门课结束后学情分析的内容,建立学情与教学策略之间的思维导图,帮助教员改进教学。
3研究思路及方法
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在课程教学中以学员为中心,结合生源情况,对课前、课中、课后学情分析的内容和模板进行研究,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拟通过调研、论证、边实践边研究、总结优化的方法开展研究,下图为学情分析研究的内容体系及技术路线。
研究内容体系与技术路线图
4研究成果
4.1课前学情分析研究成果
课前学情分析方面,明确了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一般内容,可解决课程设计中学情分析模糊片面的问题。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信息查阅等方式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以下三项内容作为课前学情分析的重点。一是学员的一般特性分析,主要包括学员的年龄、生源、大学经历、骨干任职、潜知潜能等因素,针对具体课程,应结合课程特点,选取关键因素进行调研分析。二是学员的学习风格分析,主要包括学员的学习感知模式(听觉型、视觉型和动觉型等)、认知风格(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和性格因素(内向型和外向型),学员的学习风格是教员实施差异性教学、因材施教的基础[2]。三是学员的学习起点能力分析。针对具体要学习的课程,分析学员对先修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加课外科技竞赛的经历、具备的相关生活、工作实践经验等,这些因素对教员确定教学重、难点内容,设计教学方式及其重要。
4.2课中学情分析研究成果
课中学情分析方面,针对学员学习活动的特点及学法指导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之间的矩阵表,为教员根据学员的学情调整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院校各个层次的学员都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在授课过程中,教员要结合课程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通过培养学员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实现培养目标。但是,课程实施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员预期的方向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教员要通过观察、倾听等方式了解学员的学习状态与活动,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实现课程目标。大学学员的学习活动具有思辨性、自主性和科学探究性等特点,课题组结合教育教学理论,选取学员在思辨性、自主性和科学探究性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来分析学员的学习活动,并归纳总结了教员的学法指导,具体见表1。具体实施中,教员首先要观察调研学员的学习活动,然后正确解读学员的行为信息,最后给予学员必要的学法指导,从而促进学员学习状态的改善,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3]。借鉴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育理论,从学员学的角度出发,将教学活动分成了组织教学活动、刺激教学活动和检查学习效果三个层次,借鉴国内外教学方法的经验,结合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归纳整理出了每个层次对应的教学方法;设计了教学活动对应的教学方法的形态学矩阵表,如表2,此表是将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分别作为纵、横坐标列出的教学方法的综合表。表中对每种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组合,就会构成整个教学活动的方法。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根据学员的学情选择合适的方法,刺激学员的学习活动,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3课后学情分析研究成果
课后学情分析方面,针对一节课,确定并绘制了学情分析的方式、内容及教学策略之间的思维导图;针对一门课,确立了学员课后感受调研内容,以此为依据确立教学改进的方向。
4.3.1一节课的课后学情分析
一节课的课后学情分析既是对上节课的总结,又是下节课的基础,经常采用课后反思和课后作业两种方式进行分析。
课后反思是教员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处理方式、感想等的总结与分析,目的是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质量[4]。课后反思的主要依据就是学员课堂上的表现情况,教员可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了解学员的学情,调研内容可参考表3。针对学员的反馈,教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搜集学情的基础上识别出本质性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运用于后面的教学实践中。
课后作业是教员授课完毕后要求学员课外完成的作业,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教员可通过学员作业的完成水平,推测学员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中的问题,表4是研究归纳的学员作业出现的问题、原因与措施。
4.3.2整门课程的课后学情分析
整门课程学完后,需要对学员的学习感受进行调研分析,得到学员对课程真实的评价,为持续优化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基于学情调查理论及学员培养目标,主要是从政治品质、管理能力、指挥能力、业务能力、创新发展能力五个维度对学员的感受进行调查。此外,让学员评价教学效果与考试挑战度,并在最后设计开放题,以便教员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深入分析发现的问题,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研究解决策略,不断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结语
在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引领下,基于学情调查理论及院校学员培养目标,对学员课前、课中、课后学情分析的内容进行了研究。结合教育理论和学员特点,设计了课前学情分析逻辑框架,为因材施教提供参考。结合教育理论和学员活动的特点,建立学法指导,设计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形态学矩阵表,为根据即时学情调整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锚定课程教学目标和学员培养目标,设计了课后学情分析方式及调研内容,为改进教学提供了方向。研究可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设计的精准度,为培育新型军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思腾,褚宏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情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9(5):17.
[2]陈志刚.课前备课学情分析的内容与操作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9):124128.
[3]程胜.如何分析学情[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基金项目:陆军工程大学教育教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GJ21ZX035);陆军工程大学“十四五”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精课”立项培育项目(机械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2023教学成果立项培育项目(项目编号:2023CGLX-12)
作者简介:韩校粉(1982—),女,汉族,河北永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