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现代产业学院运行模式研究

2024-10-03李昌丽刘海燕于悦霍长金张喜宝王佳佟

科技风 2024年28期

摘要:产业学院模式是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制度创新,是中国的产教融合的一种实践形式,是“产教融合、科创融合、科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主要载体。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高厅函〔2020〕16号)对产业学院的建设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并确定将产业学院作为“十四五”期间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柞蚕产业学院的建立,不断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办学活力,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提升了应用型高校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柞蚕;现代产业学院;产学研;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industrialcollegemodelisaninstitutionalinnovationwithChineselocalizationcharacteristics.ItisapracticalformoftheintegrationofindustryandeducationinChina.Itisanimportantwayandmaincarrierofapplicationorientedtalentstrainingof"integrationofproductionandeducation,integrationofscienceandinnovation,integrationofscienceandeducation".TheGeneralOfficeoftheMinistryofEducationandtheGeneralOfficeoftheMinistryofIndustryandInformationTechnologyhavegivendetailed"GuidanceontheconstructionofModernIndustrialCollege(Trial)"(LetterofEducationHighOffice〔2020〕No.16).Itisalsodeterminedthatindustrialcollegewillbeanewmodelforapplicationorientedcollegestodeepentheintegrationofproductionandeducation,indepthcooperationbetweenschoolsandenterprisesandapplicationorientedpersonneltrainingduringthe14thFiveYearPlanperiod.EstablishmentoftussahindustryCollege,Wewillcontinuetodeepentheintegrationofindustryandeducation,Constantlyimprovethepersonneltrainingsystem,Enhancethevitalityofschools.Wewillexploreaneffectivemechanismforconnectingtheindustrialchain,innovationchainandeducationchain,Enhancetheinfluenceof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andsocialserviceability.

Keywords:Tussahsilkworm;ModernindustrialInstitute;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llaborativeeducation

2020年,营口理工学院采用“N+1+N”模式成立了柞蚕产业研究院,该研究院由营口理工学院、辽宁科技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等营口及周边地区的多家地方高校,联合营口市柞蚕丝绢行业协会与多家柞蚕制丝企业合作共建,并获批省级校地校企研究院。该研究院的建立,是营口理工学院服务区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柞蚕行业和乡村振兴的组织模式;是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兴办的多方位融合的新型教学机构,由企业向高校开放最贴近实际的“产学研”一线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校内学科专业资源及行业企业教育资源,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培养“强实践、重应用”人才的新模式;是构建区域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学院的一次探索。

1成立柞蚕产业研究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助力柞蚕产业转型升级

盖州市榜式堡镇以柞蚕丝绢加工生产而闻名,柞蚕产量占全省总产量90%左右,占全国总产量80%左右,是全国精干棉、棉条、棉球、水缫丝、柞蚕蚕丝被生产的主产区,被业内誉为“中国柞蚕丝绢第一镇”。全镇现有柞蚕丝绢加工生产企业3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该镇柞蚕资源利用主要集中在食材和纺织(精干棉、蚕丝被)等初级阶段,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特别是在脱胶制丝过程中仍然沿袭传统的皂碱法工艺,每生产1t蚕丝,用水约达到50t,不仅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水,导致环境污染,造成了沉重的废水处理负担,而且将宝贵的丝胶蛋白作为废物排放,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柞蚕产业研究院的成立,针对企业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开展制丝废水处理工艺研究,同时,探讨废水中丝胶蛋白的回收利用和脱胶工艺的优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助力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推动全镇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1.2助力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提高

营口理工学院作为营口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是营口地区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是营口地方文化传承与弘扬、技能创新与发展的主要平台,肩负着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科技创新的职能。柞蚕产业研究院的成立,以教育、产业、科研“三边融合”的形式,打破企业与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壁垒,开发校企合作育人资源,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具备科研创新素养与能力、具有行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应用型人才,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以柞蚕产业发展急需为导向,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地方高校的科技力量扎根地方,让高校成为服务地方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助力器”,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柞蚕产业研究院的工作重点

高校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肩负着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能从事有价值的科学研究,将科研工作的思路、方法和进展带入教学领域,不断地充实教学的内涵,实现科研反哺教学,为高校教学工作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研究院的建立,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标,通过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实习基地、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科教融合与科创融合”,以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从柞蚕行业面临的瓶颈问题入手,通过基于真实问题的科学研究,为柞蚕行业可持续发展、柞蚕行业振兴,乃至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主要实施路线如下图。

柞蚕产业研究院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2.1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

紧贴柞蚕企业发展需求,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深度和力度,聘请合作单位高管及技术人员为我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共同研讨2023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同时,深入柞蚕行业企业一线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和论证工作,准确界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合理安排理论、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力求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

2.2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与柞蚕制丝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将企业作为我院环境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或产学研合作基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和实习中,了解柞蚕产业发展现状,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融入地方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然后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去进一步深挖地方产业的潜在价值,并以此为专题开展大学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科研创新素养,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

2.3共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安排青年教师到柞蚕制丝企业开展教师挂职锻炼,同时引进多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职参与教学,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让这两类教师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加快教师的转化,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提高环境专业“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水平。

2.4共同开发特色课程

聘请合作企业单位高级管理人员,业务、技术骨干为企业导师,企业导师走进课堂,为学生开展技术专题讲座、职业规划、就业辅导等活动;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完成与企业业务内容相关的毕业设计(论文);合作双方联合编写教材、共同指导实操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在环境专业实验中,增加与合作单位业务相关的设计性实验项目。通过组织针对性的实践、实验、实习,参与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指导等实践教学改革,实现产业与教育的融合。

2.5共同实施教育教学

采取“双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即专业导师(学校专业教师担任)和企业导师(企业师傅担任)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如在顶岗实习时,双导师共同对学生的学习、工作进行指导、跟踪及评价,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大赛等创新创业竞赛,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6共克技术难关

根据企业技术需要,教师、学生与合作单位共同申报相关课题,以企业技术难题为突破点,校企共同建设科研开发平台,申请省、市和校级科研项目。通过校企共同科研活动,锻炼教师参与企业科研活动的能力,提升实验技能。同时,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可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7科研反哺教学

将学术创新成果引入理论课堂,将科研项目引入实践实验,积极推进基于研究院服务柞蚕行业实际问题的“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契合点,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科学与教育的融合,实现科研对教学的反哺作用。

3柞蚕产业研究院的工作方法

(1)指导学生开展与企业真实问题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围绕柞蚕行业、产业发展,与企业技术人员开发企业课程,实现产教融合。开设“柞蚕资源综合利用”公共选修课,让不同专业学生能够学习到差异学科的知识,让更多学生了解柞蚕作为榜式堡镇支柱产业在中国乃至世界柞蚕领域的地位,了解柞蚕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吸引更多学生用所学专业知识为柞蚕行业发展服务。

(3)强化教师观念转变。让更多的教师愿意利用挂职锻炼方式、校企合作方式、产学研整合的方式等,全面了解行业发展方向。通过到企业现场锻炼,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使更多的教师成为“双师双能型”优秀教师。

(4)将科研的实际案例引进理论教学课堂。实现“科教融合”“科创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本学期在“环境监测”授课时,讲授环境监测绪论相关知识点之前,将柞蚕相关科研视频上传到学习通平台,并提出问题下达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第一章的内容,然后根据视频中展示的柞蚕企业真实问题,在学习通讨论区,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从而启发学生思考环境监测概念、分类、标准等相关知识,初步掌握相对简单的知识,达到预习的效果。

结语

柞蚕产业研究院的组建,将坚持“以柞蚕产业发展趋势为指引、以学生能力成长为核心”的创新理念,加强高校与柞蚕产业、行业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协同育人,实现教育、产业、科研三边“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科创融合”。同时,高校专业优势、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投入,为柞蚕行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智力资源。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通过建设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可作为教师与工程师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通过打造教育—产业—科研紧密结合的良性链条,培养科技创新能力高、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有效助推本地蚕丝行业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对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意义,也更加切合学校加强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任金秀,周红利.产业学院——中国特色产教融合的组织创新[J].职教论坛,2021(4):5155.

[2]王强,姜莉,张鹏,等.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人才协同培养模式[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1,41(3):110113.

[3]李昀.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建省Q高校产业学院为例[J].改革与开放,2021,22(5):3643.

[4]唐菊花,张磊.地方高校产教学研合作助力乡村振兴[J].乡村科技,2021(8):78.

[5]李才,张秋菊,徐东北.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分析与路径优化——以吉林省高校为例[J].通化示范学院学报,2020(9):15.

[6]张荚彦,周冲.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8):280282.

[7]吴正平,周清萍,王向义.高校科研反哺教学的途径[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4):170171.

[8]郭倩伶,王梅.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和实施路径[J].河西学院学报,2021,37(1):5356.

[9]白广伟.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山西农经,2021(16):144145.

[10]史沙沙.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2020.

基金项目:2020年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校际合作项目(校地校企研究院)《柞蚕产业研究院》;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辽教科规办字〔2022〕2号)《地方高校构建现代产业学院助力乡村振兴——以柞蚕产业研究院为例》;2022年度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柞蚕煮茧废水资源化回收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LJKZZ20220152)》

作者简介:李昌丽(1981—),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水污染处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