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24-10-03张仕兰滕祥臣戴骊郿
摘要: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抓手。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针对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选取广西某高校71名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托“少儿编程”课程,通过学生的作品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情况和教学班前后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研究表明:通过三轮行动研究,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说明了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能力
ResearchontheCultivation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yof
LocalApplicationorientedUndergraduateStudentsunderthe
BackgroundofNewEngineering
ZhangShilanTengXiangchen*DaiYanmei
GuangxiNormal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GuangxiLaibin546199
Abstract:Inordertoadapttothenewtrendofthenewround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revolutionandindustrialtransformation,weshouldfocusonthenationalstrategyandregionaldevelopmentneeds,andtaketheconstructionofnewengineeringasanimportantstartingpoint.Throughquestionnairesurveyonthecurrentsituation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yofengineeringtalentsinlocalapplied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isstudyproposedteachingstrategiesforthecultivation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yoflocalappliedundergraduatestudentsunderthebackgroundofnew engineeringtoimprovestudent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y.71normalcollegestudentsinauniversityinGuangxiwereselectedasresearchobjectsandreliedonthecourse"Children'sProgramming".Theresearchconclusionisdrawnfromtheanalysisofstudents'works,theapplicationofcollegestudent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projectsandthecomparativeanalysisofthedatabeforeandaftertheclass.Theresearchshowsthat:throughthreeroundsofactionresearch,the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yofengineeringstudentsinlocalapplieduniversitieshasbeenimprovedtosomeextent,whichindicatesthattheteachingstrategy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cultivationoflocalappliedundergraduatestudentsunderthebackgroundofnewengineeringhascertaineffectivenessandfeasibility.
Keywords:Underthebackgroundofnewengineering;Localappliedundergraduate;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y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地方一线生产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性、创新性和应用性。创新性是新工科的属性特征,是新工科的价值所在,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自身发展的首要能力。在全国的高等院校中,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比重较大,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现有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新工科背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显得极为重要。教育部印发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指出,完善工科人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建立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1]。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调查现状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调查的问卷设计与发放
通过系统梳理和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关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文献,本研究最终选择杨晓慧等学者[2]构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模型作为本研究主要参考指标体系。该模型包括4个二级维度和14个三级维度,详见图1。
研究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模型包括四个二级维度十四个三级维度,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设置“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五个程度梯度,形成共43道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量量规》,用于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现状调查该问卷Cronbachα系数值为0.967,大an3d9qseoRGPmV5bwJxaNpxO6XnI6FzcTzEPKTL11/A=于0.9,研究数据信度质量高;研究数据在KMO和Bartlett检定KMO值为0.829,Bartlett球形检验的p=0.000<0.001,可见效度良好。本研究选择地方应用型高校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对4个工科二级学院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535份,回收531份,有效问卷531份,有效回收率99.25%。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现状调查的数据分析
1.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类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调查的样本中将近60%学生处于大一大二年级阶段,仅有约6%的学生有过创业的经历。有参加过创新创业类大赛的经历学生占71%,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类讲座或论坛占60.08%,可见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高。学生对学校创新创业的培训和创新创业的师资水平满意程度达到基本满意及以上的占90%以上,满意度较高。学生对国家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不够深入,获得关于创业的信息渠道单一且滞后。学生认为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的态度强烈,56.31%学生认为自主创业面临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资金来源。调查数据得出学生认为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深的三个因素是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经历。
2.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类学生的创业人格维度分析
工科类学生创业人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整体平均分3.64,各三级维度均值存在差异性,“踏实执着”维度最高平均值为3.88,“勇气胆识”维度最低平均值为3.36,两者相差0.52。“责任担当”平均值为3.78,“自信乐观”平均值为3.55。详见图2。从具体指标可见,工科类学生的创业人格总体处于“难以确定”“比较符合”之间,学生的勇于冒险精神的分值较低,勇气胆识方面能力相对缺乏;做事情脚踏实地分值最高,具有较强的踏实执着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上具有一定的责任担当和能够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
3.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类学生的基本创业能力维度分析
工科类学生基本创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整体平均分3.35,各三级维度均值存在差异性,“分析能力”维度最高平均值为3.48,“实践能力”维度最低平均值为3.22,两者相差0.26,相差较小,“学习能力”平均值为3.34。详见图3。从具体指标可见,工科类学生的基本创业能力总体处于“难以确定”“比较符合”之间,学生做过学生干部且表现出色的分值较低,说明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得到锻炼的机会较少;部分学生面对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努力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式,具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平均值处于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平均值之间,整体不高,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4.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类学生的核心创业能力维度分析
工科类学生核心创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整体平均分3.31,四个三级维度均值存在一定差异,“机遇把握”维度最高平均值为3.41,“资源整合能力”和“领导能力”维度最低平均值为3.26,两者相差0.15,相差非常小,“创新能力”平均值为3.32。详见图4。从具体指标可见,工科类学生的核心创业能力总体处于“难以确定”“比较符合”之间,学生的资源整合能力和领导能力偏低,缺乏职业发展提供巨大帮助的社会关系网和管理公司的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机遇把握”平均值稍高,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历练。
5.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类学生的社会应对能力维度分析
工科类学生社会应对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整体平均分3.66,三个三级维度均值存在一定差异,“人际交往”维度最高平均值为3.72,“团队合作”维度平均值也较为接近,“抗压能力”维度最低平均值为3.55,两者相差0.17,相差非常小,详见图5。从具体指标可见,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强且人际交往中善于帮助别人,抗压能力相对弱一些。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调查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从以上数据整体分析可见,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学生的“创业人格”和“社会应对能力”相对偏高,“基本创业能力”和“核心创业能力”偏低,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1.工科类学生创业人格中的勇气胆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学生勇于冒险和不畏艰险的精神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是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和缺乏尝试历练所致。工科类的学生做事踏实认真,具有责任担当,性格整体自信乐观,但由于自身语言表达能力整体偏弱,在参加讨论时部分学生不敢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这需要学生大胆迈出第一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
2.工科类学生的基本创业能力不强
调查数据可见,学生基本创业能力中“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普遍不高,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多,且在活动中担任学生干部表现出色人数相对较少;自身专业能力不够强和扎实,自主学习意识弱,缺乏针对性地高效获取与学习工作相关的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学习或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的问题解决能力;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但整体不高。
3.工科类学生的核心创业能力不强
学生的“资源整合能力”和“领导能力”相对较差,“创新能力”和“机遇把握”相对稍高,但整体不高。缺乏创造性地思考和创意或想法;平时缺乏规划和充分地做好准备,当机遇出现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握机遇并实现;缺乏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去实现个人或团队的发展目标和带领他人一起攻克难关,大部分同学没有职业发展提供巨大帮助的社会关系网;对于公司的管理,缺乏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4.工科类学生的抗压能力偏低
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较大的学习或工作压力,压力大没办法自行调节从而把事情继续做好,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思路能力不强。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及学生自身的调节,同时学生应该让自己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让自己多些机会直面压力、对抗压力和战胜压力。
二、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模型构建
(一)教学策略提出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以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现状为依据
综合学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得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包括4个二级维度和14个三级维度(详见图1)。本研究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4个二级维度和14个三级维度为培养的目标导向。从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得到勇气胆识、基本创业能力、核心创业能力、抗压能力等方面能力偏低的现状,作为培养的教学策略提出的依据。
2.以创客教育、STEAM教育为指导理念
祝智庭等认为,创客教育以新兴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3]。创客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为目标。包含了体验教育、项目教学法、创新教育的共性: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IY理念融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创建、精益求精、尚工重器的“工匠精神”。创客教育更加依赖于科技,新兴信息技术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STEAM代表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s、Mathematics,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重视理工科方面人才的培养,是在真实情境中以跨学科整合的方式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STEAM教育包含硬性核心要求和软性提升,既注重基础学科知识的掌握,强调多学科知识整合和跨学科知识迁移[4]。又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项目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思路想法、交流协作,旨在以技术驱动来实现教学创新,培养具有综合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少儿编程”实验课程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1.课程内容分析
“少儿编程”实验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旨在运用三维程序创意设计软件——XRmaker,通过搭建三维虚拟场景,结合启蒙性编程游戏和任务,使学生初步掌握三维建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基本方法,熟悉XRmaker中的编程环境,掌握移动、控制、克隆等语句搭配的程序设计,并面向指定对象编写程序以实现效果;体验三维场景设计,添加、调整、摆放模型,选择、组装积木程序指令,预览、保存文件等一系列创作过程,以实现三维程序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发散学生思维与空间想象,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该门课程是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学生在体验教育中的深度参与,在项目学习中实践学习,以一个特定的工程学习任务为中心,小组协作探究完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5]。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为目标。DIY理念融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创建、精益求精、尚工重器的“工匠精神”。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2.教学对象分析
研究对象为广西某高校学生,由于该门课程为公共选修课,选择该门课程的学生95%以上都是大一的学生,并且该门课程选择的学生80%属于工科学生,学生来源跨不同的专业、学科。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水平相差较大,采用跨专业分组的形式平衡各小组的整体水平,每个小组工科类学生占比不低于60%,其他包含艺术类、文学类等学科的学生。
(三)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模型
综合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以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现状为依据,综合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以创客教育、STEAM教育为指导理念,结合课程分析及教学对象分析,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6]。详见图6。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包括充分融入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通过项目式教学法让学生在以项目为中心团队合作,在深度参与实践中学习,通过“设计作品—制作作品—路演交流—完善作品”,学生小组根据真实情景,问题解析,进行作品方案设计,在方案实践中动手构建,虚拟三维场景,运用可视化编程实现作品功能,VR设备沉浸式体验,通过路演环节展示小组作品进行分享交流,课后根据反馈意见继续完善作品,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业人格、创业基本能力、核心创业能力和社会应对能力都能得到培养。整个作品设计与制作中应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方面跨学科的综合素质,通过翻转课堂的进一步学习,课中设计—制作—分享—交流中创意的沉积,引导学生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过程
(一)行动研究设计
为了检验建构的教学策略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否可行有效。采用了行动研究法,通过“拟定计划、设立假设、实施行动、收集资料及评估结果”的步骤,将建构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在“少儿编程”课程中开展教学,教学对象为大一年级工科类学生71人,研究周期:1学期,收集行动研究过程中各种数据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由此检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通过三轮行动研究中不断地修改完善教学策略,形成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二)三轮行动研究过程
根据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形成行动研究方案,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模式开展三轮行动研究,三轮行动研究过程记录如下表所示。
通过三轮行动研究过程观察及数据分析,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明显提升。由此可见,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行动研究结果分析
1.学生作品分析
学生的作品评价采用第五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三维程序创意设计专项赛评分表,主要从“设计表达”“创新创造”“艺术审美”“程序技术”“用户体验”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维度20分。详见图7。
从学生的三轮行动研究平均成绩对比分析可见,三轮作品的平均分逐渐递增,且各个维度均呈上升趋势。从学生作品评价的维度可以看出,学生在汇报过程中的创业人格中责任担当、勇气胆识、自信乐观等得到锻炼和提升;在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整个过程中核心创业能力中的资源整合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基本创业能力中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在小组完成作品、组间交流等环节中学生社会应对能力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压能力都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升。
2.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情况分析
在学院引导下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根据学院的组织申报情况,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参与率高达85%左右,其中以教学班两个项目为例进行分析:“××民族文化虚拟体验博物馆”通过3D建模,VR虚拟现实技术来构建虚拟博物馆,进而大大地延伸博物馆的展示空间,方便参观者可以有更多直观体验,让璀璨的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保存与传承,助力民族文化振兴;“‘校园租吧’物品服务共享平台”通过微信小程序构建校园物品服务共享平台,为有闲置物品的同学提供物品出租服务,同时为能提供技术服务,如电脑维修等服务的同学提供接单平台,为有需求的同学提供服务从而获取相应酬劳,有需求的学生能够通过该平台获得各类租用物品和服务,从而减少物品的浪费和提高物品使用率,又能共享优质便捷优惠的服务。从两个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来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明显提高。
3.教学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前后测对比分析
行动研究以后,采用相同问卷对教学班71名工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前后测对比分析,前后测数据均值对比分析如图8所示:
图8行动研究前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由图8可知,三轮行动研究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中各个维度均有所提升,创业人格中“踏实执着”维度保持不变,稍微偏低一些。对问卷包含的42道题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除了“踏实执着”维度包含的两对差异性不显著,其他40对题P值均小于0.05,说明前后测数据整体上差异性显著。由此得出:经过行动研究以后,工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且整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了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通过数据分析显示学生的创业人格中勇气胆识不强,基本创业能力和核心创业能力普遍不高,抗压能力偏低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新工科背景ae98bad1330512064f6a5ae63462650a下地方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模型,并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模式形成教学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开展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进行三轮行动研究,教学实践结束后,从学生的作品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情况和教学班前后数据的对比得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说明了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EB/OL].(20170621)[201726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707/t20170703_308464.html.
[2]丁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D].郑州:郑州大学,2022.
[3]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1421.
[4]朱寓卿.基于STEAM教育的智能教具设计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20.
[5]莫志慧,张仕兰.基于创客教育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1):126128.
[6]陈磊,唐桂华,王秋旺,等.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动力专业大学生交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3435+55.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编号:2022GKSYGK06)
作者简介:张仕兰(1994—),女,汉族,广西百色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管理;戴骊郿(1987—),女,瑶族,广西柳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教学管理。
*通讯作者:滕祥臣(1988—),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