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与探索

2024-10-03孟杰李翔尹震飚殷雷

科技风 2024年28期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强调动手实践能力,针对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环节相对独立、缺乏连贯性、实施方式不够合理、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规划入手,以实用性和应用性为指导,构建以产品机械制造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目的,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组织实施实践教学过程,建立多元考评方式,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能力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推动高校转型的改革与发展[13]。2017年《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4]明确指出,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本科以上层次人才,使其具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5],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育人模式,推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6]。因此,地方高校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最核心也是最难的问题就是课程体系的转型。其中,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课程共同构成了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

一、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专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应用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之一,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求都很高,其技术人才适用范围广、社会需求量大。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技术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79]。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环节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训练过程中获得实际工程经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因此,各高校教学工作者围绕实践教学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但目前的实践教学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层次性

目前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训、实习等形式,传统的实践教学在内容上以各自的教学目的为主,由指导教师独立设计题目和完成,缺乏课程与课程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衔接和关联,主要是验证书本上的理论,进行简单的仪器操作等,这种单一的验证实验,没有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各个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相互独立,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在设置上系统性和层次性不强,难以形成多个实践课程构成的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方式设计不合理

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应用在工程实践过程中,理论指导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人员基本是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安排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机械地完成实验内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被灌输实验内容,对实验原理、步骤等缺乏独立思考,师生之间除了仪器的操作外,其他的交流互动环节较少,不但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较低,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技能训练。

(三)实践环节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实践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用书面材料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如实验报告、实习日志、实践总结报告等,无法反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不能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不利于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过程中,极大地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目前,虽然部分课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内容的汇报或实物制作,但没有具体考查组内每个同学的参与情况及实践能力。

本文以机械专业的特点为出发点,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特点,基于能力培养,以产品的机械制造为主线,强调实用性及层次性,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期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

二、应用型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实践环节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实践训练过程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然而,由于实训条件和实施方式的限制,学生在实践中并不能真正实现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可从下述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一)以产品的机械制造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理论课程体系中三个层次——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基础,配置基础、专业、综合三类实践环节,强调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以产品的机械制造过程为主线,设置三级项目,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该体系以理论课程为依据,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同时在设置上采用了基础实践平台、专业实践平台、综合实践平台层层递进的结构。其中,三级项目以单一的基础课程理论知识为基础,内容较简单,主要培养学生的专项基本动手能力;二级项目建立在三级项目基础上,以专业课程群为载体进行设置,训练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专业知识;一级项目为综合项目,采用项目制方式,选用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项目为内容进行展开,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各实践环节之间有机结合,形成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目的,制定实践教学内容

在实践环节的内容设计上,要根据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相应理论课程内容的特点,强调应用性,在实践环节里引入实际生产中的典型案例和项目,并按照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全面的三级项目体系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加强实践与理论课的联系,实现实践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

以专业实践平台为例,重庆科技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群包括三门理论课和三个实践环节,如图2所示[10]。

图2专业课程群的组成

以理论课为基础,有目的性地设置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以典型工程项目为驱动,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产品的机械制造为核心,以图2中三门实践课程为载体,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项目内容,按照开课顺序逐步完成关键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相关夹具的设计、零件及夹具的加工及装配。

(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有效实施实践教学

为了使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在实践环节的实施上,采用集中与分散两种实践方式展开。其中,基础性实践项目主要以集中式进行组织,以个人为单位完成,旨在夯实专业基础,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专业性实验项目,针对知识点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在实践中加深对抽象专业知识的理解;综合性实践项目主要以分散形式进行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线上预约所需实验平台,线下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

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群的实践环节为例,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习过程对三门课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如图3所示。

图3专业课程群实践环节的实施

实施过程中,将所有实践课程的学时进行统筹安排,学生被分成不同小组,在分散实训中完成所需的实践内容。每组同学可根据实际情况预约时间和地点进行加工,同一时间每个工作地点只能安排一组学生,以确保每个学生的实训时间不少于课程规定的总学时,要求每个学生在课程开课的学期内完成给定的项目内容。这样,不但实现了实训与实习内容的相互衔接与合理安排,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也可利用相关实践条件开展第二课堂、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多元考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实践能力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实践环节的考核评价应贯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从而客观、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的特点及实践教学内容,可采用实践操作、现场讨论、分工协作等多种考核形式使学生参与实践的全过程,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建立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对于三级项目,侧重考核学生个人实践操作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个人完成过程和最终成果进行评价;一级项目采用项目制的方式分组完成,在考核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团队精神,项目的总体完成效果、小组中每个成员分工及完成情况,成员间的协调、组织、沟通等均要计入最终成绩;二级项目介于一级项目和三级项目之间,考核评价方式可根据实践课程特点及考核目标,采用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侧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多元考评方式的构建,使学生更加重视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总结

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体制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依托,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本文分析了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围绕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实践环节的总体规划、实践内容的制定、实践环节的组织实施、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力求使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系统、完备,行之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艾静超,尹晓伟.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沈阳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11115.

[2]李霞.建好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J].山东教育,2021(8):1823.

[3]陈佰满,涂军令,林有胜,等.“科教+产教”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6(1):788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1/201702/t20170217_296529.html20171.

[5]王丽亚.多举措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J].山东教育,2021(17):3233.

[6]梅华平,李玉梅,李涛.智能制造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8,285(09):202204.

[7]徐文,李珺泓,韩雪冰,等.应用型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模块化课程超市构建的探索[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9,35(3):117119.

[8]孟杰,何高法,李翔.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高教学刊,2019(21):6466.

[9]张树忠,唐一文,叶建华,等.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3):158159.

[10]孟杰,李翔,何高法,等.应用型人才培养下机械制造课程群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104):2527.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23385、222156);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228)

作者简介:孟杰(1981—),女,汉族,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李翔(1973—),男,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工艺;尹震飚(1982—),男,汉族,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殷雷(1987—),男,汉族,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