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跨专业教育(IPE)理念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4-10-03孔丽萍李婧

科技风 2024年28期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跨专业教育(IPE)理念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践方法和实施效果。方法:建立基于跨专业教育理念的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模式,了解IPE对提高学生跨专业合作能力提升的作用,探究其适用性,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完善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结果:跨专业学习帮助学生促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培养和不同专业合作的能力。结论:基于跨专业教育理念的五年制高职专业教学模式对职业学校学生适用,学生普遍认可并接受这一学习方式。

关键词:跨专业教育;五年制高职;护理;教学模式

面对全球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卫生和社会保健领域的跨专业合作实践越来越重要[1]。跨专业教育(IPE)被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的成员或学生相互学习、彼此了解,以提高合作及护理服务质量”[2]。培养医卫类专业学生在跨专业实践中发挥成功的作用,已迅速成为世界各地许多大学的一项关键教学任务,在医学人才的培养中实施跨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3]。参与IPE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态度、信心、自我效能、专业技能以及团队合作能力[4]。同时跨专业教学活动有利于加强各个专业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5]。目前我国大、中专毕业生仍然是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主力军,每年庞大的岗位缺口均需要靠相关职业院校来补充。同时,为顺应我国高职护理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在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构建中融入国际先进教学手段显得很有必要[6]。我国护理教育者应充分认识IPE的意义,认真学习IPE发展的前沿教学理念,积极推动IPE在我国护理职业教育领域的普及,为职校护生的培养和护理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

1跨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1.1跨专业教学模式指导思想的建立

根据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特色和学情特点,通过文献归纳,筛选了跨专业教育模式的三种理论,分别是跨专业核心能力框架[7],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跨专业实践的价值观、角色/职责、跨专业沟通、团队协作。角色理论[8]倡导提高专业角色间的相互理解和认知,让学生学习到其他专业的不同职责和知识技能,它很好地诠释了跨专业教育的内涵。行为改变轮(BCW)[9]是基于若干常用的行为改变理论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它包含能力—机会—动机系统层(COMB)、干预层和政策层三个主要层面。这些理论对IPE教学的过程设计、方法构建等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1.2跨专业教学过程的设计

根据以上理论,本文研究并设计了IPE教学模式和过程,确定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组建教学团队、设计教学案例、组织教学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下图)。

跨专业教学模式设计图

1.2.1教学对象

以我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主,联合助产、医学影像技术、放疗、智能医疗装备、康复治疗技术、老年保健共六个专业。

1.2.2教学形式

教学实施过程以选修课形式开展,学生自愿报名,从六个专业一共招募学生90人,每个专业15人。将90名学生进一步分小组,保证每组均有不同专业学生。

1.2.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选自专业教材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尤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且复杂,不易控制,是医学生需要掌握的常见知识。设计不同案例贯穿教学始终,案例涵盖各专业的相关知识。在以学生为案例中的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时,要求突出各专业的特色并进行整合,目的是促进不同专业角色间的相互了解,提高学生的跨专业合作能力。教学内容和案例的设计均经过相关专业和行业专家一致商讨和制定。

1.2.4教学过程与方法

共五次课,一周一次,每次90分钟,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介绍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将学生进行分组,采用破冰行动让学生彼此认识,相互了解。导入案例,分配小组任务,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合作、分工。教师给学生创造可以相互讨论和完成任务的时间与空间,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实训教学环境,指导学生完成小组任务,尽可能满足学生合作学习的要求,如道具、器材等。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为患者制订的健康计划,形式不限,其余小组观看并点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等方法授课,其中,小组学习是基本形式,学生根据案例中的情境扮演不同角色(下表)。

1.3跨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

本跨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分别来自六个不同专业的六名教师,负责学生小组的授课、专业指导、课堂讨论和小组评价等。除了常用的教学素材,还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线上合作学习,使跨专业教学的时间、空间更加灵活机动。利用实训室和模拟实训平台,营造符合各专业特色的实训环境,进一步促进不同专业间的合作交流和相互学习,增进彼此了解。

1.4跨专业教学效果的评价

课后给学生发放国际公认的IPE效果测量工具,跨专业学习准备量表(RIPLS)[10]和跨专业教育认知量表(IEPS)[11]。检查学生对跨专业学习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其他专业角色的认知情况。通过焦点小组访谈的形式,调查学生对跨专业教育的态度和认知变化,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并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2跨专业教学模式实践的主要创新点

2.1教学模式有创新

2.1.1教育对象由本科到专科

国内关于跨专业教育的研究数量较少且多数以高校护理本科学生为对象,本项目重点关注职业学校跨专业教育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这在国内外研究中尚不多见。

2.1.2参与专业更多元

现有的教学模式多将护理和临床或药学专业进行跨专业教育,而本项目对六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进行教学,在医卫类职业教育中属于突破性的尝试。随着医疗合作的重要性逐渐提高,护理人员要具备与其他各种专业人员有效沟通和协作的能力,这些都将帮助护理人员成为更专业、更多元化的综合型技能人才。

2.1.3教学效率有提高

在不同专业之间开展跨专业教学,可以节省教学资源,尤其开展线上IPE,不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更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2.2理论指导有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理论支撑,而本项目通过查阅资料,精准定位,从众多理论框架中筛选出适合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特色的跨专业理论模型,这些理论均是国际国内公认并进行过广泛而充分验证,对跨专业教学模式的建立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每一项理论都分别指导教学过程的不同部分,角色理论指导角色扮演法的应用,行为改变理论指导教学内容的设计,跨专业核心能力则是制定教学评价指标的依据。

2.3教学过程有创新

跨专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彼此间的沟通交流,为学生进入临床真实情境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涵盖各个专业的相关知识,设计不同类型的案例,内容丰富、贴近临床实际,让不同专业学生组成小组,围绕案例深入探讨和相互学习,内容丰富、贴近临床实际,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兴趣。

2.4教学评价有创新

2.4.1评价方式由单一到多元

不同于以往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如考核、测试等,也不同于现有的跨专业教学测量指标,如知识、技能等,本项目采用质性和量性相结合的评价策略,综合考量跨专业教育前后学生的角色认知、态度和核心能力的多方面改变。

2.4.2评价主体由教师到学生

学生的表现不再由教师单方面来评判,而是由学生自我和相互评价,评价彼此在跨专业学习中的表现、对角色的理解程度,甚至评价教师的教学表现,互相指正,不断改进。

3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3.1理论依据翔实,指导跨专业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践

本团队研究探讨了三种跨专业教育的理论模型,并完成了系统评价,为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跨专业教学模式的建立和教学实践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让跨专业教学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并且这些理论依据也指导着其他专业课程的改进和深化。

3.2教学内容丰富,跨专业公开课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范例

跨专业教育的教学实验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跨专业教育的态度和接受程度,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及时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丰富教学内容,以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今后进一步开发相关课程做好准备。目前已经在开展跨专业教育的线上教学和交流活动,正在进一步验证教学效果。同时,以公开课为教学范例,深化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为后续的跨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3教学效果显著,跨专业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角色认知

跨专业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专业间的合作,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量性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跨专业教育后,学生对跨专业学习的态度有所转变,对不同专业的角色认知也有所改进。质性研究结果也表明,学生普遍接受跨专业的学习模式,与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探讨彼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增进彼此的了解,同时培养合作意识和临床协作能力,团队合作和优势互补使患者获得高质量的服务体验。此外,学生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专业的差异,未来可以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教学效果表明,跨专业教育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结论

本项目以跨专业教育理念为基础,以五年制高职医卫类专业学生为对象,开展了跨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效果表明,跨专业教育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和实践基于跨专业教育理念的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模式,了解IPE对提高学生跨专业合作能力提升的作用,探究其适用性,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适合五年制高职医卫类专业学生特点的创新的教学模式,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但跨专业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普及,还需要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荣华,张艳,张倍倍,等.国外护理跨专业教育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8(1):6669.

[2]CAIPE(1997)BulletinNo.13InterprofessionalEducation:What,How&When?London:CentrefortheAdvancementofInterprofessionalEducation.

[3]刘姝岐,蒋玉宇,刘凤兰,等.跨专业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实施和应用进展[J].科教导刊,2020,9:3839.

[4]吴明妍,吴伟,刘淑英,等.跨专业医学教育与实践能力拓展的启发[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5):2223.

[5]杨小婷,黄远林,李素霞.基于项目教学的跨专业教学探索与分析[J].学园,2018,11(11):5759.

[6]彭鹏.高职护理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伦敦国王学院合作为例[J].科技风,2021(05):2930.

[7]InterprofessionalEducationCollaborative(IPEC).CoreCompetenciesforInterprofessionalCollaborativePractice:2016Update.

[8]MichieS,StralenMMV,WestR.The ;behaviourchangewheel:Anewmethodforcharacterisinganddesigningbehaviourchange Interventions[J].ImplementationScience,2011,6:42.

[9]CoutuW.RolePlayingvs.RoleTaking:AnAppealfor.Clarification[J].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1951,16(2):180187.

[10]蔡福临,陈秀凤,钱志刚.护理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生跨专业学习态度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8):12841286.

[11]OrchardCA,KingGA,KhaliliH,etal.AssessmentofInterprofessionalTeamCollaborationScale(AITCS):developmentandtestingoftheinstrument[J].JournalofContinuingEducationintheHealthProfessions,2012,32(1):5867.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跨专业教育(IPE)在医卫类高职院校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EHA200422)

作者简介:孔丽萍(1987—),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护理职业教育和跨专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