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
2024-10-03金陶岚
摘要:智慧课堂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以智慧教育理念为核心,与教学深度融合,为师生构建了智慧化的教学活动场所,其核心功能在教学区。智慧课堂的有效应用为教学带来三大改变:一是教学方式由预设教学向精准教学转变;二是知识传授式互动向平台多元化交流互动转变;三是分数唯一评测方式向全过程动态评价转变。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智慧课堂背景下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智慧课堂在高职院校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故以此为出发点,对当前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解决对策,有利于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为高职教育课堂教学发展提供新思路,进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一、创建智慧课堂的必要性
在“教育信息化2.0”等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行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度不断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俨然成为当前教学的主流模式。智慧课堂作为信息化环境支持产物,在人工智能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智慧课堂的深入运用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及研究起点,诠释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在培养学生“智慧型”学习思维和教师“智慧型”教学思维方面提供了强力支撑,其有效运作有助于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枯燥化、效率低、互动差等弊端,推动教学向智能化与精准化的方向发展。智慧课堂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与互动交流的机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学习环境智能化、场景化,增强现实技术带来身临其境的直观学习体验,突出教学资源智能推荐服务,进行模拟仿真训练、虚拟化实验实训、智能化综合测评等,使学生在探究与合作中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帮助专任教师利用智能化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和效能,优化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高要求,职业院校课堂创新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职业院校创建智慧课堂势在必行。创建智慧课堂不仅能优化传统职业教育模式,更能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多样化、技能型人才。
二、智慧课堂的内涵
从教育目标的角度看,智慧课堂是一个激发学生智慧的载体;从技术的角度看,智慧课堂实现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变革,凸显出课堂建设的智慧性,包括教学设施的“智能化”、教学资源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精准化”、教学互动的“立体化”、教学反馈的“即时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支持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智慧生成,从而促进教学变革。
总而言之,智慧课堂以智慧教育理念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构建集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一体的课堂环境,实施精准化教学,改进师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行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智慧生成,引导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职业教育与智慧课堂的关系
职业教育因其教育类型的特殊性,在智慧课堂的应用上,与普通教育存在一定的区别。
其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培养目标具有职业特色,理实一体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院校充分利用真实设备进行实训教学资源的开发,但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法通过案例把与职业相关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展示,也不方便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针对性的实训任务。因此,在智能形态的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课堂的有效应用,在职业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智慧课堂可以实现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构建,有利于教师将抽象的工作原理与具体工作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积极投入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学习。同时,逼真的实训环境,也有利于学生获取案例、项目和任务等方面的感性认知与行动体验,实现技能从依样画葫芦到行之有效再到技高一筹的能力提升。
其二,智慧课堂具备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特征。教师通过智能终端,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数据,并基于智能设备与学生互动,精准把握学生的职业认同程度和职业意识形态,适时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智能设备,随时与专任教师或企业导师联系,获取学习任务,反馈学习情况,并结合学习数据,自觉评价学习成效、调整学习进度,进而自觉强化职业行为。
其三,智慧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教师选择相关匠人匠心视频作为教学资源,向学生传播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沉浸式体验,内化成职业认同感、崇高的职业精神、成熟的职业心态和现代职业能力等职业文化。此外,教师基于智慧课堂的平台,为学生开展实时操作视频和虚拟仿真画面等演示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让学生在模拟训练中通过多维感官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动机,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树立尊重职业、敬畏职业的职业心态。
四、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智慧课堂的兴起,促使众多高职院校对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应用和推广,不仅给师生带来了全新的教学体验,也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新动力。现今各高职院校积极引进“职教云”“中国慕课”等各类智慧教学平台与软件,搭建智慧教室来推动新兴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但同时,由于各高职院校智慧课堂的建设水平存在差异,在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境,故就此展开分析对于探索更好地提升高职课堂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
(一)师生在智慧课堂技术手段的使用熟练度上存在差异
目前众多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功能较为完善的智慧教室,但在智慧课堂应用中,教师尚未完全开发智慧课堂的智慧性能,利用到的功能较少,使用的教学技术手段相对比较基础和常规,PPT制作、教学资源共享、教学任务布置、知识测试、考勤是使用率较高的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使用效率较低。部分教师反馈智能控制平台操作复杂,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平台的使用上,同时多项工作的压力,也导致教师没有持续性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意愿,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氛围。但从学生的角度看,大部分学生主观意愿强烈,对新兴课堂兴趣浓厚,会主动探索新技术手段的使用,在熟练运用的基础上愿意持续性地使用,且认为使用较为轻松。
(二)师生对于智慧课堂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有待改进
智慧课堂的应用,相较于传统课堂,提高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但依旧存在一部分学生认为智慧课堂和传统课堂在学习理念上差别不大,都是为了知识的获取,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仅仅是手段更多样,资源更丰富,传统课堂也能满足专业知识的获取,抛开趣味性,两者差别不大,都可以归为“知识课堂”。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多数教师使用智慧课堂教学的原因是学校有信息化教学的要求,被动意愿大于主观能动。
(三)高职专业课程知识与岗位技能训练融合度不高
智慧课堂相较于传统课堂,凭借丰富的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能帮助大部分学生更快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高职院校,其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性,相比理论课程,实训课程占比相对较高,对实践性要求也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做到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传统课堂上理论知识讲授占主导,实践能力通过专项技能训练得以培养。多数教师知道智慧课堂的使用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高度融合,但介于教学手段与场所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同时对智慧课堂的应用目前还处于能力的提升阶段,怎么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运用哪些技术手段,师生怎样配合才能实现两者的高度融合,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发挥传统课堂所不具备的优势,目前还处于困难阶段。
(四)教师对学生端设备的监管难度较大
智慧课堂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目前智慧课堂存在“重智慧轻监管”的缺陷。学生使用移动智能设备完成教师端发送的学习任务,虽然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但弊端凸显:智慧课堂的多样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思,分散其注意力。学生在移动智能设备上进行学习时,教师无法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不能确保每个学生是否跟随教师的教学安排。教学纪律难以保证,实时监管难度较大。涉及课前预习的任务、不能确保学生的自学效果,课后作业的提交,难以保证其原创性。
五、提升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强化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智慧教学素养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智慧课堂应用技术手段基础化问题,学校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一方面,学校在具备完善的智慧课堂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定期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智慧教室更多功能的培训,或安排教师去其他院校观摩、调研,使教师真切感受智慧课堂对教学的重要作用,促使教师探索和使用其隐藏功能,从而增强灵活应用各种智慧课堂教学技术工具的能力;学校还可以进行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比赛,以此促进教师智慧教学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依托智慧课堂,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结合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学生特点,将智慧课堂教学工具与教学活动真正的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建设更加全面、丰富、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将智慧教学技术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支持作用。
(二)转变信息时代师生的教—学习理念,落实教学相长
就教师而言,首先,从意识上树立现代化的智慧教学理念,认识到高职院校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课堂走向智能化势不可当。智慧课堂凭借信息技术,可以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环境的变革。教师需要顺应实势,利用智慧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调整师生互动方式。其次,充分用好智慧课堂提供的智能服务,课前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预习辅导,提供在线解答,帮助学生深层次挖掘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课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高效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课后借助智慧技术及时跟踪学生的复习情况,为后续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提供必要的依据。
就学生而言,智能技术深入课堂,能使其通过学习获得快乐,增强学生学习动机,也能感知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而激起学生自主的求知欲望和发散性思维,这种素养的培养,能极大地帮助学生适应智能时代的需求。
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又提高了教师课堂效率和教学水平。师生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教学相长的过程,正是职业教育的本质所在。
(三)科学制订智慧课堂的理实结合教学方案,提升教师智慧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时,根据教育部提出的重点培养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应高度融合技能训练和专业课程学习,以保证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提升。
智慧课堂特有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了便利。在使用智慧课堂时,常规行为是通过智慧平台发送教学资源,让学生接收,完成任务后提交。其余利用智慧课堂的功能少之又少,相关内容的技能训练,则是通过实训环节完成。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是完全孤立的。要改变这种断裂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跟智慧教室建设方合作,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或建立端口,链接技能训练平台,进行理实的高度融合,凸显实践性的智慧课堂教学。例如,《财务管理》课程财务分析模块,教师涉及杜邦分析体系内容的授课,在以往使用智慧教室功能的基础上,开通链接、网页等功能,让学生对该知识点有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和任务驱动,通过端口,直接进入技能训练平台,进行相关内容的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自身潜在智慧。这种模式,既能提升教师的智慧教学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开发智慧课堂云监督功能,完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原因,在学习自制力方面有所欠缺,监督机制的设计能更好地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学校可以跟智慧教室建设方合作,借助智慧技术对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及时掌握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习进度,同时可以设置学习预警,对于规定学习时间不达标的同学进行双向提醒,既敦促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也帮助教师了解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关注。对于全流程,可以设置评价机制,包括完成度、完成质量、完成时间等,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
在开发智慧课堂监督功能的基础上,教师提升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降低被动监督的有效措施之一。利用智慧课堂增加教学互动板块,在教学中增加任务和问题情境驱动,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基于学生学习动态数据分析,调整教学计划,学生的自主性调动起来,被动监督也就可以逐渐弱化。
智慧课堂的应用前景广大,高职院校在课堂改革的过程中,基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需求,依托智慧课堂的优势,突破传统课堂的弊端,将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真正做到技术贯穿教学并为教学服务。同时,为提升智慧课堂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可以由教学主管部门牵头,包括二级院系、专任教师、学生、智慧课堂运营商、校企合作单位等多方主体协同合作,共同设计、完善或升级智慧课堂背景下的组织架构、教学执行、教学评价等,相信智慧课堂的教学成效会更显著,也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智慧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亚芝,周东.李美满.面向高职院校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23(01):4044.
[2]蒋大霞.职业教育智慧课堂发展路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4):116118.
[3]卢建宁.高校智慧教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信息系统工程,2023(08):104107.
[4]张效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的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6):141142.
[5]张丽.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21.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职教智慧课堂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2SJYB056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金陶岚(1979—),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副教授,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类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