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健康助力智慧“耕”新
2024-10-03陈能场
土壤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孕育了万物,是支撑农业生产的根基。但是,过度的耕作、污染、气候变化……都有可能让土壤失去活力,变得贫瘠。那么,我们怎样判断土壤是否健康?又有哪些手段可以检测土壤健康状况呢?
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可把土壤分成3类
怎样的土壤才算健康?
由于土壤的生物活性和生物量等性质都是动态变化的,人类的耕作、施肥、灌溉等活动,以及气候变化也会影响土壤健康状况,所以土壤的健康评价体系也应基于不同的地理条件,结合具体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进一步分析。
但总体来说,固体(矿物质、有机质)占50%,空气和水分各占25%是健康土壤的最理想状态。
当我们站在田间,低头俯身、捧起一把土细细观察时,颜色较深、结构疏松、有淡淡的土壤气味等特征正是土壤健康和高肥力的表现;此外,若土壤中还有昆虫驻足、植物停留的痕迹,也都说明此片土地肥力较高,适合作物生长。
对土壤健康状况的评估依赖于土壤各项性质的检测,现实工作中,土壤的各项指标往往是通过土壤取样和场外实验室分析得出的。但土壤检测从选点、采样到得出分析报告是一件极费时费力的工作,因此需要更新技术,以适应土壤健康状况的评估。
给土壤做“体检”
伴随着现代农业进入到智慧农业阶段,农业无人机和土壤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土壤健康状况的评估注入了新活力。
捕捉土壤的“指纹”
想象一下,一架无人机在田野上空盘旋,它的“眼睛”不是普通的摄像头,而是一台高光谱成像仪,能够捕捉土壤表面不同波长的光。这些光谱数据就像土壤的“指纹”,通过分析,科研人员能够判断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水分状况,甚至检测出潜在的污染物。
聆听土壤的“心跳”
除了无人机,在田间地头,一个个小巧的土壤传感器在土壤间“伫立”,就像土壤的心跳监测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酸碱度传感器、养分传感器、害虫传感器、污染物传感器……这些智慧农业的好帮手,不仅可以监测土壤状况,提供关键信息,还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农业产量,减少对环境的干扰,以建立起智能、可持续的农业系统。
从精耕细作到智慧农业,土壤承载着生命的繁衍生息,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让我们共同关注土壤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让这层薄薄的生命之土,继续滋养万物。
知识拓展
古人的土壤保护妙策
在没有科技的古代,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和耕作经验积累,发展出了一系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土壤保护和农业耕作方法。
轮作制度
古人在长期耕种实践中意识到,土壤肥力有限,过度耕作会导致土壤退化。因此,他们发明了轮作制度(在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或在一定周期内轮换作物和休耕),以恢复土壤的养分和结构。
绿肥种植
古人利用绿肥作物(如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通过种植绿肥作物后翻耕入土,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水土保持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古人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梯田建设、植被覆盖、修建水坝和沟渠系统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少雨水冲刷,保持土壤稳定,减少养分流失。
合理灌溉
古人根据地形和水源条件,发展了各种灌溉技术,如坎井、渠道灌溉等,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过度灌溉导致的土壤盐碱化和养分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