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

2024-10-01程超

中学生物学 2024年6期

摘 要:5E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注重通过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并获得新知识。本文以“DNA的结构”一节教学为例,基于STEAM教育理念,采用5E教学模式,通过“引入、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五个教学环节,将物理、化学、数学等跨学科知识与生物学教学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5E教学模式;DNA的结构;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003-7586(2024)06-0033-04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几个方面,并在“实施建议(一)”中提到: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是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注重学科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跨学科的科学概念。这与整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等多学科融合的STEAM教育理念相符合。5E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以及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这与STEAM教育理念存在较多契合。本文基于STEAM教育理念,选择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DNA的结构”这一内容,采用5E教学模式,融入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1 STEAM教育理念与5E教学模式内涵

STEAM教育理念是以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等多科学领域为基础开展的融合性教学。[1其强调学科间的多元融合,营造真实问题情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跨学科、重探究、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5E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会(BSCS)提出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包括“引入(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评价(Evaluation)”五个教学步骤。[2引入是起始环节,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发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探究是核心环节,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性探究,构建科学知识概念。解释是关键环节,学生尝试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演绎和推理,归纳核心概念,教师对学生总结的规律进行规范化表述,帮助学生内化概念本质。迁移是延伸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拓展知识应用,培养自身学以致用的能力。评价是贯穿环节,学生在活动的各环节中形成指导性评价,了解自身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3

通过对STEAM教育理念和5E教学模式的分析,发现二者都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对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培养,二者的结合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启发式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

2 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5E教学模式实践

本文选取“DNA的结构”一节内容,在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依托5E教学模式为载体的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课程标准》为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2.1 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科学探究动力

教师播放悬疑影视剧的精彩片段,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尘封十三年的旧案,因为关键性证据的出现,让扑朔迷离的案件有了转机。教师提问:案件中所指的关键性证据是什么?这种物质为什么可以鉴定犯罪嫌疑人?DNA具有这样的特性与其结构密不可分,DNA分子具有怎样的结构?DNA又是如何储存生物的遗传信息的?

设计说明:STEAM教育理念聚焦真实问题情境,通过案件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学生在之前就已经了解DNA是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通过回顾旧知,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2 探究:重温探索之路,引导科学探究过程

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假设全班是一个“DNA的结构”课题研究组,学生是研究员,老师是课题组负责人,全班根据此情境展开探究活动。

2.2.1 探究任务一: DNA基本组成单位的构建

教师课前布置预习任务,由“研究员”们自主收集生物学家沃森(J.Watson)和物理学家克里克(F.Crick)探索DNA结构的相关故事,教师邀请“研究员”们进行角色扮演,分享收集到的故事。学生回顾已有知识,掌握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并在平板上构建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示意图,再由学生之间进行点评。

2.2.2 探究任务二: 脱氧核苷酸链单链的构建

脱氧核苷酸是怎样连接成为单链的?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是通过什么化学键连接的?学生类比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总结出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磷酸二酯键的过程。通过分组讨论,构建模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组装由脱氧核苷酸连接成的DNA单链。

2.2.3 探究任务三: DNA平面结构的构建

教师提出问题,两条DNA单链是通过什么方式连接的?引导学生先提出合理假说。假说一:DNA的两条单链由位于内侧的碱基连接而成。假说二:DNA的两条单链由“脱氧核糖-磷酸”的基本骨架连接而成。

教师提供资料:嘌呤和嘧啶碱基具有疏水性,脱氧核糖和磷酸具有亲水性;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显示,磷脂双分子层头部亲水位于外侧,尾部疏水位于内侧;细胞内部是一个液体环境,DNA的周围充满组织液。“研究员”们展开探究,分析资料,类比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得出正确结论:DNA中排列在外侧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其基本骨架,内侧由碱基排列连接,形成稳定的结构。

学生继续探究两条单链之间的碱基如何进行连接。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了解科学家研究DNA分子结构的探索历程。学生分析资料提出假说“嘌呤和嘧啶连接”,教师启发学生根据生物学家查哥夫(E.Chargaff)对DNA做化学定量分析的数据,根据不同生物DNA中四种碱基之间的数量关系比,发现DNA碱基之间组成存在数学规律,嘌呤总量和嘧啶总量相等,体会数学计算之美。

2.2.4 探究任务四:DNA立体结构的构建

教师精心引导“研究员”们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分析DNA双链的方向性,研究员(甲)和研究员(乙)进行角色扮演物理学家富兰克林(R.Franklin)和威尔金斯(M.Wilkims),讲述二人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得出DNA 衍射图谱,他们结合物理学知识对X射线衍射原理进行分析,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并且发现翻转180°后的DNA衍射图谱与未翻转的衍射图谱保持一致(学生进行图片展示),因此推测出DNA两条单链的中轴在两个方向上呈中心对称,于是得出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的稳定双螺旋结构。小组成员合作完成DNA立体结构模型,学生通过亲手制作,化抽象概念为具体模型,感受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艺术之美,教学过程融合STEAM教育理念。

设计说明:在探究阶段,教师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收集生命科学史,训练学生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各学科交叉的成果辅助验证,层层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体会学科交叉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制作DNA的结构模型,体现了STEAM 的工程、数学、技术、艺术的理念。

2.3 解释:深入交流总结,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展示自己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根据模型用语言总结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每个小组观察自己的DNA模型在结构上与其他小组有什么异同?教师进行补充,促进新知识构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5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小组的模型,发现各小组DNA结构模型的特点类似,具有相同的基本骨架,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同DNA结构模型中的碱基排列顺序是不同的,且是特定的,体现了DNA结构的特异性。DNA模型中不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回应开篇课堂导入破案的真相,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索欲望。

设计说明:本环节重在展示探究思路,学生的解释体现了对DNA结构特点的理解,教师鼓励其他学生提问以推动小组交流,通过深化核心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师生交流总结,层层深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建立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2.4 迁移:拓展知识应用,形成解决问题能力

师生重温科学家们探索DNA结构的过程,教师提问:沃森和克里克两位科学家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这给予你哪些启示?学生各抒己见,了解学科交叉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善于与人合作,敢于质疑和探索是科学成功的必经之路。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后,教师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迁移和拓展知识应用。教师提问:如果身边有走失的儿童,如何帮助其找到亲生父母?2019年中国政府采取积极的疫情防控政策,为什么核酸检测能够快速发现感染者? 教师设置开放性问题,学生能够利用 DNA分子特性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落实社会责任。

设计思路:学生体会到多学科交叉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认同交流与合作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渗透STEAM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探索求真、与人合作的精神。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真实问题情境,从而认识到生物学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提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2.5 评价:检测课堂效果,实施多元评价方式

评价贯穿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反思,共同进步,有利于提高今后的教学。[6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成员在构建模型过程中设置疑问展开互评;教师对各组每一个环节表现进行评价,给学生发放评价量表,并说明各阶段的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通过不同的评价环节和评价方式,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设计说明:通过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根据评价量表,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结果性评价,从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符合STEAM教育理念,使学生体会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3 结语

将STEAM教育理念融合到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是一种必然的课程趋势,也是一种教育方式的革新。STEAM教育理念提供了基于学科融合的理念,淡化学科界限,将真实的问题情境与科学探究、工程设计、数学推理相结合,从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本节课采用5E教学模式,五个环节充分融合STEAM教育理念,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探索DNA结构的故事,课堂动手组建模型,在探索构建模型的过程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对于教学中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部分比较陌生,教师适当提供桥梁知识和少而精的问题引导、让学生能有充裕的时间自主学习和深度思考,小组合作交流,通过自评和互评得出模型结构,在评价中总结DNA的结构特点。

5E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并不是割裂进行,而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该教学模式,融合STEAM教育理念,进而让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肖安庆.例谈6E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STEAM教学中的应用—以“遗传信息的翻译”教学为例[J].中学生物学, 2022, 38(5):15-17.

[2] 王健, 李秀菊. 5E 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对我国理科教育的启示[J].生物学通报, 2012,47 (3):39-42.

[3] 何党连,何志灵,朱巧萍.基于STEM理念5E教学模式的活动设计——以“楞次定律”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 2022,37(12):4-8.

[4] 周建中.基于5E 模式的 STEM 教育项目——生态瓶稳定性探究的案例设计[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8,4(1):22-25.

[5] 李德伟.以“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为例,构建高效5E课堂[J].生物学教学,2019,44(11):34-36.

[6] 杨杰妮,伍权,谭芮. 6E教学模型在初中STEM课程中的应用——以“天堑变通途”为例[J].教育观察,2023,12(8):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