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的历史流变

2024-10-01谭华

体育学刊 2024年5期

摘 要:《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研究(1868—1936年)》一书,结合日本近代由弱到强进而走向侵略扩张的社会背景,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这一历史时期学校体育的流变历程、特征、作用、历史地位及影响因素,反思其学校体育的军国主义化。研究认为:日本近代学校体育并非单纯的体育教育活动,它是近代教育的重要构项,是日本推进文明开化的场域之一,在改善国民体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军国主义的蔓延,学校体育逐渐与军事捆绑,逐步沦为扩军备战的工具,既违背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学校体育只有回归教育本质,才能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历史流变;《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研究(1868—1936年)》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4)05-0131-04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moder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Japan

——Review of studies on moder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Japan (1868—1936)

Abstract: The book that studies on moder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Japan (1868-1936), combines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Japan's modern era from weakness to strength and then to aggression and expansion, and analyze in depth and systematically sort out the chang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role, historical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is historical period, and to review on the militariz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e study argues that: the moder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Japan is not simply a physical education activity, but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dern education, one of the areas to promoting civilization and enlightenment for Japan, and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physical fitness for people in Japan. However, with the spread of militarism,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ave gradually become tied to the military and have been gradually reduced to a "tool of war", which is not only against the law of its own development, but also causes serious harm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students in Japan. It is proposed that only by returning to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could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develop in a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manner, and also truly realize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for students.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historical changes;study of moder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Japan (1868-1936)

《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研究(1868—1936年)》一书是刘春燕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明治时代至‘二战’前的学校体育与日本崛起(1868—1937)”的结题成果,于2022年3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日本是中国的近邻,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有着频繁文化交流交往。近代以来,日本通过强力学习西方建立起的近代学校体育,不仅为其文明开化、富国强兵做出了较大贡献,而且也对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强烈影响。日本近代学校体育既在推动教育发展、提升民族体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因在后期逐渐沦为扩军备战的工具而成为世界学校体育发展史上一段不得不深刻反思和警惕的历史。无论是从追溯中国近代学校产生、发展的历史角度还是从深刻反思日本近代学校体育“军国主义化”的角度,均应对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研究予以高度重视,而显然目前中外学界对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的研究均十分薄弱,有待进一步深入。

该书结合明治(1868—1912年)、大正(1912—1926年)、昭和初年至“二战”前(1926—1936年)日本社会大变迁的时代背景,挖掘诸多详实的新史料,详细梳理和深入分析日本近代学校体育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地位、作用、特征、不足及其影响因素等,并对其学校体育的军国主义化进行历史审视[1]113-153。

19世纪中期,在“西力东渐”浪潮的强烈冲击下,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领域均发生剧烈变革,学校体育是日本在这一时期由弱及强进而迈入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治初期,日本学校体育因文明开化、习学欧美而初步形成体系并表现出科学性的一面,但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和战争的不断推进,从明治中期开始,学校体育中开始出现军国主义的萌芽;到大正时期,日本学校体育内容不断充实,但在军国主义体制的挤压下,军事训练进一步强化,军国主义体育快速发展,学校体育开始表现出扩军备战的工具倾向;再至昭和前期,日本学校体育以军国主义思想为指导,构筑了军国主义的学校体育体系,开始凸显扩军备战的工具特征,脱离学校体育的本质,严重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纵观这段历史,在不足80年的时间里,日本从一个弱小的东方岛国一跃成为不断外侵的现代化强国,其学校体育也经历了从发韧到发展、从科学性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历程,个中缘由颇值深思。

1 《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研究(1868—1936年)》的学术价值

明治时代到二战前是日本社会剧烈变革的历史时期。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崛起,从落后的封建小国一跃而成东亚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国家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12—1926年的大正时期则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前所未有的盛世。1926—1936年日本从半战时体制向战时体制过渡,日本参与或挑起了系列战争。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军国主义教育逐步体制化,学校体育的目的由最初的强身健体逐步演变为服务扩军备战。

学校体育在日本这一历史时期的巨变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中外学界对日本的研究历来较为关注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对其学校体育的关注和研究较少。目前,学界对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且史实描述居多,分析讨论和历史反思相对薄弱。日本近代学校体育作为教育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日本近代社会变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深入认识日本国民性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加强对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的研究十分必要。该书的问世不仅丰富了学术界对日本近代体育史的研究,弥补了对日本近代学校体育史研究的薄弱环节,而且还以学校体育作为认识日本国民性的新切入点,开辟了深入认识日本国民性的体育新视角。

该书将学校体育置于日本近代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中进行讨论,得出诸多观点较为新颖。如: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的总体特征“和魂洋才”,日本近代学校体育成为日本“富国强兵”的重要举措之一;日本“不甘落后”“善采异邦”的民族特性推动了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的发生和发展,但由于军国主义的盛行又促使学校体育逐渐演化为扩军备战的工具[1]113-118。通过研究得出的一些经验与教训,如“国家的强大应重视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重视国民体质健康;引进外国学校体育不能只注重外在的运动形式;学校体育应该回归其教育的本质”[1]153-157等等,对各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均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2 《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研究(1868—1936年)》的主要内容

全书内容共5章。

第一章题为“维新巨变中的身体重视与体操初兴”。封建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面临重重危机,因而通过明治维新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实施“文明开化”“富国强兵”“殖产兴业”三大国策,引发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风气等巨变,这些成为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历史背景与基础条件。明治时期,为追赶欧美、御侮图强,塑造现代国民,日本空前重视国民的身体健康、保健卫生、体格与体力,随着西方教育和体育思想的传入,日本教育界及普通国民对身体运动的教育意义有了全新认识[1]6-9。这些为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身体基础,加之欧美体操术的逐渐传入,日本近代学校体育呼之欲出。

第二章题为“明治时期的学校体育(1868—1912年)”。明治时期是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阶段,大体建立起了近代学校体育的初步框架,形成了包括体操课程、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三部分在内的内容体系,学校体育中的目标、方法、内容、师资、评价、制度等要素也初步具备,学校体操课程在各级学校都成为必修。该书认为,在明治时期“日本近代体育逐渐发育起来,其中龙头和主体就是学校体育。日本近代学校体育在明治时期从无到有,初步制度化、体系化”“明治时期不仅是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期,也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体育的萌芽期”[1]10-13。例如,1886年兵操进入学校以及学校体操课程必修化,课外活动中兴起兵式行军、师范学校全部实施军事化管理等都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章对大正时期(1912—1926年)日本学校体育的发展进行探讨。大正时期,学校体育内容不断丰富,瑞典体操在学校体育中获得正式地位,在汲取西方文化的基础上,竞技运动和游戏也盛行起来。但随着日本教育体制逐步“右倾”,公立小学教师6周现役制改为1年,目的是通过教师加强对初等教育的军事渗透。中等以上学校在校生的延缓征兵改为延期入伍,这样适龄的高等、中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在校期间实则已是军人身份。特别是1917年颁布《关于兵式体操的建议案》(1917年)、1925年颁布《陆军现役将校学校配属令》,陆军现役教官被分配到各级各类学校担任体育教师,除去大学外的各类学校都是强制被分配的,并规定各年级均开展“射击”“指挥法”等战术技法训练,完全是军队教育的预备教育[1]64-80。这些现役军官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引发了诸多学生排斥。学校体育的工具化、军事化倾向越发显著,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实践都呈现出扩军备战的倾向。

第四章是昭和初年至“二战”前(1926—1936年)的日本学校体育。1931—1936年,日本挑起或参加一系列对外战争,军国主义体制随之进一步加强,军国主义教育逐步体制化,学校体育的军国主义特征也日益明显。学校各类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其首要目标都服务于战争目的的达成。1928年柔道和剑道成为体育教学的必修内容,过去仅有锻炼身体作用的柔道,变成单纯以攻击技术为主的打斗形式,在馆内进行的剑道为适应战争需要改在户外进行。为使学生接受更多的军事技能训练,行军、举负重物、射击、投掷枪棒、枪剑术等军事项目也都成为学校体育的内容。1936年女子薙刀列入学校的正科教材,而篮球、排球、网球等项目则被认为仅具有娱乐价值而被学校淘汰[1]92-109。学校运动会的军事色彩进一步加强,增加了中队教练、武装竞走、模拟战等军事内容,有的学校甚至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起火演习”。该时期学校体育最突出的特点是“体育活动从体育形式的合理化体系转变为军国性质的国防体育体系,将偏执的指导理念体制化”[2],凸显出了战争背景下的“体育极权主义”,学校体育表现出浓厚的军事色彩,凸显出扩军备战的工具特征。

第五章对明治至“二战”前日本学校体育进行整体思考。该书认为,明治至“二战”前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的总体特征为“和魂洋才”,具体表现为“军国主义”特征与“科学性”特征两个方面,并提出“二战”前日本的学校体育并非仅是单纯的教育和体育现象,其既是教育的重要构项,也是日本推进文明开化的场域之一,而且还是促进国民体质改善、实施富国强兵国策的重要举措[1]113-133,它融入了日本走向强大进而走向侵略扩张的过程。

明治至“二战”前日本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首先建立在其政治、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传统思想文化如根深蒂固的武士道精神、以忠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成为学校体育的“和魂”,教育发展是学校体育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而军事扩张则是影响学校体育的核心因素。可见,国家要想强大应该重视国民体质健康,重视学校体育,但要防止体育过度工具化的不利影响,学校体育必须坚守教育本质,才能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该书还提出,日本“善采异邦”擅于吸收他国的长处值得学习,但其文化中的侵略性特征值得警惕”[1]153-157,这些观点使读者可以通过学校体育的视角更加清晰地认识日本的国民性。

3 《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研究(1868—1936年)》的研究启示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日本近代学校体育整体是从西方传入的,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与日本的民族文化不断碰撞,最终在军国主义思想的裹挟下,沦为扩军备战的工具。《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研究(1868—1936年)》一书结合明治初期日本学校体育的成功经验和昭和初期日本学校体育走向军国主义道路的教训,提出研究思考,也给学术界关于日本近代史的研究带来诸多启示。

3.1 应当重视对日本的研究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作为中国近邻,自古以来与我国交流交往频繁,近代以来,日本的教育和学校体育更是给中国以颇多影响。中国与日本互为近邻和长期交往的事实,注定了我们不得不关注了解日本,对日本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日本的历史,利于更好地认知其现在和将来,利于更加妥善的处理好中日关系,在未来的中日交往中赢得主动。回顾日本近代发展史,自明治维新开始,其在短短70余年中,从偏于一隅的弱小岛国迅速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特征的资本主义强国,最终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其中有诸多经验与教训是值得深入探讨或借鉴思考的。

从体育角度来看,自近代以来,日本的体育就带给中国很深的影响,如中国近代的学校体育从思想、制度、内容,乃至师资培养等都是在模仿日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日本作为一个现代化强国,目前其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很多经历是中国正在经历或可能即将经历的。因此,研究日本的体育无疑会给中国带来一定的启示。

3.2 应当重视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

自明治初期开始,日本切实认识到自身与欧美人在体力、体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也意识到改造国民身体和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对改良人种和提高健康水平高度重视[3],在此背景下,学校体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并且一直得到极大的重视,这是值得肯定的。当然,自20世纪20年代后,日本对学校体育的重视更多是出于军事目的,并使其逐步沦为扩军备战的工具,这必须警惕和反思。总而言之,20世纪20年代前的日本,营造了有利于学校体育发展的整体环境并使得学校体育为改善国民体质和国家强大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启示我们,对于国民体质健康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把学校体育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给予学校体育应有的关注和社会地位。

3.3 要善于汲取他国发展的先进经验

从该书可知,明治至“二战前”日本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是日本深刻认识到自身与欧美人体格巨大差异后而采取的奋起直追的举措之一,是其不甘落后、奋起直追欧美的结果,对比中国这一时期的对外学习,具有明显主动性特征。在明治初期,日本看到欧美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其立刻奋起学习;看到德国通过体操培培养了强壮国民,马上就开始在学校体育中引进德式体操,在对外学习过程中,日本动员全社会力量全力以赴,自始至终不达目的不罢休。这种拒绝落后的强烈进取精神,知不足而主动求变的发展思维值得其他国家和个人学习。

3.4 应当坚守学校体育的教育本质

从明治维新至“一战”前,日本积极“求变”,主动接纳西方的体育教育理念,在“脱亚入欧”学习欧美的推动下,近代学校体育逐步形成并体系化,且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性[4]。然而,随着军国主义影响的深入,学校体育偏离了原有轨道,学校操场变成练兵场,与军备紧密捆绑,学校体育本质被严重扭曲,最终随着战败而遭受重创,这成为学校体育发展史上的沉重教训,这无疑值得认真反思。

无论是体育还是教育,都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紧密联系,且往往无法摆脱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单独存在,尤其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因素对二者的影响较大。学校体育既是体育的重要分支,也是教育的重要构项。因此,在某些历史时期,学校体育的工具化可能为其自身发展赢得更多机会与空间,但无底线的工具化会导致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淡化,而给学校体育本身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这是极不可取的。无论哪个国家的学校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此都应予以高度重视,应当坚守学校体育的教育本质。

参考文献:

[1] 刘春燕,白少双. 日本近代学校体育研究(1868—1936年)[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22.

[2] 井上雅之. 昭和初期的日本体育体系相关研究[Z].井山理科大学纪要,1977(12):1-13.

[3] 游兴龙,舒盛芳. 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日本学校体育特征及启示[J]. 体育文化导刊,2017(7):180-183.

[4] 刘春燕,谭华,季浏. “和魂洋才”: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校体育整体特征述评[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