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朝怪状

2024-09-30水墨使者

小品文选刊 2024年10期

宋朝是个特别的朝代。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代,经济、文化、教育、城市、外交十分繁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北宋的繁华毋庸置疑,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就是证明,那是宋朝商品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带来的结果。

宋以前,中国有“城”无“市”,宋开始才有了真正的“市”,城内有街市,商贩云集、酒楼林立,还放开宵禁,夜市营业到三更,还有“外卖”,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的人口达到150余万,破了历朝历代城市人口的纪录。

然而宋朝却有个怪状:一边是繁华昌盛,一边是积贫积弱,一边是文人自由,一边是党争激烈,宋朝的经济文化最是繁荣,但国土面积却是最小,军事实力却是最弱。

学过历史的人都深刻地记得有四个字是宋朝最显著的历史标签,那就是“积贫积弱”。

“弱”就是指军事实力的羸弱。弱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打仗总是输。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建立了大宋,在平定内乱,收复南方后,重点就是对外作战,试图收回五代十国时分裂的土地,包括燕云十六州等。

自太祖、太宗开始,各代宋室帝王都有志于统一中国,扩大宋朝版图,恢复汉唐光彩,但大多数的对外作战都以失败告终,胜少败多。什么原因造成了宋朝战斗力的羸弱?

首先是皇室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为何会重文轻武?这与开国帝王的经历和私心有关。

唐朝灭亡的原因就是因为武将权力太大,导致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严重,最后分化成五代十国的乱局,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武将身份从后周末帝周恭帝手上取得国家统治权。

赵匡胤在执掌北宋大权后,为了防止陈桥兵变事件重演,在政局基本稳定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回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传说中的“杯酒释兵权”就是赵匡胤兵不血刃收回兵权的手段。

他在中央设置“枢密院”和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掌管全国禁军和厢军,任用文官掌握这些机构,兵权一分为三:枢密院掌管兵符,有调兵之权却不掌管军队;三衙掌管军队却无调兵之权;率臣则由皇帝临时任命,如此权力就集中到皇帝手中,有效地削弱了武将的兵权。

其次是统治阶层求文治与稳定,重经济轻军事的思想影响。

再次是军队管理机制的问题。

北宋开始,实行三年一换的更戍法,及军队换防制度,一旦打仗,军队临时集结,武将由皇帝临时指派。

军队一两年就要换一次驻地,统兵将领也要三年一换,大战之前临时派将,如此可以防止将官久居一地拥兵自重,但造成了严重的军队管理问题。

文官管理军队,没有经验,军队缺乏有效的日常管理和训练,军队和将领只有战时才接触,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武将和士兵之间难以形成默契,不利于提升战斗力。

作战时,武将还必须按朝廷事先制定的作战图行军布阵,限制了武将作战的自主性与灵活性,无法适应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战局。

而且,为加强京师防卫,北宋朝廷还将全国各地军队中最精锐的士兵调到京师编成禁军,造成地方军队实力偏弱的局面。

第四是军队将领总体素质偏低。

宋朝重文轻武,文官掌握军队,武官不受重视,因而社会上也风行重文轻武,虽有专门的“武举”考试选拔武将,但武举选出来的人才比科举选出的文官地位差很多,因而真正有能力的人首选科举,而不是武举,如此武官的整体素质就不高,到宋仁宗时武举就废止了。

第五点是兵力增长快,但兵源差、军队素质参差不齐。

据史料研究,宋太祖建国初期,总兵力约37.8万人,宋太宗时66.6万人,宋真宗时91.2万人,宋仁宗时125.9万人,从宋英宗开始军队人数开始下降,宋神宗时总兵力降为83.9万。

从建国(公元960年)初到宋仁宗末年(公元1063年),100年的时间,兵力大幅上升,增加了两倍多人,但败仗也越来越多。

《宋史》上记载过士兵的来源,“或募土人,就所在团立;或取营伍子弟,听从本军;或募饥民,以补本城;或以有罪,配隶给役”,就是从地方百姓、军队子弟、逃荒饥民,以及罪犯中获取兵源。

由于重文轻武,普通百姓家是不愿意送子弟当兵的,好男不当兵就是从宋朝开始的。《文献通考》就说:“所谓愿应募者,非游手无藉之徒,则负罪亡命之辈耳,良民不为兵也。”

宋朝时边患频繁,边地百姓民不聊生,流民、匪寇众多,为防止流民作乱,大量流民和招安的匪寇被编入军队,所以宋朝军队里更多的是灾民、招安的匪寇等,这些兵源质量很差,素质参差不齐。

兵源差,又缺乏严格训练和管理,战斗力自然很差。

以上种种原因的交叠,造成了宋朝军队庞大,但军队战斗力却十分低下,对外战斗胜少败多,最终成了“积弱”的局面。

宋朝存在了319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的朝代,尤其是北宋,但宋朝灭亡似乎是开国之初的种种举措就注定了的结果。

封建时代的国家,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来维护,难以长治久安,反而陷于长期的被动挨打中。北宋重文轻武,武将边缘化,整个国家转入消极防御,注定了宋朝的军事力量一代一代地被削弱,以至于积弱的局面不可扭转,中间即使出现个别励精图治、想要强国强兵的帝王和能臣、大将,但早已没有了力挽狂澜的兵力支撑,最后只能湮灭在历史的尘烟中。

选自“水墨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