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失色的她
2024-09-30郑乔尹

由国际奥委会与阿里巴巴联合推出的AI修复主题影片《永不失色的她》,将百年奥运史上的伟大女性的故事浓缩成了宝贵的8分钟影像。
1919年,一位穿着短袖上衣、过膝百褶裙和长袜的女运动员出现在网球场上,她的名字叫苏珊·朗格伦。而她在赛场上露出的小腿震撼了全世界,那场比赛被称为“网球场上的裸腿之战”。
网球比赛并非一向如此。如今的我们很难想象的事实是,当时的女子网球运动员被要求穿着保守、夸张的长裙上场比赛,裙子更是重达18公斤。
脱下长裙,这套轻便的装备,帮助苏珊拿下6次温网单打冠军、2枚奥运会金牌和1枚奥运会铜牌,并在1921年到1926年间始终保持世界第一。
后来,这逐渐成为女子网球的标准着装之一。苏珊向全世界证明了女性有权决定自己的衣着,也有能力改变不合理的规则。
像苏珊一样,女运动员们从未停止过证明自己。18岁的凯瑟琳·斯威策则选择冲上跑道,跑向终点。
1967年的波士顿马拉松,凯瑟琳不顾阻挠,戴着属于自己的“261”号码牌艰难跑完人生的第一场马拉松。但抵达终点时,没有人为她计时,组委会也不承认她的完赛事实,甚至痛斥她扰乱了比赛。
而在50年后的2017年,她带领近半数的女性马拉松跑者重返波士顿的跑道,主办方决定将“261号”授予凯瑟琳。这50年来,凯瑟琳一直致力于宣传跑步对赋予妇女权利的作用,而她也终于等到了这一刻。
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女子双向飞碟还不是正式的奥运会比赛项目,女运动员只是被允许参加该项目的男子组比赛。
中国射击女运动员张山是这个旧时代的最后一名女枪手,她准备向过去发出痛快的一击。张山以200发200中的成绩闯入决赛,在决赛中击败5名男运动员,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同时拿下了在1992年以前一直被男子垄断的金牌。
在颁奖仪式上,获得亚军和季军的男选手情不自禁地将张山高高托起。在场边的队友许海峰按下相机的快门,记录下历史折叠的这一刻。
这个来自四川的女娃儿,创造了后人难以超越的纪录,也改写了女子飞碟项目的历史和规则。
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起,双向飞碟项目正式分为男子项目和女子项目。张山成为混合双向飞碟项目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女冠军。
但在张山看来,“百发百中”才是她最引以为傲的成就,这远比冠军的头衔意义深远。
出发前,教练就已经在训练手册上写下,张山完全有可能做到200发200中。
就这样承载着期待,作为当年中国队双向飞碟派出的唯一女将、唯一入围决赛的女性,种种意义被附加到这场比赛后,张山无疑成为焦点。
但对于张山来说,自始至终她都只瞄准一个目标:超越自己。
“机器人”,这是张山在赛前训练时别人给她取的外号。张山每次都会提前20分钟上厕所,始终站在靶场的同一位置,然后到赛场边上听歌休息,在3天平稳的训练中,几乎没有脱靶失误,就像一台已经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大家无不为这个拥有强大内核的女运动员惊叹,这也为她后来在比赛中惊人的发挥埋下了伏笔。
然而,过分完美的赛前训练给张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她担心自己过分专注“结果”。于是在训练的最后一天,她在训练场向天空扣下了扳机。子弹脱靶的那一刻,她却感觉自己对目标瞄得更准了。
夺冠的事实也如同程序设定好般发生。但令人预料不到的是,很多事情因为她的这个冠军改变了。
在比赛规则改变之后,从国际奥委会开始,世界范围内对女子飞碟项目的关注越来越多,国家队越来越重视对双向飞碟女运动员的培养。
拿出成绩来,才是最好的证明。“这是后来我们全世界的女子运动员在为自己争取参加奥运比赛的权利时,最有说服力的一件事情。”
干净利落的连续射击后,张山收起枪,意气风发地朝观众席回眸一笑。
“那是我第一次清楚地看见这个笑容。”在《永不失色的她》中,张山回顾32年前的自己走向靶场的脚步,虽然戴着墨镜,但她依然能感受到自己坚定的眼神。
与张山同样坚定的,还有更多的她们。第一位女冠军、第一位女裁判、第一位点燃圣火的女火炬手……当奥运会在百年后重新返回巴黎时,张山亲自站在这些已经变成彩色的影像面前,她感觉到自己在跟她们“对话”。
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女参赛选手人数持平,人类首次在奥运会赛场上实现了“男女平等”,女性身影也出现在各个宣传角落。但张山认为,也许哪一天我们不再谈论男女运动员的区别时,才是真正实现平等的那一天。
“奥林匹克其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女性运动员作为广大女性中的一个群体,她们的勇气,却并不只属于她们。
(湖心绿舟摘自微信公众号“南风窗”,阿里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