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侠红线
2024-09-30李赞

山雨欲来红线出
在唐代传奇里,红线属于绝对的“大女主”:其背景之复杂、人物之神秘、故事之曲折,都令人难忘。她最早出现在袁郊的传奇小说《甘泽谣》中,小说文笔华美,且暗含晚唐时期佛、道、侠思想的深意,受到历代文人学者的推崇。
唐肃宗至德年间,天下风云变幻,烽烟四起。纷扰世道中,有一位节度使名薛嵩,是唐初名将薛仁贵之孙,镇守潞州(今山西长治部分及河北涉县)。薛嵩府中,有一位婢女,名叫红线,不仅精通音律,善弹阮咸,而且通经史。更为难得的是,她还藏有一身武艺。
一日,军中宴饮,鼓声阵阵却透露出一丝悲凉。红线站在薛嵩身旁,轻声言道:“此鼓声哀婉缠绵,击鼓之人必有心事,如月照孤舟,寂寞无依。”薛嵩点头称是,心中暗自赞叹红线的敏锐,并叫来击鼓之人询问缘由。原来,此人妻子昨夜病逝,他心中悲恸欲绝,却不敢告假。薛嵩听后心生怜悯,令其归家料理妻子的后事,薛嵩仁德之名从此传遍军内外。
鼓声不仅悲唱个人命运,也在讲述江山变故。朝廷命薛嵩控制山东,并命他将女儿嫁给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之子,儿子娶滑亳节度使令狐彰之女,以此实现三镇联姻,共谋安定、共照天下。但田承嗣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说自己因患肺疾而畏热畏寒,“我若移镇山东,纳其凉冷,可以延数年之命”,实际上一直在密谋吞并潞州,还精选军中勇士三千,号称“外宅男”。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令薛嵩惊惧不已。
深夜,大军营门已闭,薛嵩独步庭院,仅红线随身。红线看出薛嵩的忧愁,轻声问道:“大人近日寝食难安,莫非是因田承嗣之事?”薛嵩叹道:“是啊,此事关乎国家和百姓的安危,不是你所能解的。”红线笑道:“奴婢虽微,亦愿为大人分忧。如萤火之光,虽微不足道,亦能照亮一方天地。”薛嵩闻言,凝视红线,见其眼神坚定决绝,于是将详情和盘托出,念及继承祖业、承受国恩之重,疆土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红线听罢,自信满满地说:“此事容易,大人勿忧。请先备一使者、一良马、一书信,余事待我归来再议。”
智取金盒撼敌城
就这样,薛嵩被红线说服了。只见红线转身回房,开始整备行装。她换上一袭紫衣绣花袍,腰系青丝带,足蹬轻便靴,胸前佩龙文匕首,英姿勃发,马不停蹄地赶向魏城。
薛嵩闭门独坐,背灯饮酒。平日不善饮的他,当夜却连饮数杯,最后昏昏睡去。晨风拂过,似有落叶之声,薛嵩惊起而视,竟是红线悄然归来。薛嵩喜出望外,急问:“怎么样?”红线笑道:“岂敢有负使命!”薛嵩又问:“没有伤到什么人吗?”红线答道:“无须如此。我如今已取来了田承嗣床头的金盒,简直如探囊取物,轻而易举。”
随后,红线详细描述了事情经过:“我昨天夜半就到了魏城,穿越数道关卡,随后施展轻功,飞跃城墙,潜入城中。至田承嗣住所,趁军中士兵巡逻交谈的间隙,我开门潜入,至其床前。田承嗣正头裹黄巾露足而眠,在他的枕前短剑旁边有一金盒,我用龙文匕首轻轻割断金盒系带,将其取走。在月光之下缓缓打开,只见盒内藏着他的生辰八字与北斗神名,覆以香料珍珠。他保存得如此用心,想来这必定是他珍爱无比之物。我看他熟睡之态,他是真的没有意识到其性命系于我手,但毕竟仁德为先,终不忍杀他。随后我单取金盒而归,出魏城西门时,又遇到数道关卡,我都以轻功越过。回来之后,我遥望城墙铜台、亭台楼阁,月亮已上林梢,天色竟已破晓。此行虽然艰险,但毕竟有成果,今金盒在此,望减大人之忧。”
薛嵩听后,大喜过望。反观魏城,简直翻了天,田承嗣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万分。薛嵩随即遣使至魏城,致书田承嗣并送回金盒。田承嗣也因此知晓薛嵩深不可测,亦知自己野心已败露,次日,他便遣人送布匹、骏马、珍宝给薛嵩,许诺从此与他和睦相处,共谋发展。红线一人熄灭了两城战火,避免了生灵涂炭的局面。
完成使命后,红线决定告别。薛嵩吃惊地问:“你出生在我府上,这是要去哪里?”红线笑道:“奴婢身世坎坷,有幸生于大人之家,到现在已经十九年了。如今疆域安宁,百姓安居,奴婢本当留此侍奉大人,前日往魏城一行,使得两地皆安,生灵无恙,其实是为报答大人养育之恩。现在我已功德圆满,还望大人恩准奴婢离去,让我继续求学问道。”
几天后,薛嵩设宴为红线送行,宴席上,他举杯痛饮,为红线作诗一首:“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消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
“两地保其城池,万人全其性命。”红线就这样消失于尘世纷扰间。
金庸曾用“飘逸有致”评价这位女侠的结局:“有英雄之气,儿女之意,明灭隐约,余韵不尽。”
(黑骏马摘自《环球人物》2024年第14期,本刊节选,梵 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