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里的商业秘密
2024-09-30小凤

如今,刷牙已经成为人们每天的生活习惯。但在19世纪初期的美国,能坚持每天刷牙的人很少。当时,美国人吃着越来越精细和糖分更高的食品,口腔卫生问题却未能引起重视,以至美国政府为“一战”征兵时,检查出了大批有蛀牙的新兵。可以说,美国人糟糕的牙齿状况已经到了影响国家安全的地步。
这个使美国政府头疼不已的问题,却让当时的广告商人克劳德·霍普金斯轻松解决了。他通过推广一款名为“白速得”的牙膏,改变了美国人不爱刷牙的习惯,将经常刷牙的人数占比从7%提升到65%。
作为广告商人,霍普金斯翻遍了牙科教材,希望从中找到关于牙膏的推广灵感。突然,一个专业名词“牙菌斑”进入他的视线。教材中描述道:“牙菌斑是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是一种不会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生物膜。”显然,这样枯燥的专业知识不是普通大众能够理解的,但霍普金斯从中发现了推广牙膏的切入点,只要给牙菌斑换一个更简单且易于理解的名字——垢膜,就可以了。
霍普金斯开始大力宣传“白速得”牙膏具有清除垢膜的功能,在打出的广告中说道:“只要用舌头舔舔牙齿,你就会感到有一层垢膜,它让你的牙齿颜色不佳,并且引起蛀牙。哪个人愿意自己的牙齿上有暗沉的污垢呢,‘白速得’可以赶走垢膜!”于是,牙膏从一个单纯的口腔卫生用品,升级成为美丽的缔造者。
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创意,霍普金斯首先提供了一个概念,让消费者用简单的方法就能感觉到垢膜的存在。当人们这么做时,霍普金斯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在人们发现自己的牙齿卫生问题后,他又向人们提供了简单的解决办法:用“白速得”牙膏刷牙就行了。这就像给瞌睡的人送上了枕头,有谁能够拒绝呢?
这并不是霍普金斯的专利。事实上,在他之前,早有牙膏广告商宣传他们的产品能够给牙齿带来美白和清洁的效果,但都没有获得像“白速得”这样的轰动效应。那么,“白速得”是凭借什么与同类产品区分开的?
原来,它的配方中添加了同期产品所没有的柠檬酸和薄荷油。它们对美白和卫生毫无帮助,却能营造一种凉丝丝的刺激感,让用户真正感觉到自己使用的牙膏是有效的。当消费者将这种刺激感和干净的口腔联系在一起时,刷牙就成了一种习惯。
“白速得”牙膏仅仅用了3周时间,便占领了日用品消费市场,达到供不应求的地步。3年后,该产品走向国际,霍普金斯又如法炮制了西班牙语和德语广告。“白速得”牙膏畅销全世界,并且使美国人的刷牙率提升了近60%。
如今,市面上绝大部分牙膏会添加与清洁、美白毫无关系的成分,它们或像薄荷油一样带给人们清新的口感,或像某种起泡剂,让使用者嘴边出现一堆泡沫。这些看起来好像无用的成分,却营造了消费者刷牙的美好体验。这便是隐藏在牙膏里的商业秘密。
(朱权利摘自《莫愁·时代人物》2024年第7期,小黑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