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塘区:打造“青年有话说”品牌

2024-09-29钱塘区人大常委会

浙江人大 2024年8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省委“新春第一会”就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作出部署。我省各级人大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大人才观”谋划推进人大工作和建设。比如杭州市钱塘区人大利用高校资源,打造“青年有话说”工作品牌。现刊出相关做法介绍,以飨读者。

钱塘区拥有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园区,有14所高校、25万大学师生,青年群体集聚、科教资源丰富、“双创”活力十足。钱塘区人大常委会将“服务好高校、服务好青年”作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设立钱塘大学城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青年有话说”工作品牌,丰富拓展青年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载体。该做法被人民网、新华网、潮新闻、浙江在线等媒体广泛报道。

搭建联络阵地,推动青年有话进站说

将大学城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国家机关和人大代表密切联系青年群体的重要阵地,深化拓展具有时代特征、大学城特色、青年特点的“联、商、督、促、智”功能,构建青年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工作格局。

“青春+人大”,吸引青年常来。大学城代表联络站设在高校环绕的云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城市书房、自习室、活动中心等融为一体,设立阅读区、议事区、展示区,实现多点合一、资源共享。日均有300多名大学生和青年人在这里阅读、自习,联络站成为大学生想来、爱来、常来的“心仪打卡点”、青春团聚地。

“线上+线下”,确保代表常在。将23名在高校的省、市、区人大代表和5名居民议事会成员编入大学城人大代表联络站,并将代表照片、简介和“代表码”拓展延伸至14所高校学生活动中心,更好让青年找到代表、让代表走近青年。根据青年人特点,实行“固定日轮班+线上点将”相结合的代表及议事会成员轮值制,青年可以向当值代表反映问题,也可以通过扫码线上反映、预约特定或本校人大代表线下反映,实现联系“零距离”“全天候”“多元化”。

“问策+问效”,推动实事常办。推进区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一委两院”涉及青年工作的业务下沉大学城人大代表联络站,落实“带着课题去、带着问题去,带着民意回、带着建议回”履职机制,推动重大事项的“开门决策”。如2024年4月份,区人力社保局就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进站联系青年群众,收集意见建议13条,为进一步优化完善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搭建协商平台,推动青年有话议事说

将大学城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青年参与基层民主的重要平台,围绕青年人成长成才、创新创业策划丰富的议事活动。

畅通渠道说事。成立大学城人大代表联络站“小青团”,在14所高校和留学生群体择优选聘“小青团”成员,每月开展“小青团说事”,收集青年群体烦恼困惑和意见建议,为人大代表议事、监督提供支撑。

青年代表议事。制订联络站年度活动计划,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2024年民生实事“就业创业”项目实施、社区治理现代化等主题,每月组织开展“青年·代表·局长面对面”“青年·代表·企业家面对面”“青年·代表·社区书记面对面”等协商议事活动。

人大代表督事。重视议事工作闭环。针对“面对面”议事结果,由参与议事的人大代表进行跟踪监督,承办部门定期反馈进展情况,特别复杂问题通过闭会期间代表建议的形式进行交办。建立“青年回音壁”, 将议事结果落地情况在联络站“回音壁”进行公示,同时向议事人员进行反馈,切实提升议事代表的获得感。

搭建活动载体,推动青年有话实践说

将大学城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青年群体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窗口,联合团区委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大学生了解、参与人大工作。

实地看。组织大学生参观杭州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和钱塘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帮助他们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杭州实践。

现场听。举行“人大机关大学生开放日”,组织大学生旁听区人大常委会会议,让大学生了解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和运行。开展大学生进站活动,观摩“饭后站里聊”“19点议事会”,了解协商民主的特点和优势。

当面讲。开展“青年有话说——青年看民主”“青年与常委会委员面对面”等活动,交流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会和感受。通过系列活动,让青年群体置身民主阵地,从而更加87b101b20b1adadc86191c5bf26694873161a07c2c2f0913dac9afbec69f09ee全面深入地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全过程人民民主。

相关链接

浦江县:聚焦“三支队伍” 推动“向新育人”

2024年7月18日上午,金华市浦江县“向新育人”特色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正式揭牌。首次代表活动以“站”为媒,促成了该校与浙江亿通、浙江祥邦永晟等多家县重点规上企业建立合作协议,试点探索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新型实操人才模式。

“推动人才培养动态适配新质生产力,这是‘向新育人’的内涵,也是我们这个特色代表联络站的功能定位。”金华市人大代表、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李卫平是“向新育人”特色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站长。在他看来,找准人大助推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和结合点,是打造专而精的特色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关键。

时间拨回到2024年2月,浦江县人大代表、亿通塑胶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毛丛敏上门走访结对联系企业。恰逢春节后“用工荒”,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落地企业正面临技术人才紧缺的困境。同为企业负责人,毛丛敏对于“招工难、留人难”感同身受,将企业诉求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并落实到了行动里。

在县人大仙华街道工委的牵线搭桥下,毛丛敏与扎根职业教育一线的李卫平代表一拍即合,当即决定立足各自本职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探索“订单式”培养技术型人才新模式。于是,一条由企业提供设备、指派技工指导学生操作的塑胶生产线在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正式上马。通过几个月的实训,该校数控毕业班的10名学生在6月份就与毛丛敏的公司签约,待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

“我们人大代表都是来自各行业各领域的精英,除了搭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在发挥专业特长、人脉资源等优势,助力人才培养方面更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浦江县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这次“代表联动+双岗履职”实践,结合当前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大背景,形成了打造专业特色代表联络站的构想。

于是,“向新育人”特色人大代表联络站正式筹建,并于7月揭牌运行。该站以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主阵地,通过“一代表策划一主题”,推动落实“两去两回”履职机制,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积极建言献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专业动能”,助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合理、高效对接,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擦亮“向新育人”特色人大工作品牌,形成具有浦江人大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截至目前,联络站已收集到代表关于推进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服务地方能力等方面的意见建议42条,下一步将督促有关部门单位予以落实办理。

(潘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