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浦云峰: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

2024-09-29唐妤靖李斯宜

浙江人大 2024年8期

在嘉兴市海盐县,有这样一位非遗保护的领军人物——浦云峰。他作为浙江省人大代表、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推动者,更是与时间赛跑,让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的重要力量。

多年来,浦云峰凭借着对非遗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

“非遗保护就是和时间赛跑!”

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珍贵的非遗项目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浦云峰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争分夺秒地开展非遗项目普查工作。2018年,他组建了一支300余人的团队,开始了第一批镇级非遗名录建设工作。历时五个月,共收到500余张项目调查表,实地排摸非遗项目112个,经市县非遗专家评审,最终72个项目列入海盐县第一批镇级非遗名录。

“非遗保护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等不得,也慢不得。”为此,他深入基层充分挖掘地方文化遗产,从海盐县的农家田园到窑厂矿区,从林间茶厂到古老村落,他的身影无处不在。

嘉兴灶头画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身为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赵祥松已是81岁高龄。年事已高的他,绘画和传承能力已大不如前,浦云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抓紧时间开展技艺保护和传承!”为此,他一方面通过大量走访调研,寻访民间老艺人、镇村文化管理员,了解灶头画发展的现状,并动员通元镇民间艺人赵生波与赵祥松老人进行师徒结对,传承技艺。另一方面,他积极推动灶头画作品展示,策划出版国内首本灶头画专辑《江南传统灶头画——赵生波作品集》,成功保留和展示了大量灶头画版本样式。

近几年,传承人赵生波在全国、省、市等大型活动频频亮相,并受邀为中国大运河非遗博物馆等大型场馆打灶作画,不仅很好地保护传承了海盐灶头画技艺,还让它走向了更大更广的舞台。

此外,在浦云峰的大力推动下,海盐滚灯两次获得省文旅厅的非遗最高奖——“薪传奖”,海盐塘工号子、海盐腔、海盐牌子等多个非遗项目先后在省级舞台亮相,展现了海盐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沈荡黄酒酿制技艺”也被列入第五批浙江省非遗项目名录,沈荡酿造有限公司还被评为第一批浙江省非遗工坊。

“非遗传承,关键在人!”

塘工号子传承人姜六观和浦云峰是忘年交。2019年底,浦云峰看望老人时约定来年春暖花开时,要去记录当年老人在修筑海塘时的传奇故事和塘工号子的歌唱细节。然而,2020年初,噩耗传来,95岁的姜六观老人突然因病过世。

“离抢救性记录的约定不足两个月,老人的离开给我留下了永远的遗憾。”这件事情给浦云峰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也更坚定了他“和时间赛跑”的理念。

在浦云峰看来,非遗传承的关键在于人。面对非遗项目传承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的严峻形势,他深感忧虑,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他认为,要系统性地规划非遗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政府、社会以及传承人自身的共同努力。

为此,浦云峰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大非遗传承人队伍培养》《关于进一步健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研习工作制度》等建议,旨在从制度层面为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他还呼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和媒体正向宣传,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的行列中来,通过学习和传承非遗技艺,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延续和发展。“青年人在学习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如果还能获得一定的收入,可能会更有动力持续下去。”为此,他积极帮助非遗保护单位和非遗传承人创新思路谋发展,通过助推出台扶持政策、搭建产业平台、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推动尺糕制作技艺、稻草编扎技艺、灶头画等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

目前,在浦云峰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非遗文化,并加入传承的行列中。他们通过学习非遗技艺、参与非遗活动、传播非遗知识等方式,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浦云峰相信,只有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才能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让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除了致力于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外,浦云峰还积极探索非遗与文旅融合的新路径。他认为,非遗文化是文旅项目的优质资源,可通过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以文旅融合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在今年的省人代会上,他提出了《要依托文旅融合的契机,让非遗“活”起来》的建议。

同时,他尝试策划推出了“多彩非遗康养游”项目。该项目以非遗为主要元素,串联起海盐县通元镇、丰山村、澉东村及商玉客栈等景点,涵盖海盐滚灯、澉浦红烧羊肉制作技艺、海盐腔等非遗项目,推出传统家具、茶叶等特色旅游商品供游客挑选,形成了一条可看、可玩、可品、可养生的休闲旅游路线。该路线被评为嘉兴市优秀非遗旅游线路,不仅受到了游客的热烈欢迎和好评,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步伐。

通过“多彩非遗康养游”项目的成功实施,浦云峰深刻感受到了非遗与文旅融合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他认为:“未来应该继续深化非遗与文旅的融合发展,探索更多创新模式和途径,让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海盐县如今已建成省级非遗主题小镇1个、民俗文化村2个,省级非遗工坊2个(含创建);市级非遗主题园2个、民俗文化村4个、非遗体验点7个、非遗客厅2个。

通过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非遗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海盐滚灯真丝系列产品、海盐腔文创产品、沈荡黄酒文创产品等分别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旅游商品。沈荡酿造有限公司每年围绕立冬开酿节和春分封坛节,推出体验传统酿造过程、品尝特色酿制产品等非遗互动体验项目,平均每年接待游客4万余人,年销售额2100万元以上。

对于未来,浦云峰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表示将继续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推动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他还将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路径,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