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州:答好“三问”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4-09-29徐思远

浙江人大 2024年8期

近年来,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向中心聚焦、给发展聚力、为百姓谋福祉、让制度放光彩,保持“一年干成几件事”的狠劲和“几年干成一件事”的韧劲,深耕监督主职主业,结合地方人大工作实践立题、出题、解题,不断提升监督刚性与实效。

何以常督常新?

2024年4月25日,当记者见到湖州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办公室主任邓兆洲时,他正从“一气呵成督治气”问政会现场回来。

邓兆洲从2022年起就负责“一气呵成督治气”活动的对接协调工作。聚焦“治气”这一主题,连续数年开展监督,做到常督常新,在邓兆洲看来,关键在于有一个管用的载体。

“我们依托‘一气呵成督治气’问政活动,以季度为时间单元,以5年为周期,整体谋划实施,并根据监督重点部署监督力量,形成了‘一二三四五’工作法,让监督更有连续、有层次、有节奏、有收效。”邓兆洲说。

邓兆洲口中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就是一季度“审”,组织代表在市人代会上对大气源头治理工作进行专题审议;二季度“问”,开展大气治理专题询问暨代表问政会,通过“三年三问政”,共组织全市124个基层单元,各级人大代表近6000人次同步线上参与;三季度“督”,对问政会曝光问题实行挂牌督办、限时销号,推动“一地曝光、全域整改”;四季度“看”,以现场调研方式对全年治气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五级人大代表联动访,3年发动人大代表5000多人次参与大气源头寻访,就近就便寻访污染源1353处。

“一气呵成督治气”并非个例。近年来,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围绕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创设了一批“一”字系列监督载体。

聚焦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实施“一盯到底 拔钉除患”专项监督。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实地监督,每季形成一份监督专报,每年听取一次专题报告。共查看安全隐患点位5616处,推动2023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0.3%、24.0%。今年聚焦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组织代表开展实地检查221次,作出《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的决定》,着力防患于未“燃”,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好评。

聚焦民营企业所需所盼,部署“一起同行”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监督。每月把“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开进代表联络站,常态化收集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做到“发展难题一起解”,充分吸收企业和基层的意见建议,作出《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推动惠企资金直达快享改革等落实落细。此外,聚焦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组织“一问到底 深化反诈”代表问政;聚焦首位战略落地,开展“一以贯之促创新”专项监督;聚焦市域社会治理,探索“一体监督促治理”专项监督,等等。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载体化监督探索,打响‘一’字系列监督品牌,不断提升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影响力、可感度。”湖州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何元庆表示。

何以增效长效?

2024年3月20日上午,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中心代表联络站所在的利济公园热闹异常,首期“《看见》面对面 记者在身边”活动在此举行。

活动现场忙而有序,人大代表和媒体记者在与群众近距离深入交流中收集问题建议、记录新闻线索。群众在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个活动能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看见》面对面 记者在身边”是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在“人大监督+媒体监督”方面作出的新探索,目的是通过让人大代表、《看见》栏目记者与老百姓面对面,进一步激发监督倍增效应,全力寻求各个民生问题的“最优解”。

开展好人大监督,需要“跳出人大看人大”。湖州市人大把监督工作放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以系统思维谋划推进监督工作,通过完善审计前的联动监督、审计整改的联合督办、整改后的“回头看”等联动工作机制,推动“人大监督+审计监督”;通过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办理协作机制、建议转化机制、联合监督机制、闭环管理机制,推动“人大监督+检察监督”;通过问题移送、双向协作、成果共享,推动“人大监督+纪检监察监督”……一道道“贯通加法”,带来的是监督合力的不断凝聚,耦合效用的不断激发,整体功效的不断放大。

干好监督工作,不仅要提质增效,还要常态长效,这就需要以具体制度机制保障人大的法定监督职能落实落细。近3年来,湖州市人大共制定监督工作制度规范14项,如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暂行办法等,推动监督内容更加具象、监督力量更加整合、监督流程更加闭环。

何以提能赋能?

换届以来,湖州市人大以专题研究赋能监督工作。建立由30余名专家组成的“新时代湖州人大工作研究小组”,落实“专家+专委”合作机制,加强对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专题研究,深化监督成果转化运用,形成研究成果80多项,其中有9篇文章获评省人大理论研讨优秀论文,推动人大监督工作理论与实践更好融合、互促共进。

湖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陆琪琪认为,监督工作要提能升级,离不开综合能力的“多维赋能”。“如调查研究能力、数字化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宣传人大制度能力等的提升,对于监督工作都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可以说,要提升监督的能力水平,同样是‘功夫在诗外’。”

近年来,湖州市人大进一步发挥调查研究重要作用,建立领衔课题定向调研机制、上会议题专项调研机制、基层一线蹲点调研机制等,以调查研究夯实监督工作基础。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打造“代表寻访一件事”等一批具有辨识度的监督工作应用场景。织密织牢织好人大“联群网”,打造“民意池”,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制度机制。开设“湖人轩”微信公众号专栏,强化人大干部对监督工作的思考,定期推出随笔和评论文章……综合能力的提升,为监督工作高质量开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好省人大‘六化两提升’的工作要求,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切实增强监督刚性实效,以高质量人大监督助推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深化三个‘一号工程’中作出更多湖州人大贡献。”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孙贤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