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类政治综合题解题思路

2024-09-29刘雪梅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4年8期

从目前的高考政治试题命制特点来看,材料是高考政治试题中的必备元素。材料是考查知识、能力、核心素养的载体。与选择题相比,政治综合题中的材料比较复杂,对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准确调用相关政治知识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高考备考复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分析政治综合题的特点,掌握准确解答政治综合题的方法和思路,为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奠定基础。下面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高中政治综合题的解题思路。

一、经济发展趋势类试题解题思路

这类试题要求学生能够从材料中识别和分析经济现象,通常涉及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供需关系等方面,旨在考查学生对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经济政策效果的评估能力。解答该类试题的思路是:(1)确定要回答的经济问题。(2)分析材料,调用教材有关经济知识。(3)将材料和教材有关经济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形成准确答案。

例如,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甲卷第38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露营热的原因及其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该题要求学生对当前出现的露营热现象进行解释与论证、辨析与评价,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消费的作用、高质量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该题既要求学生分析露营热背后产生的原因,又要求分析其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涵养科学精神,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的能力。学生在解答该题时要结合材料信息,对应知识要点,形成准确答案。由“仿佛半个朋友圈都在露营”“截至2023年3月,我国共有8.75万家露营企业,2022年新增3.51万家,新增量同比增长54.5%”可看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们消费观念改变,消费结构升级;公共设施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首先,露营是一种消费活动,消费水平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因为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其次,露营是一种休闲式消费,人们之所以需要露营,这与大家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结构的升级有一定关系。最后,露营是野外的休闲消费活动,露营地要有便利的基础设施。

关于“露营热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的问题,基于消费对生产的作用的原理,我们可以按照从微观(企业)到中观(行业)再到宏观(区域)的思路来分析思考。按照这个思路,露营热促进了露营企业本身的发展,催生露营新产品——带动了露营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形成露营产业链——促进了露营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地方产业融合。

二、政策效果作用类综合题解题思路

政策效果作用类综合题要求学生能够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以及政策对特定领域或群体的影响。这类题目通常涉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旨在考查学生对政策目标、实施过程和实际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该类试题的思路是:(1)确定问题。(2)分析材料,找准角度。(3)将材料和教材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形成准确答案。

例如,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乙卷第39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三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区域协同立法的积极作用。该题以赤水河流域三省开展区域协同立法为情境,展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发展和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设置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等学科任务,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等相关必备知识,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自信。该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赤水河流域三省开展区域协同立法关键信息的获取与加工以及对协同立法带来的积极作用的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解答该题时,学生需要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1)落实国家战略的角度。根据材料可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要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进而立法法提出了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可以协同制定地方性法规。因此,我们可以从落实国家战略的角度分析,三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区域协同立法有利于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夯实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基础。(2)破解地方治理难题的角度。由材料可知,赤水河面临跨行政区域污水排放标准、环境监管执法等不一致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从破解地方治理难题的角度分析,三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区域协同立法有利于破解跨区域生态保护中的共同难题,协调利益冲突,促进流域共防共治,提高治理效能。(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三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区域协同立法,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流域保护法规,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三、文化类综合题解题思路

文化类综合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分析文化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类题目通常涉及传统文化的保护、现代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结合,旨在考查学生对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的认识能力。解答该类试题的思路是:(1)确定要回答的文化问题。(2)分析材料,调用教材有关文化知识。(3)将材料和教材有关文化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形成准确答案。

例如,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甲卷第40(2)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交流的知识,说明我国菌草技术的全球应用推广是如何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第40题材料共分为三个自然段,篇幅较长。第(2)题主要涉及材料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材料第一自然段主要讲述的是林占熺团队是如何解决“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的。材料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述的是林占熺团队是如何将菌草技术推广到其他国家,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因此解答本题,应从第二自然段的做法入手,先找出林占熺团队的具体做法,再将这些做法与教材中文化交流的知识结合,分析出这些做法对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作用即可。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文化交流的过程是文化传播的过程。菌草技术被推广到100多个国家,在荒漠化土地治理、助推居民脱贫致富中取得显著成效,说明我国在菌草技术全球应用推广过程中贡献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菌草技术是中国政府援助发展中国家的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在中国科技人员帮助下,菌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种植成功,说明我国在菌草技术全球应用推广过程中提供了技术支撑。当地民众将菌草称作“中国草”,该国一部长把女儿的名字改成“菌草”,说明我国在菌草技术全球应用推广过程中传播了思想、信息、情感和信仰。

林占熺团队的菌草研究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他们不仅成功解决了传统菌业生产中的难题,而且通过科技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立了新的学科领域。这一创新不仅推动了沙漠治理和生态产业的发展,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新路径。文化自信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激励科研人员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通过这样的文化创新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动力,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关键因素。